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分享我的gtd@iphone心得[图文并茂版]

大家好,我是來自對岸的raink,學習gtd約5年時間,小弟受永錫的時間管理教程很深,在mobile01也有好幾年時間,但一直都是潛水,直到最近才有勇氣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這次特附上我的一篇gtd@iphone keynote稿和大家分享,因為文字較多,keynote一時沒有轉成繁體,望各位見諒。

我的gtd@iphone──by raink


為什麼是GTD?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常常在為自己樹立目標,而往往又無法堅持?最常聽到的是我要減肥,結果半年過去了,體重不減反倒又胖了幾斤。

此外,在社會上的我們每天都疲於奔命,在家庭、事業中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一天工作下來本應該好好休息,但此刻你卻不得不顧及家人。

由於生活的壓力重大,導致了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極不正常,而且還養成了熬夜的習慣。。。。

GTD,gone things done,一種高效的時間管理理念,或許會給你的生活新的改變。



GTD,在出現智能手機的時代後被廣泛使用,從palm到WindowsMobile,我們可以在網絡上看到許許多多高手在運用,而iphone。做為一個新的系統平台,還處於年輕時代,但iphone的開放性卻讓我們享受到了更多的樂趣。

我是從palm os 到WindowsMobile再到iphone的轉變,老實說,在拿到iphone的時候,我曾一度懷疑這個小東西是否能滿足我的GTD需要。

很多用家也都對iphone在生產力方面的應用提出了質疑,比如鍵盤不方便啦。沒有提醒功能啦。

但iphone和mac一樣,沒有接觸的人會說這是個炫玩意,一旦接觸往往愛不釋手,因為實在太好用啦!


基於iphone的gtd思路

iphone時代,是移動網絡的時代,這個時代很重要的特征是3G/EDGE的成熟,想必不少iphone用家都在使用移動數據業務,所以我們可以摒棄使用本地同步這類軟件來做備份,這樣就能夠不拘泥於某個OS,你可以是WINDOWS、MAC、甚至LINUX、只要有WEB Browser就行,換句話說,本文適合所有系統下使用。

基於這個思路,跨平台的軟件和支持雲存儲的網路服務是首選。





下面是一個標准的gtd流程


先從stuff講起。

stuff收集
stuff是個講求效率的環節,可以說每天我們都在做stuff,做stuff就一定要快、准、狠。
快:快速記錄,能1秒寫完絕不花2秒。
准:准確錄入,多一個字就是在浪費時間。
狠:is this actionbale?YES or NO 在第一時間就要決策。


快速收集並立刻做出判斷是非常重要的。這裡采用的工具是:evernote+moleskine的方式。
為啥是moleskine?因為可以速記,我使用全空白的moleskine,還可以兼做mindmap。
將速記好的moleskine,用evernote中的take photo拍下,再一同步,搞定!當然,你也可以使用evernote的text note或者voice note來做stuff,這裡不推薦,因為違背了 stuff快的原則。

evernote app:evernote,免費app,一個好的【隨手記錄、隨時查看】助手。EVERNOTE橫跨桌上軟體、網頁服務與手機,利用同步的方式讓你隨時取得所記錄的筆記。支持傳統輸入、圖片記錄、錄音記錄等多重方式,透過Tag、notebooks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管理。


就這麼簡單嗎?太蝦了吧!!

當然不是!且看:
在evernote中,
我用notebooks建立類別,比如stuff,archive。
善用tags做分類,依人物、地點、信息類型建立。tag可自由定義,但要保證自己不會亂。evernote for iphone比較貼心的一個功能是允許選擇曾經用過的tag。


STUFF講完了,接下來是排程和執行
排程和執行

對於next action,首先要做判斷:
2分鐘,什麼是2分鐘解決的?我想因人而異了,對於我來說,撥打電話,詢問事情是可以在2分鐘內馬上做的,當然,做完這些動作後,可能會產生更多的stuff。這個時候就要做排程。

對於排程的流程,我和標准有不同的地方。

為什麼是這樣?每個人的工作性質不同,就我來說沒辦法2分鐘做的事意味著將會是很復雜的,所以我需要利用project,形成project plan後再執行。

做project,我喜歡利用mindmap來做,我采用iThoughts+move的組合


iThoughts,$7.99美元,一款能夠在iphone上建立mindmap的軟件,透過建立http導入導出 Freemind,MindManager,OPML等多種格式,如果有一天你的電腦只剩下web browser(估計不會吧),還可以透過email把你的mindmap發到指定郵箱(郵箱地址必須已建立在聯系人當中)


當然,有些時候我還是會用move(moleskine+evernote)來做project,畢竟腦力的激蕩還是習慣運用手腕來配合。


project做好了,project plans要怎麼做呢?
在此隆重介紹toodledo.com
Toodledo是一個非常輕的GTD工具。相對outlook和mind manager這種安裝文件幾十M,甚至上百M,運行的時候內存好用幾十M的“重型”GTD軟件,Toodledo的特點是相當的輕,運行在瀏覽器裡面,打開速度也非常地快。Toodledo提供了可以想到的幾乎所有方式來收集To do,並輸出到各種常見的工具中,豐富的tag、還提供單獨任務的定時器,真是讓To do 便捷無比。

葡撻生活(www.productivelife.cn)有一系列關於toodledo的介紹,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下面是一個示例:
示例:1.在iphone iThougths 建立了本篇gtd@iphone的書寫思路。
2.將文件在freemind中進行編輯,並export成txt文件。
3.進入toodledo.com選擇 import/export/sync的text import。
4.最終形成to do。


最後結果:當然,這個todo是比較簡單的。

心得:相比其他平台,iphone的project還是比較弱,在做這個project plan的時候,我無比懷念palm的bonsai和agendus。曾經在iphone上試過outliner這款app,能夠導入/導出OPML,但因為網絡問題一直無法申請outliner帳號。不受網絡限制的朋友可以試試在這上面做project plans。
如果為了講求效率,我還是推薦用move組合,在moleskine上做mindmap透過evernote把mindmap傳輸到電腦上,再在toodledo做plan。


排程下一步,do it

排程已經交給了toodledo.com,那iphone這邊能干啥呢?

沒錯,就是提醒和落實。可惜在iphone 2.2固件下,幾乎找不到能夠像palm/WindowsMobile那樣能實時提醒的to do app,這裡我推薦一款:

Ultimate Todos,特價0.99美元。不但能夠和toodledo同步,還具有類似e-mail那樣的氣泡提醒的功能。我感覺比官方的toodledo app還好。

Ultimate Todos和很多to do app一樣,可以根據context、tag來制定 to do ,也有漂亮的小圖標來顯示,當然最有特色的是它能夠對Today(當日)和Overdue(過期)的todo進行提醒。


不得不提的google calendar
google是雲服務(Cloud Service)的代表,在iphone的很多app都使用了google的服務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或許是因為iphone sdk的問題,google calendar一直無法和iphone cal良好同步,雖然google開放了exchange方式,但ical本身就很弱。曾經借助saisuke、smarttime+、以及很貴的 pocket information想整合google calendar但都不太理想。

iphone 3.0將在6月發布,屆時iphone cal將支持訂閱。期待3.0能帶來calendar更開放的應用。


最後,附上我的GTD@iphone流程,包含了每個節點的應用



感謝您的閱讀

2009-03-29 4:16 發佈
寫得真好!能夠有系統有條理的分析自己的需求
哪些軟體可以達成這些需求
對於有類似需求的伙伴有很好的幫助
送上五分 以示小小敬意!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
寫得真棒, 真的是受用良多, 加分加分
真是圖文並茂

感謝先奉上

再來慢慢研究﹍﹍﹍
感謝您熱情的分享
真的很受用

看到流程圖就更了解了
感谢各位给的评分,话说这篇帖子的确有够长的了。也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
硬文章,但是看得出用心
給你加分表示敬意。
不知iphone上有無如同 Bonsai 這樣的軟體?有桌上型電腦版也有PDA版,方便同步。
sonysf2 wrote:
不知iphone上有...(恕刪)


目前只能找到接近bonsai的软体,叫outliner,但是很遗憾,或许是iphone sdk的原因,无法在outline中建立task。只能export到它的网站outliner online,然后再导入toodledo中。

更遗憾的是,我一直无法申请到outliner online帐号,网络原因。。。。
非常不錯的文章喔

看完之後受益良多~

感謝raink的分享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