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天下雜誌看到這篇文章 文化遺產的繁體中文
連想起前陣子給人砲轟的七零八落的中文app們。實在有種說不出的感慨。
看看原文這段『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字所代表的是一種很少人使用的文字,如果商業活動是一種溝通,那麼使用繁體中文的商業,就受限於我們所使用的文字。
舉例來說,在台灣,一本書若能賣到1萬本就不得了,可以稱得上是暢銷書作家。但是在美國,許多暢銷書卻是指賣到百萬本以上的書籍。如果作者收入是以版稅計價的話,美國的作家就會比台灣的作家富有許多。原來,台灣作家很窮的原因不是因為你的文章不好,而是你真正職業是考古學家,不是作家。
我們再來看,Yahoo的創辦人之一楊致遠當初在建立Yahoo分類目錄時還好在美國,用的是英文,所以能成為世界級富有的人。如果當初用的是繁體中文,結果可能就像蕃薯藤入口網站,終究只是一項文化遺產。』
是啊,iphone在台灣怎樣暢銷,也是數萬支的水準。給你算整數,並算高一點,算二十萬好了。
倘若開發者開發了一款『台灣專用的網路電台收音機』,那這app先天上就有幾個限制。
一、消費對象必須是台灣人。--那麼,這個基數最大也不過二十萬。
二、消費者必須有習慣『消費』。--光是說消費意願,至少扣除一半的基數。剩下十萬。
三、使用者必須『願意』在網路上聽。--再扣一半,剩下五萬。
四、還得在幾個同質性高的app當中獲得青睞。--這部分不知道扣一半夠不夠。若以百分比算,可能剩下兩萬。
五、別忘了超強的免費app,fstream。
結果,花了心思寫了一個『台灣專用app』,最後收入可能連 一萬 都沒有。還得負責這app的一輩子,後續的『升級』、『維護』等等。
說到底,這是市場基數不夠大的問題。
當然,或許有些對岸朋友或是香港朋友願意聽台灣廣播,這也說不定。
倘若開發者開發的是『台北市公車app』,這下更慘了。因為。。
一、消費者必須是台灣人。這個可沒有他國朋友購買的機會了。
二、還必須是台北人。其他縣市的朋友購買機會實在可以忽略。
三、還得是公車族。
四、還要有習慣消費。
--於是,最後到手的獲利,可能只有幾千元。
儘管也在app store對於某些射後不理的app發出強烈的抨擊,但想想這些外在因素,唉,實在心有千千結。。
如此說來,台灣的開發者最終也只能開發些『非在地資訊的』、『非繁體中文介面的』的產品才有可能獲利。也才有可能真的做到『持續更新』。否則,光是靠熱誠,是沒有用的。
台灣的RD素質很高,創造力也高,我們不是中國,我們本來就有能力做全球化的產品,現在Appstore跟Google Market還有windows marketplace陸續問世,做全球化的機會都來了,很多事情跟文字這種表象無關,文化才是最重要的,黎智英說台灣是在全部中文的地區,最有機會成為文化中心的,港仔都這麼有信心了,台灣人沒有??
今年丟掉了一份薪水不低的管理職工作,開始自己的創業計畫,因為appstore與android的出現,因為雲端技術變成顯學,讓全球化不在遙不可及,一個車庫公司也可以跟全世界做生意,原本以為很難,但陸續找到業界朋友跟大老加入以後,我發現其實業界跟社會可以被說服,也可以接受,台灣是有價值的,只是我們常常忘記了這點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