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本文已刪)-勿點- iPhone 15 pro 藍色鈦金屬開箱 & 小評測心得

十萬閱覽數,那來增加點不一樣的內容。

新增內容

[iPhone 15 pro 藍色鈦金屬開箱小心得 -Pro 跟 Pro Max的選擇


這裡整理了一些關於Pro 跟Pro Max的選擇方法。
很多人在問,所以我納進自己的分享文裡面。
也提供自己的意見。

總共分了幾個網路比較會討論的方向去分析。

我自己就是親身拿Pro玩原神。
而且我也同時有在玩攝影。
在13 Pro Max以前也都是拿最大隻的型號。
最近一年多才換Pro系列。

也就是我是從大隻手機換來6.1吋的,
也可以順便提供心得。

1、溫度上有影響嗎?
首先有蠻多YT不玩原神,卻說原神過熱?這真的很匪夷所思。

跑分軟體並不代表長時間實際遊玩體驗。
這很多YT都會跑完測試後犯這個錯下錯誤結論。
因為很多YT根本沒時間好好玩手遊去做測試。

結果事實是我從一開始買到就開始玩原神,
就算一開始的軟體,從來沒熱到燙手過,也都玩得很流暢。

YT從頭到尾的測試就不是以一個玩家的角度去做測試。
我原神玩那麼久從沒覺得15 Pro有多熱。
參數設定的好,原神玩很久下,15 Pro都比過往機型表現得更好。

YT不玩手遊,卻可以說Pro不適合玩遊戲?
看完後一頭霧水。

我一直拿15 Pro玩原神玩得很開心,也沒感覺過熱。
操作手感因為小手機極佳。

如果要畫面觀感,我覺得15 Pro Max還不夠大,
至少要iPad Mini6或筆電。

所以遊戲方面,二個款式都是沒問題的。
要手感就是Pro
要畫面大一點就是Pro Max

2、工作性質跟穿搭

Pro Max這麼大隻的手機其實並不適合每個工作跟穿搭的人。

手機的大小還是受限於工作性質決定,有些工作就是要在施工時拿起手機接客戶電話。
Pro Max在此時不方便安穩的塞入口袋,
而且單手接起容易摔落。

有些人的精品小廢包塞不進去Pro Max,
這在很久以前已經都討論過了。

也就是說大小隻這是老生常談的選擇話題。
我個人會因為工作方便跟包包比較小選擇Pro會遠遠方便超過Pro Max

3、Pro Max 易彎易碎,遠脆於Pro

這因為是網路實驗過的,標題就直接結論了。

有位YT本身的Pro Max就摔碎示範了。



而國外YT JerryRigEverything也示範了,Pro用手彎折沒問題。
但Pro Max一彎折就會碎裂。
不管耐壓性還是抗壓都遠比Pro還脆弱。



我之前拿手機到蘋果回收時,
蘋果直接檢驗手機會看手機有沒有彎折,這是確定會檢查的項目。

大隻不易持穩又易碎,
買Pro Max最好apple care也買一買會比較安心。

這代的Pro Max真的比較軟,購買的人需要更用心保護。

4、5X跟3X的選擇

先說結論,3X才會是常用的實用焦段。
但望遠鏡頭並非購買手機選擇之主要參考點。


其實一般攝影的長焦都是採用70端,
甚少日常長焦採用120端。這並非是日常常用焦段。

而Pro的三倍長焦是Pro Max的五倍長焦無可取代的部分
因為Pro Max的三倍長焦是用主鏡頭裁切,畫質已經非常之爛。
但Pro就算放到五倍來看,並沒有跟Pro Max的五倍拉開太多差距

也就是說常用的三倍長焦在Pro Max下表現是遠爛過Pro的
由BPW學習日誌影片(各位可以去看原測試影片)可以知道
在同樣3倍拍攝下,Pro Max的成像是相對糟糕不少的




但五倍長焦在Pro表現對比Pro Max卻只略差一點點。
由BPW學習日誌影片可以知道,
Pro的五倍數位其實跟Pro Max的五倍並沒有太明顯差距。



攝影玩那麼久,我是沒聽過等效120mm叫做實用焦段。
一般攝影長焦都是70mm焦段為主
這些長焦段對於單眼而言會比較實用,
畢竟畫質差距擺在那邊。

所以手機的長焦多半是輔助性質,而非實用性質。

況且3倍光學的最近對焦距離跟放大倍率遠好於五倍長焦。

五倍長焦的最近對焦距離非常遠。
高達至少一公尺以上的對焦距離。
這根本實用性非常的差。

先說五倍光學過了多次光線彎折,畫質也已經損耗不少

以BPW學習日誌的實驗。
同樣都用五倍做夜拍拍攝下。
15 Pro Max的畫質是最差的,反而15 Pro跟13 Pro表現都比15 Pro Max好。
BPW學習日誌還不敢相信結果,連續拍攝好幾張都是一樣。


而且他拍的夜景不只這一張,
結論是15 Pro Max的五倍鏡夜拍效果不如15 Pro的五倍數位。




以切切里的測試

白天畫質也不怎麼樣

對焦距離也非常遠,
Pro用3倍拍攝還比較堪用。
但五倍呢?


大約一公尺的對焦距離。

拍攝公仔就站遠一點,還容易對焦不易跟晃動。

如果沒站那麼遠,15 Pro Max就是切主鏡頭裁切,畫質保證爛。
要用5倍拍東西最好拿一把尺,確定自己有沒有站夠遠距離。

對比15 Pro的3X則會近一點,大約是40公分。



還不如Pro用3.5倍拍攝



何況這是拍公仔。
另外拍攝人像也是以標準焦段居多,
至少不用站的那麼遠

另外以手機的感光元件大小,
其實我認為與其站的遠遠的達到那麼一點點的淺景深差異是沒太大必要的。
要淺景深隨便換個單眼大光圈都好過手機在那邊瞎拍。

況且喜歡淺景深還有人像模式。
還可以隨時開啟不用退那麼遠。

何必那麼辛苦站那麼遠只為了獲得一張畫質沒主鏡頭好。
但也沒感覺淺景深有多好的5倍人像照?
這根本沒必要。

3X跟5X示範照這淺景深到底差在哪?
我單眼使用者根本看不出這差異在哪。

況且手機還有人像模式可以用⋯

而拍風景通常都是以廣角到標準鏡紀錄為主,
要到望遠的通常3倍也都足夠。
更何況Pro就算像素裁切到5倍,也都堪用。

但反而Pro Max在更常用的3倍焦段是會因為以主鏡頭裁切導致畫質減損的。
5倍對焦距離長,放大倍率差,使用起來真的沒那麼方便。

當然,如果你喜歡把iPhone當望遠鏡用,用到10倍或15倍
的確Pro Max會好過於Pro。
但是這是不常用的。

如果常用為什麼不選擇變焦望遠之王S23 Ultra?
這隻當望遠鏡更適合

我個人不喜歡把不常用的焦段當作是購買必需選項。
這點選購時我覺得比較沒必要納入選購參考。

5、續電力

大隻Pro Max不多提,電力一定比較好。
所以我就從我換Pro後來分析到底有沒有電力焦慮吧。

說真的Pro續電力我用那麼久根本沒焦慮過,
更何況我還是原神玩家。
基本上Pro好握小隻,我在去年一整年用14 Pro就開始使用magsafe行動電源。

因為Pro體積小,
電量基本上也沒啥煩惱過,真有需要也只是magsafe吸充一下就解決了。

至少15 Pro+magsafe行動電源放的進小包。
但15 Pro Max真的塞不進小包就是塞不進去。
我以前就用13 Pro Max的,我很清楚這大小很難塞。

續電力說真的自從換Pro過,從沒焦慮過。

開車更不影響了,一上車就是可以充電,
開車出遠門更是沒擔心過。連magsafe行動電源都不用帶。

所以,在使用14 Pro一年以來,並沒有發生因為續電力焦慮過。


6、白平衡

這代15 pro max是會色偏的,
已經看過不少YT分享了。

蘋果可能會軟體修正,但也可能不會。
就先列入Pro Max缺點吧

我這邊就列出阿哲的分享,
15 Pro Max是會色偏的。


綜合結論

由以上應該很明顯的看出來~

15 Pro跟15 Pro Max主要考量還是跟以往一樣,手持感跟螢幕大小的選擇。

其他真的不用太多想。
而5X長焦表現也不如想像的好,真正比較擅長的地方反而是在6X之後的變焦。

也就是說如果常用6倍以上的長焦,
就是15 Pro Max比較好。
但跟我前面說的一樣,需要長焦為什麼不選擇長焦之王S23 ultra呢?

在5倍跟5倍以下的焦段表現。
15 Pro反而有逆超的現象,不僅畫質表現良好,而且白平衡也未偏移。

電力表現上自然是15 Pro max比較好。
但15 Pro加上magsafe行動電源一整天使用也是不用太擔心的。

遊戲表現上散熱基本上旗鼓相當。
原神長時間遊玩下,15 pro的表現穩定而且不燙手。

另外在阿哲的壓力測試中,
15 Pro Max的穩定度表現反而差於15 Pro
這是讓人意外的。



以上,供選購Pro或者Pro Max的理性分析參考。
沒有好與壞,只有依照需求不同去選購。

更不要一昧相信某YT說不要買Pro而硬買不適合自己的大手機。

是我的話,
我不會為了6倍以上變焦的成像來犧牲3-5倍之間的變焦可用度。
更何況白平衡還不穩。


過幾天有空時我再來好好寫15基本版跟Pro系列的差異跟選購建議。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新增內容

我不是果粉也不是果黑。
蘋果有什麼設計上問題就拿來討論都無妨

[iPhone 15 pro 藍色鈦金屬開箱小心得 -關於過熱與螢幕烙印的網路傳言


由於最近出現螢幕烙印的說法~
對比我自己的測試,其實大概有幾個小猜測結論

不知道來源始末的可以看一下下面討論。

[問題] iPhone 15 Pro 這是烙印了嗎..?

首先我並不相信有什麼神奇技巧可以在不移動像素點下避免烙印。

這我在iPhone討論區已經多次質疑過了。
但沒人能信過我,大家比較相信的還是YT。
YT叫各位要買什麼顏色,大家就去搶那種顏色。
YT叫大家買Pro Max,大家就搶買Pro Max。
是在這種暗示下被引導市場消費。

YT說蘋果有技術辦法在不移動像素點下避免烙印。
就有很多人相信了。

事實證明蘋果並沒有辦法在不移動像素點下避免烙印。
所以避免開AOD是必要的。

烙印是有必要條件的,
長時間顯示同一畫面下,螢幕溫度又偏高的狀況下。
這二個條件同時滿足,就容易烙印。

AOD跟介面不移動像素點,加上螢幕激發亮度夠配合處理器性能高產生的高溫。
烙印條件就滿足了。

從全螢幕開始,蘋果很多介面幾乎都常駐固定圖案。
如底下的touch bar,大家都使用的很習慣了,
不知道為什麼蘋果就是不會在平常使用時隱藏Touch Bar。

再者從有動態島出現後,很多動態島提示是常駐的。
這就導致烙印的可能性大增。

或許iPhone早晚會上Mini LED,
但目前還是OLED的狀況下,避免長顯跟高溫這是必須的。

iPhone的設計從來就沒計較過發熱這狀況,
雙層主版設計以來,發熱就是正常的。
手機溫溫的早已經習以為常。

只要不要熱到燙手就行。
何謂燙手,大概大家的手指都差不多,
忍受溫度在44-45度以上,就覺得燙了。

前面說過,要避免烙印就是避免常顯跟高溫。

常顯很多都是介面設計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關閉AOD。

至於溫度在這段時間跟15 Pro相處後有幾個重點可以避免過於高溫到燙手。
1、關閉不必要的背景app整理
2、太陽底下長時間導航切換低耗電模式
3、玩遊戲時儘量避免開啟高幀率(如60Hz以上)
4、可以的話,將「限制影格率」開啟

有人可能會說限制高幀率120Hz,就失去買Pro意義了。

但目前很可惜的是,這應該是發熱元兇之一,
而且以我測試下來,感覺還是主要問題之一。
但可以靠限制幀率解決發熱到燙的問題。
不管處理器的負擔跟螢幕部分,都會獲得大為改善的降溫。

在此次15 Pro跟14 Pro對比測試下。
15 Pro在30fps狀況下溫度是比14 Pro低,
而且正反面都一樣。

但開啟高幀率後,背板溫度雖然略低於14 Pro。
但螢幕區塊溫度會高於14 Pro。

也就是說在遊戲維持高幀率下,螢幕溫度會升高不少。
這是可以肯定的事實。
因為不管我的測試還是其他人的測試都一樣。
今年的升溫,螢幕會是很有感的。


而一堆YT都是跑極限測試,
高幀率+CPU/GPU滿載,所以熱度很快就上揚,
螢幕過燙等情形。
這根本不是長時間玩遊戲的好設定。

我這邊有我的解決方法,目前也用的不錯。
原神我是開啟metalFX,但我會限制幀率在30fps,玩起來還是順暢的。
團戰跟周本我都沒有任何不適感。
重點是螢幕根本就不會燙手。

如果再更進一步就是限制系統跑到120Hz。
限制影格率開啟即可。

當然這是自己要怎麼做的決定。
但我目前這樣用沒太大問題。
畢竟我就是要安穩使用到明年換機。
到目前也是使用愉快。

而會不會提早烙印,跟各位的使用習慣有關係。
總之我從iPhoneX用到現在,每代到賣掉手機前,都沒烙印過。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yuxian 樓主

我會說mini LED是因為蘋果尚未正式採用Micro LED在其他裝置上,所以iPhone更不可能上了

2023-10-10 12:45
惡魔推銷員

不過目前市面上似乎沒有任何mini LED手機,我猜應該每一個手機廠都在等Micro LED吧。Mini LED對手機來說不太適合...

2023-10-11 10:12
每年都有人烙印,
但每年我都沒遇到。

上面我寫的使用準則就參考一下吧
OLED會烙印很正常,就看你怎麼使用而已。

如果提早發生,多半是自己使用方法造成的。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想請問,這兩代的手機殼可以共用嗎?
willson2711 wrote:
想請問,這兩代的手機殼可以共用嗎?


硬要裝是可以,但不建議

這樣多功能按鍵會很難用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willson2711

對吼,多功能鍵不一樣 還好問對人 感謝

2023-10-11 8:20
yuxian wrote:
也就是說如果常用6倍以上的長焦,
就是15 Pro Max比較好。
但跟我前面說的一樣,需要長焦為什麼不選擇長焦之王S23 ultra呢?


請問 10x 左右,pro and pro max 會差異很大嗎?

很多評測都是直接測試 pro 15x zoom vs pro max 25x zoom 問題是根本不太可能會去用到最大數位變焦,
對我來說頂多 10x zoom 240mm 吧

請問這個部分您看到的評論裡面會差距很大嗎?
可否分享您看到的評論文章嗎?
真的感謝您在這篇討論串的所有分享,包括 AOD 烙印的問題,讓我們知道可能的解決方案!
louislu530 wrote:
請問 10x 左右,pro and pro max 會差異很大嗎?

很多評測都是直接測試 pro 15x zoom vs pro max 25x zoom 問題是根本不太可能會去用到最大數位變焦,
對我來說頂多 10x zoom 240mm 吧


演算法仍然有極限的。
就別勉強了15 Pro了,這個都是我拿來急用而已。(就是看看招牌寫什麼字)

你喜歡10X,最強的就是三星S23 Ultra了。

老實說10X就算連 15 Pro max我都覺得是勉強夠用罷了。
緊急用還可以。
要實用還是買三星吧。

喜歡6X以上就15 Pro Max ,就不用再來考量Pro了。

不過生活中需要240mm焦段的,
還蠻少見的。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第一次看到這麼客觀 完全站在一般消費者的開箱
很用心的文章 讚讚
yuxian
yuxian 樓主

後續我想到什麼都會在我討論串做補充,基本上我也不太會去別的討論串添磚,好處是想看我的心得只要追蹤我的討論串即可,很簡單。^_^

2023-10-11 9:47
yuxian wrote:
每年都有人烙印,
但每年我都沒遇到。

上面我寫的使用準則就參考一下吧
OLED會烙印很正常,就看你怎麼使用而已。

如果提早發生,多半是自己使用方法造成的。


因為不想給聳動標題添文置頂
所以討論我都會在自己的大樓回文

關於維持同一畫面這狀況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因為這幾年來,我後來習慣睡前玩幾場原神。
但其實常常會玩到睡著。

遊戲介面上是不會熄滅螢幕,而且亮度會維持。
所以睡著後就等到半夜突然醒來時才發現。

原神尚在啟動中

通常都是幾個小時過後了~

也就是說同一畫面在同一亮度下維持了幾個小時。

當然14 Pro並沒有發生烙印現象


其實用15 Pro的這些時間,我也發生過好幾次,
因為持續打同副本都要等待冷卻時間1-2分鐘,
所以我等到睡著的機率還蠻高的。

例如昨夜半夜驚醒突然發現原神尚在啟動中。
已經幾個小時過去了 XD

嗯,對,發生幾次這樣的情形,
我並沒有烙印。


說穿了蘋果Pro系列一向都是用三星的頂級螢幕,
三星的頂級螢幕並沒有這麼脆弱就是了。

所以多半我都會覺得烙印是使用者因素。

況且保固期內,蘋果直營換螢幕都是快修的,
大約半天就可以取機,根本不用擔心。
蘋果直營的修理品質有保證的。

為了烙印的少部分文章而擔心,
那真的很不適合用OLED。

所以就跟我說的一樣,平日使用習慣好,
要烙印也很難。

看看我原神玩到睡著都沒烙印了,
這螢幕品質就是沒問題。

如果會烙印我第一個跟大家回報,
烙上原神畫面應該也是蠻酷的。但以目前而言,沒發生過。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認真看完整篇文章,讓原本不打算買15的我都有點想買了
其實我也莫名其妙,看了藍色實機,明明就比水泥灰好看,到底水泥灰哪裡有質感

至於很多評測也都說PRO的3倍鏡遠勝PM
I6用到現在,也真沒有沒事開高倍率在那邊拍照

不過這代除了TYPE C以外,還沒有讓我想換掉i13P的感覺
頂多玩玩消方塊遊戲的我,目前對A17的遊戲效能無感

BTW
難得有篇從頭看完且留言樓也爬完的好文
真的貼近一般用戶生活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

謝謝您分享的好文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