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產品線從單一變成兩個一個11 一個11Pro兩個定位清楚 手機設計體驗佳 符合定位就算成功11給一般人Pro 給玩家蘋果的玩家不會少但一般人會更多所以11應該要有最佳的使用者體驗設計記得 不是最貴或低價好賣 是好的體驗設計但11跟XR並沒有做到這點 到了12就有修正了 規格設計尺寸大多跟上pro 這樣使用者體驗才會好(不過如果能做不同風格造型或更多區別會更好)差別在PRO比較貴氣的外觀 還有攝影功能VR功能在一些暗環境可以做得更好重點是12雖然少了這些 但他有一點贏pro 就是重量比較輕這樣讓一般人選用12不會覺得自己選的有自己的優點不會一附比Pro低下的感覺沒錯12跟pro的定位設計上一定要注意的是「買12或買Pro是一樣高級的 只是用途不同」不是買12的人就是比較沒錢 比較低級買Pro就是比較高級 比較有錢這樣真的很有問題消費者會這樣想 這樣消費然而蘋果不應也不該這樣設計產品這一點12跟12Pro的設計有做對所以我說12算是成功的設計換句話說產品線的設計不應該是分 有錢人買的 跟 老百姓買的這樣真的很爛
12首發價格比11貴了100美金,而且OLED已經出那麼久了,不再那麼高價,12才有機會採用。 XR和11在OLED、FaceID成本還較高的時期,以較低的入門門檻,提供一般用戶全面屏+臉部解鎖,大小與價錢差不多是給過往plus的用戶一個新的選擇,仍然可以六七百美金入手,而不用衝到1000美金。 價錢不重要嗎?很重要。反正不在乎價錢的高端用戶,已經提供1000美元起跳等級的手機了,中階產品自然就是以當時擁有的技術與成本考量來做些新品,而不是繼續萬年的6 / 6 plus系列螢幕。
惡魔推銷員 wrote:12首發價格比11貴(恕刪) 為了塞入mini,699美金起,把12首發價格拉高100美金(比11貴)是OK的可以說是讓你去買mini,或回去買i11 699美金起Apple在定價上,都會用50~100美金區格,讓消費者很好選就依自己的預算,在Size,LCD/OLED,A12/A13/A14,幾GB做選擇XR已2年了,還在官網,499/549 A12 6.1" LCD,不會比SE A13 4.7" LCD差喔3款 (4G) LCD,4款 5G (OLED),399~1399美金 定價,很清楚
mike18 wrote:你第二段寫錯了一點OLED沒有用在XR 11 我的意思就是OLED還太貴,所以它們用其他方式(LCD)給了全面屏。 mike18 wrote:價錢當然重要如果蘋果有競爭者但消費者第一要的是使用者體驗不是最新技術不是少PRO多少錢 不在乎新技術,不在乎多少錢,那就是去買Pro啊....話說XR還是當年三隻iPhone裡面,電池撐最久的XD
myfirstcar wrote:為了塞入mini,6...(恕刪) 那就對了產品線上一直有留舊代的機種給預算不足跟買給小朋友的或低端用戶所以新品上更不應有 設計不夠亮眼 感覺像是閹割品的定位設計產品簡單說11跟11Pro是兩個設計亮點 各有特色才對 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mike18 wrote:買東西不是買最貴的就最好!OK?不是分有錢人的產品跟沒錢人的產品線!OK?是用功能分產品線的!OK? 在手機產品線,用價錢差不多,然後功能差異化來佈局嗎?我看大部分廠商都會先想辦法用價格填滿,讓預算不足的用戶也能擁有新品。 iPhone自從X出來後,高階變成999的起跳價格,真的很讓人高攀不起,大部分的人只好繼續買TouchID機種。XR和11,等於是繼續用TouchID機種的價格,給了升級的感覺。 如果當年出個鋁合金、單鏡頭,但是有OLED+FaceID全面屏,成本墊高,會是什麼價格呢?可能899吧?三隻高階互打,中階就空虛了,沒有產品可以填補,除非再開第四新產品線....
mike18 wrote:關於產品設計部門是主導其他部門應配合設計師 身為RD部門的一員,只能說..........生不出來的東西就是生不出來要設計部門主導,前提是設計師在零組件製造的知識能夠說服RD"這東西作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