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附上軌跡圖給大家參考:
無效的路徑
空照地形圖:

------------------------------------直達車痛苦分隔線-------------------------------------
從台中、彰化、南投市等地出發的車友,只要騎到日月潭來回,幾乎都是單日破百的行程(甚至更遠),也是車隊安排進階挑戰的去處。最常見的規劃方式如下方軌跡圖:
台三線→草屯→台十四線→國姓→埔里→台二十一線→魚池→水里→台十六線→集集→台三線→草屯。
無效的路徑
當然還有許多路線變化可作為替代選擇(適合出門沒破百不回家,沒爬坡不蘇湖的車友

1.台中市→一三六縣道→國姓→台十四線→埔里→台二十一線→魚池→水里→台十六線→集集→台三線回台中。
軌跡圖如下:
無效的路徑
此路線得先越過一三六縣道赤崁頂的考驗,下滑至國姓鄉後,還得爬往海拔約八百公尺的日月潭,累計爬升已經進入痛苦的紅線區

2.彰化市→一三九縣道→集集→水里→台二十一線→日月潭→埔里→台十四線→彰化市
無效的路徑
彰化出發經過起伏不斷的一三九縣道直達集集,之後仍是蜿蜒山路通往水里與日月潭,自此之後均是下坡或平路,前半段的痛苦指數不言可喻

以上兩條路線若非平時常有爬坡與長途騎乘訓練的車友,筆者並不建議輕易嘗試,除非你確定有好朋友可以隨CALL隨到,趨車前往營救

------------------------------------直達車痛苦分隔線-------------------------------------
上文介紹了幾條耗時將近整天的直達車路線,僅提供給喜歡自虐的車友,至於初、中級車友,別忘了還有4+2的方式前往桃米生態村,讀者可千萬別被嚇著了

無效的路徑
若覺得以上通往桃米生態村的路線稍嫌複雜,亦可沿台十四號省道直行往埔里,再右轉台21號省道往魚池、水里方向,過暨南大學後循右側指標往桃米生態村。
無效的路徑
進入桃米生態村後,可將車輛停放於親水公園附近再行換裝出發(有公廁可供使用)。 因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桃米社區高達62%的受災率,也因此凝聚了社區的整體力量進行改造,而親水公園就是震災後從新規劃的景點,位於組合屋原址旁,引桃米泉水注入園區戲水池,是夏天遊客必遊之地。造訪的當天,氣溫低到僅有九度,一下車就冷的直打哆嗦


沿著桃米坑溪的步道設置有妥善的單車停放設備。

親水公園旁的親水民宿,是桃米社區現存唯一的組合屋民宿,別具特殊意義。雖然外觀為組合屋,但內部整潔且基本設備一應俱全,加上價格合理且緊鄰親水公園與日月潭,週末住宿可是一位難求。住在此地感受重建區的生活味,不失為外地前來遊客的住宿好選擇。

回頭往派出所前進,就要開始今天的旅程。 過派出所後左轉。

左轉後隨即可見丁字路口,若直行便可接回台二十一線省道往埔里或日月潭,咱們則要右轉往桃源國小方向。

經過桃源國小後,便會遇到叉路口,不管是左去右回或是右去左回皆可完成繞圈,咱們就先左轉往顏氏牧場、蓮華池的方向(投六四鄉道)開始挑戰。

先來一張空照地形圖來輔佐說明:

自此到顏氏牧場便是一路綿延約2.6公里的爬坡,從海拔467公尺爬升至702公尺,平均坡度為8.6%。

前段在茂密的竹林裡穿梭,坡度雖陡但環境清幽景色宜人。

隨著路幅漸趨開闊加上海拔變高,林相便開始改變。

隱藏在樹枝背後的險生坡路牌



好不容易坡度趨緩,便會遇上丁字路口,此時左轉便可見著顏氏牧場。

成立於1985年的顏氏牧場,在桃米山區享有盛名,除了開闊的視野景觀,還有綠草如茵設施完備的露營區,常常成為各車隊的活動舉辦場地。營業時間只有週末假日,平日入園請先電洽牧場主人。

在樹下咖啡屋裡喝杯咖啡或阿薩姆紅茶,享受陽光溫暖地灑落一地,都市塵囂似乎離這好遠好遠了


古厝與牧場主人的大麥町。

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


不過是剛出發的第一個景點就已經流連忘返,這下子還真是有點罪惡感


爬往高點的路程多為密集的林蔭夾道,偶有開闊處可遠眺桃米坑山與鄰近山頭。

從顏氏牧場往蓮華池可稱是投64鄉道精華路段,免費的芬多精無限量供應,人造林場的幽靜景致觸手可及。,

沿途有幾處民宿與休閒農場錯落。

能在此住上一宿,就算路途再遠也值得了。

路況良好的鄉道公路,引領單車客往人造林場裡探索。

過了至高點後便是一路在林間下滑往蓮華池。蓮華池研究中心成立可溯及日據時代(民國七年),原名為「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地」,民國二十二年改稱"蓮華池試驗地";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再度改稱為「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經過幾次更名與改隸,最終於民國九十一年定名為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沿用至今。轄有試驗林地461公頃,位於海拔576~925公尺之間,是中部中低海拔地區僅存最完整之天然闊葉樹林。既然叫做"蓮華池",繞了一圈卻未見蓮池,原來據說過去此區山中原有蓮華沼澤,故名蓮華池,但是後來因山民墾植,池水被抽乾,現已無蓮亦無池。

簡易的氣象觀測站。此地年均溫約為21℃,海拔660公尺,涼爽宜人。

轉出蓮華池後,便是一路沿著投64鄉道下滑。

位於猴龍溪旁的休憩涼亭。

"魚雅筑"營地與民宿。後有蓮華池天然闊葉林作為後花園,前有清澈小溪流經,週日早晨尚未收帳的遊客們仍然不捨離開這片好山好水。

投64鄉道後段地勢平緩,羊腸小徑沿著合坑溪谷前行。對向騎著腳踏車迎面而來的小弟弟雀躍地跟我加油



經過五城國小後,結束長約12公里的投64號鄉道,便要接上131縣道右轉往水里方向,若左轉亦可沿131號縣道接回台21線省道往日月潭。

進入魚池鄉的五城社區。五城村境內有蛟龍溪、火培坑溪、合坑溪、水社水尾溪及旱溪,五條溪流匯合之後名為五城溪,往下注入水里溪,其中村民約70%是客家人,多由新竹及苗栗地區遷移而來。境內不止環境生態豐富,螢火蟲大發生季更是吸引為數眾多的外地遊客湧入,而"五城日出"更是許多攝影客流連忘返之所在。

131縣道就沿著水社水尾溪開展,此溪亦是水里溪的源頭之一。

前方可見往北山坑的147縣道指標。

從投64鄉道與131縣道路口至此約2.3公里,在此便要右轉進入147縣道往北山坑前進繼續未竟的繞圈路線。若取道左行,可下滑車埕與水里市區,接上台16線省道往集集、名間等地。

轉進147縣道後,便要再度開始爬坡,約從海拔五百公尺的鹿寮坑爬升至海拔約海拔693公尺的水里、國姓鄉界。爬坡路段長約3.1公里,平均坡度5.1%

舊名鹿寮坑的新興村,是一個位處水里鄉北邊的客家聚落,三百戶居民中客家族群約占95%,居民主要以務農,養水鹿、種植桃接李、紅茶、香蕉、柑桔等維生。早期居民多由新竹、苗栗等地遷移到此。新興社區有鹿寮溪與水里溪環抱,四、五十年前水鹿常至溪邊戲水,山上奔跑,隨處可見鹿的蹤跡,所以才有鹿寮坑之稱。如今野生水鹿已較少出沒,倒是有不少水鹿養殖場。

悠哉的在地居民,在鹿寮坑溪上和溪魚玩起你捉我藏的遊戲


坡度和緩加上人車甚少,即便是週日時分依然安靜清幽。

來到147縣道的至高點,海拔693公尺的國姓鄉界。

鄉界旁便有涼亭可供小憩、賞景。

開始愉快的下滑囉


路邊三合院旁的遍地黃花,在溫暖的冬陽中綻放。

位於147縣道中間點的港源國小,民國46年時原為南港國校港源分校,僅有二間教室、二間宿舍,後經八七水災沖毀,遂於此地重建。民國五十年獨立為港源國校,九二一地震時受創嚴重,再經重建遂有今日面貌,全校配置為客家團圍式建築,校門及展示走廊皆具有客家圍牆意涵,頗具特色。

過了港源國小後,便可見港源生態親水公園,係由水保局以生態工法整治木屐欄溪的成果。

港源社區活動中心。

水土保持局在南港社區新建的流觴曲水公園。不過取這名字會不會太詩意了啊



進入南港村鬧區。左方叉路可通往九份二山的大崩壁。原本的九份二山經地震重創後,高度徒降了四百公尺左右,坍塌區高達一百八十公頃,並且形成澀仔坑湖與韭菜湖二座堰塞湖,如今建有震災紀念公園,可體驗巨石區、氣爆點、磁場屋…等著名景觀。咱們則是繼續直行穿越鬧區。

看到前方的國道六號高架道路,就得留意轉往投68鄉道的路口,車友得多留意免得錯過了。

新建中的國道六號,可由國道三號主線往東沿烏溪及其支流眉溪兩岸河谷及山區而行,經過南投縣草屯鎮之北勢湳、平林、雙冬,國姓鄉之福龜、北山坑,繼續往東沿眉溪南岸經投75線再跨眉溪經埔里鎮牛眠地區至東郊銜接台14省道止, 全長約38公里, 全線均為雙向4車道,其中橋梁、隧道佔82%,工程難度頗高。並在東草屯、國姓、愛蘭、埔里等地設置4處交流道,原定於今年年底全線通車,不過工程延宕,目前僅愛蘭交流道至埔里路段長約7公里開放通車。,

看來通車還有得等了


右轉便是往玉門關、草湳濕地的投68號鄉道(鐘靈道路),最終可接回桃米生態村。

轉進投68鄉道後會先經過國道六號下方,該處正在施工路面稍差請小心通過。

投68號鄉道從北山坑方向通往桃米生態村,長約9公里,全程多為上坡,從路口的海拔368公尺,漸漸爬升直到過了草湳濕地之後的高點(海拔約607公尺)後開始一路下滑至桃米社區。

左下可抵玉門關山莊,進入該山莊可體驗溯溪活動、賞玉門關瀑布,還有921地震後在玉門關瀑布附近的黑膽岩滲出天然的硫磺溫泉,聽說頗有養生美容的效果


左方為種瓜坑溪。

種瓜坑溪與玉門關瀑布。種瓜坑溪流經之處,其中狹窄相逢處有如一巨門顧守,溪水激流呈現壯麗的瀑布,故有「玉門」之名。

由於此時尚未到梅花花季,但泛白且光禿禿的樹枝,頗有入冬的蕭瑟之意。

途經"鐘靈國小":民國42年設立桃源分班,借義民廟上課。民國44年更名為「桃源國校鐘靈分校」並改移至目前校址搭建竹子教室兩間。民國49年奉准獨立設校,最鼎盛時期學生有兩百多名,但近來因人口外流情況日益嚴重,目前學生僅約20人,又是另一所迷你小學


過了鐘靈國小沒多遠,便可見到廣福宮義民廟,招牌景觀就是一棵壯碩老榕樹,此樹之樹冠幅面積甚大,據傳為日據時代此地社區聘請新竹林先生到村中擔任漢文老師時,由林先生帶領學生到山上採回種植,經學生和村民長年呵護,如今已十分茂盛,也成為種瓜坑社區最引人注目的代表景觀。

過了義民廟之後還是爬坡


雖然坡度不陡,但累積起來還是頗為累人。

投68號鄉道路幅雖不大,但路面頗為平整,登山車公路車都不是問題。

過了紅瓦厝民宿之後,僅剩下最後一段通往草湳濕地的爬坡。

桃米生態村招牌景點:草湳濕地。此濕地是桃米里最大的溼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孕育豐富生態,常年可見的鳥類約40多種,蛙類約15種,蜻蜓及豆娘約26種,水生植物數十種,也是螢火蟲季節賞螢的好地點。

此橋是前往草湳濕地必遊景點,千萬不能錯過,箇中蹊蹺容小弟賣個關子,自己來體驗吧


濕地景觀


從草湳濕地出來之後,僅剩下一小段坡,接著便是一路下滑經桃源國小回到桃米生態村,回到親水公園取車後,便可依個人時間安排前往日月潭或是車埕、水里、集集一遊,亦或探訪三育書院、埔里山城等地,距離都不算遠。此繞圈路線雖然全程距離並不長,僅約39公里左右,但沿途經過埔里、魚池、水里、國姓四個鄉鎮,景觀變化多端且多樣化,騎乘其中不曾感覺一絲無聊,尤其是爬往顏氏牧場與蓮華池這段路程,林相優美,展望視野極佳,車友千萬不要錯過囉

------------------------------------------------------------------------------------------------------
無責任鑑定指數:
爬坡痛苦指數 ★★★(由高度曲線圖可知三段爬坡以第一段往顏氏牧場最為硬陡,由桃米社區出發不遠便要遭遇陡坡,熱身功夫可千萬不能省。第二段爬坡為147縣道往國姓鄉界,難度並不高。轉進投68號鄉道之後,上下起伏較為明顯,坡長均短但坡度頗大,在心跳飆高之際通常就已經結束,無須太過擔心)
曝曬指數 ★★(全程約有一半時間均是在林蔭間或沿著溪谷騎車,尤其是上坡飆汗路段幾乎都有林蔭夾道,曝曬痛苦指數並不高)
補給方便指數 ★★(投64號鄉道較無補給商店,147縣道進入社區路段均有雜貨店,投68號鄉道補給點也不多,但全程距離不長,頂多兩罐水壺便可應付)
路面平整度★★★(全程均為柏油路面,平整度佳,公路車也可放心挑戰)
全程高度曲線圖

坡度分析圖

坡度比例圖

下載GPX軌跡檔: 200904/mobile01-16b4b066432fcf4209d0c649b5f599e5.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