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因為這樣就忽略的這款產品的優點,他感到非常遺憾。
iPhone 6S 的這款 Smart Battery Case 採用柔軟的橡膠製成,可以局部扭曲,這是一般市面上的充電背蓋辦不到的
庫克也表示絕對不會稱背後那塊凸起為駝峰,因為它是一款很棒的充電背殼,出外旅行者一定用得到。
他並表示:「當你需要它時,你就會使用它,這樣就對了。」
我想庫克描述的當下應該是這個臉 (=_=")
我認為有個較白話的評論也很有道理:
最近蘋果最熱門的話題,我想應該就是那醜爆的電池背蓋了吧?
不過庫克都說啦,那個背蓋其實不是讓你一直裝著,而是能讓你好拆好裝的行動電源
簡單說就是能讓你不用另外騰出一隻手來拿的行動電源啦!
為什麼不要一直裝著?因為你裝著就很醜、而且也很重,所以需要的時候再裝上去就好啦!
我本身是裸機使用者,不喜歡裝殼,只能接受玻璃保護貼
但因為當時花了1000多元買的SONY金屬移動電源,定期使用下,才用滿一年,電池續電能力就掛了,充滿電閒置幾天就完全沒電
秉持著實驗心態,讓我想嘗試尋找更好的充電替代方案

揚聲器以及麥克風的位置皆做有引導收放音的管道這類的廢話就不提了.... 相信大大們看圖也略知一二

值得一提我認為是圖片中已經清楚的表示這項產品的類別是"移動電源"
也設置了充電燈號,紅色代表正在充電中,藍色代表充電完畢,這在移動電源上是最基礎的裝置
在皮套外表材質及觸感上可以參考原廠的一般專用矽膠套
但內部材質可是大不同
是使用對金屬友善的絨材質
螢幕周遭的版型上對滿版玻璃保護貼非常友善,不會造成擠壓或不合(我是使用IMOS康寧滿版)
我之前用過原廠的一般矽膠套,會造成滿版保護貼其中一個角的擠壓
電源殼在拆/裝時是透過上半部(音量鍵位置以上的部位)
該部位非常的柔軟
左右邊均力向後撥拉就可以輕鬆撥開
音量鍵位置以下的材質很硬挺牢固無彈性,無法折彎
因此撥開後手機在裝跟拔的方式有點像是開抽梯或是拔劍鞘這樣~
抽插時非常順暢不會卡
而且特別細心的地方是電源鍵,音量鍵的位置,矽膠有特別加軟
因此不必擔心時常拆裝會造成按鍵彎曲變形
有些手機殼做的太合又無彈性,拆裝時一定要犧牲電源鍵或音量鍵其中一邊,做擠壓才能拆裝
像我之前買了一個澳洲品牌bellroy的手機殼PHONE CASE - 1 CARD
加國際運費怡共花了2000多台幣,優點是後面可以直接插一張悠遊卡或信用卡
他很密合,又很硬,導致拆裝時其中一邊的按鍵就會受到強硬的擠壓,導致我的電源鍵現在有點變形(偏後)


缺點還是有的
就以小弟本身為例子
半個月前訂做了一副德國的客製耳機VE6 X1
如圖3.5音源頭的口徑,以多數非原廠耳機的音源頭尤其是升級線,肯定是過大插不進去的
解決方案也是有的
官網販售的Belkin Mini Aux Extender連接線
似乎能夠克難解決,但多一個轉接又多一個訊號失真也會影響升級線的實力...這點燒友們也清楚
但不是本篇重點就先略過了

雖然沒有科學理論的依據
但經過小弟這幾天的測試
我發現他不只是"移動電源"這麼簡單
似乎在直接裝殼充電時,裝殼又插線充電時
充電的順序都有各自的邏輯跟技術存在
不是像副廠充電殼或傳統移動電源這種電源線>殼>手機
低轉換效率又傷電池的運作方式
我發現在裝原廠充電殼然後不玩極度耗電的手遊情況下
普通低功耗運作時似乎是優先用充電殼的電
沒有當初想像中手機電池熱,充電殼電池也熱,這樣雙熱的情況發生
另外在手機裝殼又用電源線充電上的表現上
手機的充電速度依舊
但殼的速度會明顯緩慢
插線充電時
若手機自身電量低於殼
則手機優先充電
手機電量滿時
則殼自身開始充電,且充電速度變快
手機電量未滿,但充電達到某個%數時
殼自身也會緩慢的開始為自己蓄電增加%數
總結:
這款充電殼請將他歸類成"移動電源"
想充電才裝,不用時擺包包的存在
他優異又細心的各方面設計(內在)
時常拆裝也不會造成你手機按鍵的損壞
充電時不需要充電線,你不用擔心又勾到線又弄壞線怎樣的
讓你擺脫導尿管的臭名!
然後裝殼的時候,一樣能插USB做電腦資料的傳輸,或耳機擴大器的連接,完全等同直插手機
如此我覺得
Apple想表達出簡潔、直覺、方便的精品美感
我是接收到了!
至少我問過多數不知道這個手機殼但是是用iPhone的朋友
他異口同聲都並不覺得難看唷!
都是覺得有點重而已~
但轉個念,今天你同一支手拿著手機,移動電源,充電線 多輕呢?
相較之下iPhone Smart Battery Case 盡在不言中
雜項:
這殼只有白色跟碳黑色
但當初我看國外的影片開箱文,我以為有我最喜歡的午夜藍色
但卻找不到藍色~~我以為是賣不好停產了
但實際看到商品...其實這款碳黑色在昏暗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真的看起來像午夜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