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iphone又來搞個iphone流行風,天阿那些手機品牌怎麼辦。
我認為很奇怪就是,為甚麼其他家公司沒像apple推出那麼創新的軟體?
這些創新功能,我想很多人都想得到,設計組一定也都做得出來,可是為甚麼不做?
為甚麼每次都是apple在做?其他手機品牌也可以創新並且同時很人性化,為甚麼他們沒這麼做? 值得檢討。。。
回到主題
不過我想應該是不至於,因為畢竟我認為iphone目前為止只會佔取智慧手機的層面。
畢竟這些功能。。。真正需要用的人大部分是商業人物。
但是雖然說功能很棒啦,上網,看電視,收email,可是3.5寸螢幕,可以取代電腦15寸以上的螢幕嗎?
在一台3.5寸螢幕上瀏覽網站,很累耶。PDA手機不暢銷我想這也是原因,因為畢竟螢幕在怎麼大也沒有筆記型電腦大,那麼小的螢幕不方便。臨時用一下可以,但是機率蠻低的。
還有就是目前為止蘋果只透露軟體部份,硬體部份沒有甚麼特別的,但是以手機來講硬體部份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人提到的就是3.5寸超大螢幕,沒有保護蓋,不會油掉嗎?
還有就是鈴聲大小呢?聽筒聲音大小聲呢?有抽取式電池嗎?待機時間?相機沒保護蓋,剩至沒有保護圈等等等,手機其實有好多要考慮,目前看到軟體,但是真的也得等產品上事實才知道iphone的實用性。
以上是我希望iphone只留在智慧手機領域不威脅到平民手機的願望+批評。 :P
以下是美國Times的記者親手適用過的一些結論。
Time's author as well as David Pogue had some one-on-one time with the device, and provides these additional details and observations:
- Can't download songs directly from iTunes Store
- Can't sync iPhone with a computer wirelessly.
- "Web speed was OK—not great, but OK."
- "Apple went through numerous iterations of the glass surface, trying to find one that’s not too slick or too rough, or that shows grease and fingerprints too much. "
- "It feels amazing in your hand"
- "Typing is difficult“
資料來源 macrumors.com
我再多透露一些…。
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最可以常伴身邊的媒體設備是甚麼?沒錯,就是手機。
透過手機照相和聽音樂,並不是Jobs的推廣iPhone的主力,
iPhone應該被定位成行動通訊助理,整合多媒體資訊的個人終極平台。
試想:
1.以後別人寄Email給我,我就可以直接用iPhone看到(包含信件文字、附加圖檔影片…等),便利性如同我現在的手機收到【文字簡訊】一樣。
2.我要回信也可以直接透過iPhone回覆了,因為便利性比目前的SmartPhone強多了,所以可以達到實用性的程度了。
3.當我人在外面時,或者手中無電腦可用時(這情形很多吧),開啟iPhone就可以連上網路,直接抓取需要的資訊。
4.我在YAHOO拍賣或追蹤拍賣的資訊,隨時都可以透過iPhone尋找、追蹤和確認。
5.我們現在上網或翻書找餐廳,這些都需要事先準備。今天如果我臨時跟人相約,需要就近找個聚餐的地方,iPhone可以幫我(資料可是透過網路同步更新喔)。
6.在餐廳可以透過iPhone看看最新的電影預告片,確認等一下可以去哪個最近的電影院買票,搞不好順便透過iPhone付費。
7.透過地圖和資訊載入,以後iPhone這類手機將是許多商家推廣自己必備的據點,iPhone可以直接跟商家索取費用。
8.因為iPhone可以上網,以後唱片宣傳、電影宣傳、商業廣告…等都可以透過iPhone達成。
雖然有人認為3G加上PPC這類高階手機也可以做到部份功能,但前提還是在於實用性的落實,
Apple和Yahoo及Google的結合,
讓我相信iPhone已經不能光從電話的角度去看,
如同iPod不光只是大容量的MP3(許多商家就是不懂,推出更大容量更便宜的MP3,還是打不過iPod)
原本Windows透過PPC應該有很好的機會,
但他們錯過了,
而其他智慧手機的系統彈性和功能太貧乏了,
Apple透過iTunes和iPod開啟聽音樂、管理音樂和購買音樂的新模式,
那Apple透過Yahoo、Google和iPhone將開啟怎樣的資訊整合模式,
我想是很值得期待,
而這種新興模式和市場,絕對不要用傳統想法去看。
(我們企劃書有計算出一個模式,中華電信以後光靠電信通路搭配廣告,一年淨收益就可能到數百億了,那比台灣市場更大的美國呢?驚人的數字喔~)
我今天跟客戶簡報,
就拿Apple TV和iPhone跟客戶聊了一下,
大家都很興奮…。
我們是一群廣告行銷與影像產業的公司,
當未來新興市場有iPhone這類產品出現,
那我們將來可以玩得空間就很多了,
當然,
毫無風險,坐享進步的還是廣大的消費者。
Soong
這種沒有實體按鍵的設計,消費者在購入之前還是會對自己使用行動電話的習慣做確認。
類似多普達818pro這類無實體鍵盤,對我而言,首先就是兩個使用習慣的抵觸。
1.速撥熱鍵。
對於利用行動電話快速撥號的運用,只需兩個按鍵即可撥出指定的號碼。
當然iPhone應當也可在相同條件進行運作,但無可避免的,必需點亮螢幕,看著螢幕,確認點得沒錯。
2.靜音熱鍵。
在會議室或是電影院、演奏廳等場合才發現行動電話忘了關。
以SE而言,長按#可開啟/關閉靜音模式。
iPhone可能就要載眾目睽睽下拿出來端詳一下,操作進入靜音模式。
以上兩點都是我常操作的模式,而且都是可以在口袋裡操作的。
沒有實體按鍵相對的也可能對視障人士操作有所不便,總不能在液晶螢幕上面加個凸點吧?
有實際經驗的視障人士可以利用凸點精確的撥號出去給正確的人。
當然,iPhone視障專用保護貼可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賈伯伯在提 phone 功能時就說了:Killer app. is making a call
由此可見整支 i Phone 的重點還是在打電話
再來,那個 Full function Safari ,更是令人感動
現在3G手機上那可笑的瀏覽器,我終於可以不把手機當NB的 modem了
那個 accelerometer 一樣令人感動,手機轉方向畫面跟著轉,我不用再去找轉向按鍵
Multi touch 也是一絕,從沒想過3C產品使用可以如此直覺
看過賈伯伯的現場 keynote ,終於覺得有3C產品令我感動
產品應該是設計來解決生活上的不方便,而不是讓生活更複雜
只能說: Apple 你做到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