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比較忙所以就沒有紀錄換機過程了,如果有新手對換機轉資料的流程有不懂的
可以去看看我去年發表的文章連結在這
9/19 iPhone 17系列上市後接連著高通,聯發科也相繼發表新的旗艦晶片
相信接下來的各手機廠家也開始要相繼出新機
我每年換就是apple,Vivo兩個廠牌在換,我是雙機黨(十月的Pro隔年三四月的Ultra)
只是今年剛好家人想要換手機,我就將Vivo X200 Ultra給家人使用
所以拍照只能由iPhone 17 Pro Max拍,也無法有拍照對比,應該要等到X300 Pro上市
離題了...
2017年iPhone X發表過後距今也8年之久了
iPhone X開始的瀏海造型一直到iPhone 13系列才有把瀏海縮小
14 Pro系列開始將瀏海改變成動態島沿用至目前的iPhone 17
而不知道2年後的20週年iPhone會不會再來個像iPhone X那樣的大革新呢?

今年iPhone 17 Pro系列迎來外型的一些變動,如鏡頭底座拉長加入天線到這邊
而從iPhone 8 X又開始的後玻璃設計換成玻璃加上鋁合金的雙材質
iPhone的雙材質設計不是首例
例如第一代的iPhone (又稱iPhone 2G)

以及個人覺得目前為止最美的iPhone5系列以及SE 1

都算是非常經典的設計,不知道iPhone 17 Pro的設計會不會之後列入經典?
這次iPhone 17 Pro系列除了外型的變動
內在也導入了VC散熱板加上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外型
iPhone 15 Pro系列的火龍果
到iPhone 16 Pro系列的改善
再到今年的iPhone 17 Pro系列
散熱效果真的比iPhone 16 Pro系列來的有感
以往的充電29W也提升到35W,相較iPhone16 Pro系列真的有感的變快
但提升了充電速度蘋果哪有可能會饒過我們消費者
也推出了40W的PD 3.2動態最高至60W的充電頭

但真的只能用這顆充電頭才能跑到35W嗎?
不...
只要你有40W以上的充電頭就可以了,例如市面上最多的65W充電頭也是可以的
自己有在使用數顯線的習慣有捕捉到40W的畫面
(當時使用的充電頭是65W的)

三鏡頭終於達到相同畫素4800萬
所以不論在超廣角、廣角、長焦都可以有相同品質的照片
當然要對比Android的旗艦是真的還有一段距離,特別是很愛堆料的陸廠
尤其是長焦
雖然提升到原生4倍4800萬畫素但也只是從以往的不可用提升到可用的狀態
距離演唱會的拍攝...還是乖乖去租手機比較實在
今年我入手兩隻iPhone 17 Pro Max
不像去年三隻iPhone 16 Pro Max分別貼三家不同廠牌的保護貼
iPhone 17 Pro系列加入了AR鍍膜,所以挑保護貼我更仔細
今年只貼iMos一家而已,為什麼不選Hoda、Simmpo呢
Hoda一年使用下來的經驗AR鍍膜層很快就掉了,且玻璃貼上的刮痕比其他兩家明顯
Simmpo 一年使用下來的經驗也是AR鍍膜層很快就掉了,且前鏡頭有個開孔比較不喜歡
iMos去年沒有出AR的保護貼,今年算是新產品,我是選擇AR低藍光的保護貼
iMos一直以來的品質以及售後都相當的不錯也加入了AR保護貼所以就沒再考慮其他家了
(有個地方要特別的注意,市面上的AR保護貼都比較不耐刮所以在意的人就不要貼AR了)
今年iPhone 17系列畢竟有16系列的一年的時間
所以保護殼的廠家也都有第一時間推出有相機按鍵的保護殼
只是今年是挑選新色宇宙橙,所以對我這強迫症患者還是有點難買
找後面MegSafe圈圈是橘色的殼真的也不多
目前就UniQ、Dapad這兩家有購入
而我首推Dapad,因為他充電孔開比較大對於有放墊片的會比較友善
也有像原廠那樣底下兩個吊飾孔,可以放原廠的吊飾
他鏡頭那邊不是全挖開的,只有那三顆鏡頭以及閃光燈、雷達有開孔
所以相較鏡頭那區塊全開的保護力更好
今年我也有購入apple的科技編織殼
只是購買這個殼有貼iMos的鏡頭貼(他有送底下的鏡頭平台貼)會去擠壓到平台貼

今年這樣使用了一週的時間,我的滿意程度對比去年的iPhone 16 Pro Max還高
PO上一張合照

在iPhone 17系列上市後,蘋果也釋出iOS 26.1 Beta版本
開始支援繁體中文,真的可喜可賀
去年16系列蘋果一直主打的AI終於讓台灣的使用者等到了

在發表會上的AirPods Pro 3的篇幅有個即時翻譯的功能
也在這一次iOS 26.1裡面支援繁體中文


到手機找一個『翻譯』的app,就可以下載語系以及使用

既然提到AirPods Pro 3就一併分享
這次的AirPods Pro 3盒裝內沒有付充電線

AirPods Pro 3比起AirPods Pro 2 電池盒還要來的寬一些
所以保護殼
不是共用的
不是共用的
不是共用的
很重要所以我特別強調了三次
上方是AirPods Pro 3

原本的指示燈改成像AirPods 4那樣的
一樣上方是AirPods Pro 3

背面的重置按鈕也取消了
下方以及側面的分享
- 下方充電孔及喇叭

- 側邊吊飾孔

耳機本體,放入耳朵的角度有稍微不同
- 耳機1

- 耳機2

孔位的大小角度也不同

目前兩代聽下來的音質,確實AirPods Pro 3的音質略好一些尤其是飽滿度以及低音
上方有提到的即時翻譯功能不是AirPods Pro 3獨有
AirPods Pro 2、AirPods 4降噪版
一樣是有支援的,所以不用太擔心
今天先分享到這邊,還有一些部分還沒有分享完
我會陸續更新一些東西在這邊文章中的
如果還想看我測試什麼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盡力的去測試
=============新增保護殼的分享==============
文章上面有提到關於殼的事情
拿了橙色的手機所以後面的MagSafe圈圈比較會去找橘色的比較有一體感
目前購入的有原廠科技編織殼、路邊通訊行買的不知名殼、UNIQ、DAPAD、Mega King

如果從去年就有在關注殼,應該就會知道DAPAD、Mega King應該是同一家代工廠出來的
先來介紹Mega King的支架殼,這款式其實DAPAD也有出但有個地方不一樣
DAPAD是做全透明的除了支架的地方
Mega King他做的類似像原廠透明殼那樣是有做顏色的(只是原廠只做白的而已)

不管有沒有支架的版本,他鏡頭框那邊是有做保護的而不是全部挖空

不管有沒有支架的版本也跟原廠一樣下方兩側有做吊飾孔

DAPAD沒有支架的版本

配上目前超難買的蘋果原廠掛繩

補一張近拍原廠掛繩的近拍照

DAPAD與Mega King 雙胞胎的合照
(只是手邊沒有其他的照相設備了,只好拿iPhone X來拍,畫質、顯色不好請多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