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Apple Pay 比 Google Wallet 厲害之處

這個問題是大哉問,不容易回答,
不過一般來說,一項科技的普及與否,有時和技術本身無關,
反而是和利益分配等政治因素有關...

Google過去不是一家硬體公司(未來不知道),
Google一向都是以ad words賺錢,
因此客戶資料對Google來說是很重要的公司資產;
利益衝突就產生在這裡:
對於全世界的電信市場來說,
大部分的手機都是透過綁約而售出,在北美尤其如此,
也因此,當Google在推出Google Wallet時,
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信用卡及線上交易的資料,誰具有擁有權?

http://www.cnet.com/news/is-nfc-killing-google-wallet/
上面這篇文章中提到,誰擁有手機中的SE(Secure Element),
誰就擁有使用者資料,
對電信商而言,如果我不能擁有用戶資料,
我幹嘛幫你推mobile payment的業務?
對銀行甚至發卡組織而言,同樣也是爭食的大餅,
這也是為何Google Wallet的服務,
初期必須和電信商及銀行綁在一起的原因...
掛勾越深,服務就越不容易普及,
因為你可能要使用某個電信的某隻手機,搭配某銀行發行的某組織信用卡,
才能使用mobile payment,
於是惡性循環就此產生:應用無法普及,就吸引不到店家加入,
店家不加入,應用就無法拓展...

Apple本身的情況比較不一樣,
身為一家軟硬皆有,著重user experience和service provider的公司,
Apple一直是靠自家的硬體或軟體服務賺錢,
客戶資料,或者應該說是online和mobile payment的資料,
並不是Apple非常看重,必須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
所以Apple在發表會上才會說:
"We are not in the business of collecting your data."
分析用戶行為,在app或系統中推播廣告,
這些是Google或是FB等網路公司的business model,
對Apple來說,每筆交易實實在在的收到0.15%的手續費,才是Apple的賺錢之道,
用戶買了什麼,什麼時候買的,花了多少錢,I don't really care.
當然Apple並沒有透露這些用戶和交易資料是怎麼處理,
發表會上只說是between you, merchant and the bank,
但是誰知道背後會不會有發卡組織和電信商私下協議共享資料?
不管如何,起碼看起來他們擺平了各方的角力,贏得大家的合作...

當然其他還有林林總總的原因,
例如Android的安全性問題(這種open source系統,
source code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的看光光,
也許不見得真的不安全,不過先天上就讓人在心裡打個問號),
還有北美電信商合作的Softcard打對台(前身為ISIS,
使用特製的sim card當作SE)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不過我想利益分配恐怕還是最關鍵的因素吧!

FMZ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 一直...(恕刪)
重複了...刪除本篇發文...
刪除刪除刪除...
FMZ wrote:雖然很想相信你有找到10000個買家的實...(恕刪)


我不用找10000人,大中小盤概念你懂嗎?有貨源那怕找不到管道,問題是你能一星期內供應多少隻貨?100隻我看你都辦不到,6+
wahah wrote:這個問題是大哉問,不容易回答, 不過一般...(恕刪)


你的回答專業,給你一個讚。
carson1108 wrote:住了美國這麼久,也用了sony andr...(恕刪)


對啊,台灣目前3家還不趕大推,嚇都嚇死了,安全盜刷問題嚴重。

FMZ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 一直...(恕刪)


這種運用....國內紅陽科技早就有....且還支援ios及android的app

王小芋 wrote: 這種運用....國內紅陽科技早就有...(恕刪)

有是一回事普及以及方便安全又是另外一回事。
王小芋 wrote:
這種運用....國內...(恕刪)


這是第三方支付方式,不一樣喔。
Apple Pay 本身只扮演通道的角色,不會儲存消費者的購物明細、金額與地點的。

另外有新聞請看...
http://www.ithome.com.tw/node/71134
---
提供第三方線上支付服務的紅陽科技線上交易平台傳出資料外洩,包括交易店家、消費者姓名、電話、訂單編號、交易金額、交易時間、IP位置,以及信用卡部份號碼等即時的交易資料,都可在網路上查詢得到。紅陽科技已經緊急修補網站漏洞,並預計在周三發佈新聞稿對外說明。
---

mibro wrote:
我有疑問就算是指紋掃...(恕刪)

蘋果在發表5s的時候就有提到,A7 CPU中有設計一個獨立的區塊給Touch ID,並且CPU和Touch ID是單一配對的,也就是其中一種換掉了就無法使用。因為是獨立於系統的,所以就算iOS被駭了指紋也沒有危險(?!)

另外Touch ID上的指紋是存在Local端的,應該沒有在Server上被盜的問題。

我認為蘋果因為CPU可以自行設計,很多安全性功能都從這裡去達成,比起完全用軟體實現的安全功能應該好上不少(?!),不得不說蘋果這樣真的非常變態啊,這次聽說連相機抓人臉的對焦都寫進CPU裡直接硬體加速,要什麼功能都可以自己來...

我覺得現在的潮流常常都是,Google推出了一個很新的概念,但是沒有完整的配套去好好推廣他,直到Apple提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大家慢慢接受了以後,Google再帶領各家廠商跟進...

原PO所提出的各項Google Wallet改進,也不是一開始推出的時候就有了吧?所以之前是Beta版?那什麼時候才算正式版要給消費者使用?這些都是令人費解的地方。反觀Apple可能在一開始就準備好了各種配套,比較讓大家感覺可以信任和使用。

Android提倡的開放性,跟安全性是一種相對的東西,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克服,如果Google Wallet出問題了,難道要找Google陪?他也可以說是手機廠自己的問題...反觀Apple手上現金富可敵國,隨便Google一下,以前的資料就說手頭上的現金是美國政府的兩倍...所以真的出問題,Apple不怕,銀行不怕,消費者也不怕...

不過最後,Android使用者這麼多,他才是智慧型手機的大宗,未來絕對不會只有Apple Pay而已,只是看Apple Pay推出的前後,所讓我們針對電子錢包的使用習慣,改變有多大而已。
玩CS wrote: 蘋果在發表5s的時候就有提到,A7 ...(恕刪)

指紋辨識蘋果買下真是好棋,google 這塊有追比較累,連手表都可以apple pay,太棒,也許搞個眼角膜辨識好了,解決google 安全問題。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