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現今機械式機芯大多是使用平游絲在運作,價格便宜容易製作性能也還不錯,雙層游絲則大多用在高階錶款甚或是一併採用無卡度機構
一直以來總想著要驗證一下寶璣上繞式雙層游絲的等時性誤差,參考幾個較常見機芯發現星辰的8200自動機芯在游絲上方有著足夠的空間再者萬一搞掛了也不愁買不到替換零件,如下圖所示,目測該空隙還有2倍多游絲寬度可用: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此次的實驗因為手邊只有一般的USB鏡頭,拍攝下來的圖片及影片畫質較差,請各位看倌見諒
動工之前有先做個測試紀錄以便作為對照,擺輪及游絲未修改前的原樣如下: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在理論上擺輻大小會影響到等時性誤差,因此在發條上各家都下了不少功夫
此8200的發條盒在轉7圈之後就會釋放掉部分能量,因此實驗時在大鋼輪上先點個記號,不考慮六方位只以面盤向下每上鍊一圈測一次數據
因為要保留快慢針的調時機構,參考了寶璣大師的資料,因固定樁在最外邊緣就選用180°(右下角)的圖: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費了好多功夫完成如下的修改,這中間當然少不了游絲內外端曲線的調整: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組裝回去後上繞部分還能有自由活動的空間,但固定樁則必須跟著往上: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原本的預測,如果游絲伸縮範圍太大萬一會頂到快慢針的話則必須磨短快慢針的長度,但還好沒發生此現象,此圖以gif格式貼上畫質不佳,請注意觀察固定樁與快慢針之間游絲的動態即可: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從側邊觀察如下,還好也沒有干涉現象: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一切運作正常並記錄數據做比較: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以此數據來看,寶璣上繞式雙層游絲的確是改善了發條能量較低擺輻也較小的時候的等時性誤差,但以自動上鍊的機芯來說因隨著各種活動時時不斷的補充發條能量,對於等時性來說似乎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愛彼AP的Calibre 2905(2910)甚至還採用了雙游絲的設計(不是雙擺輪):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目的是更高程度的使擺輪運作時不受干擾以更增加走時精確,其比較圖如下:

雙層游絲等時性誤差的驗證實驗
紅色即是雙游絲結構的軌跡,更優於雙層游絲
此次純粹是以玩玩的心態,更同時有看到8200這顆歷史悠久的機芯可拿來練功夫
結論是:如果要玩雙層游絲最好還是選那沒有快慢針的型號但就要增加預算了
2025-01-03 18:15 發佈
雖然我現在還看不懂,但這類文章值得推一把!!

玩錶之路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Yang4大厲害
話說星辰60年代出品的5240/5440機芯很強,用料設計結構操作走時名方面都是一等一,現代機芯已經差很多了
yang4
yang4 樓主

我手邊也還有6501機芯,等級與8200相仿,改天有機會也來試試5240/5440,感謝!

2025-01-05 9:12
yang4 wrote:
現今機械式機芯大多是...(恕刪)

超愛yang4大的學術文,這篇更能看到yang4大絕頂的手上功夫,能把平價的8200游絲精準彎出挑框,這等手工實在了得!

另外想請教yang4大,如果保留快慢針調時的話,那調整快慢針時不是就會抵銷了寶璣游絲原本設計的優勢?yang4大改造後在調時上有沒有什麼差別呢?
yang4 wrote:
現今機械式機...(恕刪)


看到關鍵字「寶璣」忍不住手癢回文一下。這隻寶璣我收藏著,一年戴不到十次吧,但只要有戴我都會注意,真是他X的準,準到驚人!

過年比較有空我再來貼個誤差測試給大家看看。

yang4
yang4 樓主

這讓人看了會直流口水,不常戴真是暴殄天物

2025-01-05 9:13
俞氏鶴頸蛙 wrote:
超愛yang4大的學...(恕刪)

改後的走時調整其實是一樣的,寶璣雙層游絲的優點主要是在有效減低游絲不對稱伸縮時對擺軸心產生的額外磨擦,在手上鍊機芯會比較有用
另補做了稍清楚畫面也較大的gif圖:



有發現游絲外端有比較大的起伏變化,這其實是不好的,就連omega的矽游絲也做了修飾:



說到矽游絲,看到此圖真是百感交集,如果屬實則對岸的確進步太多了:



在修改此8200的游絲之前有先記錄改之前快慢針的位置,折彎點必在快慢針之後並保留一點點長度供調整之用,A點位置是用卡尺量出與快慢針之間所需直線長度先拉直後再在A點折彎:



事後檢討如果是選B點或更往內才開始往上挑則必須在與C點之間做點弧線才能避開與擺軸心的干涉,這有可能更接近寶璣游絲的均衡收縮但必然撞擊到快慢針,好理加在是選在A點
改天您也改一個來比較看看,以上回報給蛙大!
樓主 跟 俞式蛙 這兩位真的都是高手
理論 實務 一把罩
yang4
yang4 樓主

歡迎共襄盛舉

2025-01-07 11:07
自己的2824-2因為慢秒(-10秒/天)加上很久沒保養,故送去洗油保養,保養後發現滿鏈走時精準,但只要放半天左右就會慢10~20秒,跟洗油前穩定等時性差距頗大,仔細觀察機芯也發現螺絲有漏裝等其他問題。 趕緊換間評價好的錶店在重新整理,總算整理至原來水準。

以上經驗讓我理解到等時性誤差的重要,就算是自動上鏈睡前擺放,睡醒慢好幾秒,自己不太能接受,拜讀了這篇文章,了解雙層游絲功用對於中低擺幅的準確有提升,又學到了一課,難怪本人採用雙層游絲的錶擺放一段時間就是比2824-2錶款秒差變化小。
yang4
yang4 樓主

可否告知是哪顆雙層游絲的手錶?想來看個熱鬧

2025-01-07 11:09
自行修改游絲設計,又有量測數據佐證,玩錶到這般境界真令人佩服
yang4 wrote:改後的走時調整其實是...(恕刪)

謝yang4大的說明! 其實挑框游絲配上快慢針一直是個讓我疑惑不解的問題,yang4大又剛好提到對岸的鐘錶技術,特別分享前從對岸買來的1980年版"手表修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裡的一小段內容:







這段內容裡具體說明了帶有快慢針的挑框游絲彎製的規格化做法,圖8-99草圖的形狀和yang4大的例子非常接近。文中並沒有詳細說明挑框對快慢針,或快慢針對挑框是否造成影響,但在我的理解中挑框游絲似乎就是該搭配無卡度機構才能完全展現其優勢(避免游絲伸縮時偏心),不然每一次的調時好像都會讓最合適的折彎角度偏離...。

不過我從小就常被學理工的老爸笑死腦筋,完全沒有數理的邏輯...,這很可能又是我的大腦打結,對我的蒼蠅腦袋來說大概太難了

話說這本"手表修理"是我目前讀到認為最適合初學者的一本教科書,也看得出大陸的製錶產業的硬底子(主要還是習自蘇聯的製錶傳統),從一開始就把眼光放遠,以"修錶"、"修改"來培育"製錶"的人才,書中也有不少自製零件和自製工具的技術,和單純只想保養換新零件是完全不同的檔次。



不過這本書也有一個很有趣的時代痕跡,從本文第一句開始,處處都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教導
---Grusfaux yui Chu, 2007--- *嗯... 小弟既不姓俞也不姓朱,而世上也沒有鶴頸蛙這種生物
yang4
yang4 樓主

蛙大您客氣了!我直覺認為往上挑的位置是個重點,上面8-99圖似乎也沒敘述到整個立論根據,但至少有個參考,感謝提供了這麼寶貴的資料

2025-01-07 11:17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