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愛運動 wrote:準確度還是比專用碼表...(恕刪) 無意冒犯, 只是一直覺得奇怪現在的手機除了 GPS 還有 AGPS 的輔助定位理論是應該是更穩定才對呀? 跟一般市面上的幾千塊碼表會有準確度的差異嗎?另外!在下對於買專用碼表或是用手機代替也思考很久最後選擇手機實在是現代人手機隨時不離身,而且 APP 還真是選擇多樣呢!
先不比傳統碼表,你借的到Garmin,bryton,xpolva,mio等自行車專用GPS碼表來比較就知道有差了,更何況傳統碼表受干擾的情況更輕微,去年我買了se xperia active,沒幾個月我就入手bryton rider50,和車上原有的cateye astrale 8有線碼表比起來,手機的GPS準確度根本是災難.魔城主人 wrote:無意冒犯, 只是一直...(恕刪)
根據小弟使用過兩支 Garmin GPS, 還有一支手機的經驗, 不管是手機還是專用 GPS, 都不適合做車碼表的里程記錄.用 GPS 當碼表, 里程平均要比正式車碼表少 3% 里程. 我推測造成這結果的至少有三個原因,第一是 GPS 取樣時間間隔, 兩點之間會被拉成直線, 實際路線卻可能是曲線, 雖然誤差不大, 但是累積起來就很可觀了.第二是, GPS 可能只計算平面距離, 忽略了垂直向量;第三, GPS 在商用用途本來就有數十公尺誤差.車碼表卻是車輪著著實實貼著路面記錄的, 只要校正正確, 是沒有問題的.GPS 用來做航跡記錄倒是很 OK 的, 里程記錄的話, 就只能參考了.
自行車"專用"碼表,就是專用了嘛!! 花錢有花錢的好處,就好像拿手機看片子不是自找麻煩嗎?但會不會看呢? 還是會吧!Endomondo 用快兩年了,還不錯用,紀錄里程也的確會短一點,比Google的"我的足跡"還少一點。感謝分享。
對於GPS同碼表所產生的計量誤差的分析,你的分析可能不夠全面.首先我們需要從兩種計量方式的工作原理討論:1碼表:碼表是一種常見的自行車計量工具,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記錄霍爾效應(hall effect)產生的磁脈衝導入電子累加器並同默認定的理論輪圈周長(外直徑)相乘,並通過晶體振蕩器(crystal oscillator)為基準取得的時間參照,得出你的騎乘速度.這裡面,輪圈直徑是估算值,即便測量時忽略測量誤差,輪胎在空載和負重情況下,在地面轉動時,輪圈旋轉一周所經過的距離也可能存在差異,更何況大部分人在輸入該值的時候,多數是採用說明書上建議的參考值.那個參考值一般都會大於實際值.更何況輪胎的胎壓也會影響測量精度.這種計量方式產生的主要是絕對誤差,絕對誤差是需要累計的.2衛星定位(GPS,Glonass,GSNS,北斗等)此類計量方式均根據同步軌道衛星提供的測量信號來進行三角定位,雖然其也會存在誤差,這種誤差屬於相對誤差,且這類誤差無需累計.這種誤差除卻類似SA政策干擾,雨衰等信號干擾外,通常來說,其定位精度同碼表一類絕對誤差累計造成的精度偏差而言,幾乎可以忽略.完全都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當然你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衛星定位的取樣密度,及高程變化(可通過程式修正)對距離計算確實存在影響.但這要根據具體應用形式來具體分析.如果你是喜歡騎林道,速降一類的鐵桿山地運動愛好者,由於需要快速快速方向切換及出現快速高度變化那麼你提到的這些誤差相對會比較大,(但較多的騰躍,滑動平衡一樣會對傳統計量方式帶來誤差)如果你是喜歡鋪裝路面騎行的公路選手或者是長途騎游的旅行者,那麼衛星定位所提供的里程精度理論上一定高於傳統碼表.所以,我的結論是高端的碼表未見得就更準確,我個人使用的App是MapMyRide+,個人感覺也不錯.至於自行車專用碼表,我想應該是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才是,可能會用傳統碼表的測量的方式修正衛星定位的不足.提高綜合性能.這就有點像現在的導彈(台灣可能叫尋的飛彈吧)在採用衛星制導時,末端制導仍然會採用慣性制導來輔助,以減少干擾.其實對於普通車友,測量精度有那麼重要麼?方便實用就好.希望大家能注意安全,玩得開心.
這個軟體我也正常使用中個人覺得已經符合普羅大眾的需求固然碼表(甚至有人要求一定要有要有線碼表)可以根據車輪轉動計算出正確的里程但是所謂的馬錶通常不能執行地圖行程記錄或是更複雜的統計資料根據我的經驗其實碼表和我的Endomondo經過40公里後誤差也不過幾百公尺而已當然碼表對於速度的反應以及轉速卻是app不能取代(所以我的馬錶都有轉速功能)至於這個app其實算是比較省電的了至少我滿格電量可持續使用6小時沒有問題當然如果要挑戰一日行程的就需要備用電源
個人是使用app軟體RUNTASTIC PRO,搭配CATEYE無線碼錶使用.RUNTASTIC PRO記錄路線以及里程區段平均時速,而傳統無線碼錶則用來精確測量速度及里程還有騎乘時間.上傳RUNTASTIC網站以後,再手動編輯里程數就可以取得較正確的數值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