庫克真的是如你們所形容的這麼平庸之輩,賈伯斯也不會欽點他當作接班人,
他接班以來的表現,你們可以去批判他、討論他,
這些都是你們的言論自由,我其實也沒什麼意見,
而且重要的是,你們如何的批判蘋果,庫克個人也不會去自殺(對比到最近的大阪代表處事件…),
有些也許真的是蘋果目前所存在的瓶頸和問題,但有些則是過度誇大的指責。
但另一方面的事實是,蘋果銷售年年增加,市值年年高升,今年更突破了1兆美元,
賈伯斯他個人很有魅力,他的演說、舉手投足之間都可以是話題,
庫克顯然不是這一類型的天生演說表演家,
可是庫克對他產品線路的規劃,大方向起碼是正確的,
而且在產品的競爭力對比到成本控制上,基本上是獲得巨大的成功。
打個比方說,如果賈伯斯尚在,你們不可能看到大螢幕的i6+手機,
因為賈伯斯絕對不要一支太大尺寸的手機,
他曾說過手機最適合的大小就是4吋左右,太大有操作和體驗上的不便。
結果庫克主導下,大屏幕的iphone在市場同樣獲得巨大的成功,
庫克顯然也很了解用戶在體驗上的第一需求到底是什麼,
他勇於挑戰賈伯斯對於手機尺寸的權威並獲得勝利。
再來談到科技,
科技的進步本來就是伴隨在經濟、設計和成本中不斷再掙紮,
消費者當然希望越來越多的神奇功能都可以同時存在於手機中,
但你們有想過成本和良率嗎?
一樣科技從開發到成熟,最後到量產商業化,這些都需要時間,
你們想要的東西,包山包海的黑科技通通給你,但一支手機可能要賣到10萬元,
你買單嗎? 這樣的成本之下,有辦法商業化嗎?
或是一支手機重達500g然後續航力只有半天?
手機本是非常特殊的行業,這些包山包海的黑科技,要可以做進輕薄,
非常侷限的空間裡佈局規劃出來,
還要考率到發熱和能耗、電路之間的電磁效應,
本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還需要成本控制和良率。
而蘋果的行事風格,良率和成本沒控制到一定程度下的東西,
蘋果通常就會捨棄。
就比說屏下指紋辨識,蘋果最後在這幾代的產品裡還是捨棄了,
你們知道這東西就是因為目前的良率和實用性、安全性一直無法突破,
所以至今也只有大陸少數廠商才嚐試性的採用,
實際的表現上還並不成熟。
就因為這個理由,蘋果認為指紋辨識要做到屏幕下未來可能難有突破,
加上蘋果又不想把這東西設計到手機的背面,
因為在背面的指紋辨識,在使用體驗上永遠不如在正面,
所以才開始規劃出用faceID來全面取代touchID,
也就是現在iphoneX的這個路線。
再者,看看android陣營,從soc核心處理器、相機感光元件模組、作業系統,
這些在android手機的陣營幾乎全是外包,
這些東西幾乎靠國際大公司傾全公司之力才做出成果,
比如說 高通的soc驍龍、
相機拍照的效果要好,就少不了sony本家的頂級感光元件模組,
作業系統必須依靠google
這些主要核心的拼裝下才搞得出一支頂級的android手機。
再來看看蘋果,蘋果的soc自家設計再由台積電製作,
相機感光元件自己開發,
iOS 更是全權自行調較開發,
在android陣營裡由多家大公司分工的重要元素,
在蘋果裡通通都是自己包下來,
等與是蘋果是用自己一家公司之力,
在和其它幾家大公司pk ,
你們覺得這些東西很容易嗎?
三星和華為半導體設計到吐血搞出個自家的soc獵戶座和麒麟,
實質效能有多少,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不用明講,
如果頂級的手機裡頭裝的是這兩款soc,
當你玩遊戲時常常不明原因卡卡頓頓的時候
你們就會知道有多不甘心。
真的這麼容易,現在市場上也不會只有幾家的東西才上得了台面。
而這些東西,對比高通、三星、華為、google這些超大的公司,
蘋果都自己獨立開發的。
所以當你們一直吐槽蘋果科技退步、沒創新 bla bla的同時,
請想想上面幾點,或許事實並不是你們所想的那樣。
上面言盡於此,歡迎研究討論,筆戰則免,
沒營養又浪費時間的文字,不值得自己的時間去換。
現在就真的只是一台手機
我還是會繼續使用IPhone但是會考慮舊機種
不會去追當期的新機
而且IOS的使用體驗已經習慣了
現在的APPLE已經只剩下品牌,無法給我創新的驚艷感
每年都在追逐規格,這是各家廠商都可以進入的門檻,
無怪乎APPLE一年一年讓人失望
賈伯斯跟庫克各有擁護派
但是個人對後者是真的失望
即便他讓APPLE在市場表現以及市值上得到比前者更大的成就
前者是藝術夢想家 後者是完美執行者
個人在情感上還是喜歡老賈偏執的藝術家性格
他不像庫克站在利潤上擘劃產品
而是斬荊劈棘的發展想不到的各種體驗和可能性
這種原創跟挑戰精神,現在的APPLE已經看不到
現在拿IPHONE只會被譏笑有錢奢華
而不是像以前拿IPHONE是因為他有跟其他廠商不一樣的魅力
而高昂的價格是因為名符其實有它有行有市的意義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