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長回憶裡,對手錶的印象一直都和T字頭的品牌有關: Telux鐵力士、Timex天美時和Titoni梅花嘜。電視老三台都是鐵力士在報時,小時候我一直以為全世界的時間都是以鐵力士這個神級組織為準的


那句"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深深打動了當時剛失戀的我,有史以來最經典的中文廣告辭當之無愧。
但我卻從來沒有戴過這些品牌的錶(我懷疑我人生的第一支錶-米老鼠機械錶是天美時的產品),直到三年前開始玩老錶才第一次擁有鐵力士,至今最想收藏的也正是這些曾在我的童年和青春年華留下深刻印象的"4T"。這顆鐵達時Titus De Luxe 21 Jewels手上鍊錶正是三年前我剛開始玩錶時從國外買回的報廢錶之一:

當年不知天高地厚一口氣買了好幾個Titus報廢錶頭,根本不知這些錶的狀況有多糟,拿到手之後才發現當時的我根本還沒有能力修復,再加上錶徑超小只有30mm就算修好也不太想戴,沒有太大的動力去搞... 反正便宜得很(倒是運費比較心疼),少吃些零食省回來就好!
三年過去了,不知是否因為生病導致性情大變,今年突然迷上了古典小錶,覺得這些小徑的老錶更可以襯托出配戴者的剛毅和老成穩重,再加上身體不適造成手腕對異物的感覺特別敏銳,輕薄短小的錶戴起來相對舒服。於是從38mm, 37mm, 35mm, 34mm...愈戴愈小,總覺得還可以再小一點,這時就想起了這些壓在箱底的小錶(因為小錶不值錢所以當年買了好幾顆),而且這顆鐵達時的手上鏈機芯並不複雜,對一年沒碰機芯的我負擔較小,頗適合作為我重拾機芯拆修樂趣的試金石。
[評估與診斷]
搜尋了網路上的資料,這顆搭載Venus cal. 227機芯的Titus De Luxe 21 Jewels推測是1960年代的產品,初步檢查錶冠遺失,龍芯八成也斷了,無法檢查撥針和上鏈功能;此外完全無法走時,因為無法上鍊所以也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動力造成的:

背蓋上的鑴刻已非常淺,但還是看得出所有文字和圖案:

外觀很糟不說,還缺了錶冠:

Case Model #5486:

錶殼是我喜歡的形式! 又薄又合腕:


鏡面是早期常見的"內凹日期放大鏡",可惜鏡面已破無法翻修,也買不到老件來換了:

打開背蓋,這顆Venus 227機芯看來還蠻乾淨的:

龍芯斷在機芯裡,但因為鏽死無法取出,只好稍微把機芯從另一側翹起一些再讓龍芯脫離龍芯管取出機芯:

我想上一位錶主正是因為龍頭鏽死轉不動,硬轉之後導致龍頭斷失...。不過這錶的經歷肯定很坎坷,看它彎曲的秒針就可以得知:

面盤有不少鏽斑,但這鏽斑散佈得還算勻稱,個人認為是屬於"nicely aged dial (優質老化的錶盤)":

取下破裂的壓克力風防:

這鏡面有被重壓過的裂痕:

老錶風防特有的"內凹日期放大鏡",表面平滑而從內側挖出凸透鏡的弧度達到放大鏡的效果:

總括來說,這顆Titus De Luxe 21 Jewels的問題如下:
- 風防破裂,需換新
- 龍頭斷失,龍芯鏽死,均需換新
- 無法走時,可能是2.造成無動力,也可能是其它零件損壞,機芯需徹底拆解保養
- 秒針嚴重彎曲,需校正
- 錶殼有嚴重刮傷,需輕度打磨和拋光
先拆下指針:

龍芯鏽死在機芯裡完全無法轉動或抽出,要等拆解到最後才能想辦法拆:

面盤固定螺絲在側面,轉幾圈鬆開但不必完全取出:

取下面盤,這面盤的"舊化"效果還不錯,應該不用特別處理:

面盤的定位針頗粗也很牢靠:

先把容易遺失的時輪和墊片取下:

這時便可安心翻面裝上維修座,準備開拆,這是我第一次拆Venus 227機芯:

因為龍芯鏽死無法轉動,要先取下小卷車才能釋放發條動力:

小卷車的螺絲是逆牙的,Venus 227機芯並沒有在這螺絲牙上多打兩條線標示逆牙,拆下後要小心收放:

這時便可以用牙籤頂開止逆撥片釋放發條動力(同時也要用起子抵住大卷車的螺絲緩衝,避免釋放時彈力過強造成損傷),不意外已沒有動力殘存(後來發現根本是發條盒黏死在橋板上):

釋放完動力就可以安心取下擺輪總成:


游絲的狀況不錯:

取下大卷車:


小心取下止逆撥片和彈簧:


取下發條盒橋板:

發條盒和發條盒軸芯都被鏽水黏死在橋板上,難怪剛才釋放動力時完全沒有任何反應:


花了一些功夫才分解開發條盒,有點擔心裡面的發條狀況:

取下龍芯釋放螺絲:


老瑞士機芯常有這種兩片式的寶石軸,螺絲非常小,取下不困難但裝回時要非常小心。我習慣先取下這些寶石蓋片再拆主橋板:


拆下主橋板:


取下三輪四輪:


拆下二輪橋板:


拆下擒縱輪橋板,接著取下擒縱輪和擒縱叉,二輪(中心輪)等翻面拔下分針管後再取下:


翻面續拆,先拆下主蓋板:


取下日期盤、日期盤扣片和彈簧:


拆下離合機構檔位蓋板:

再取下離合桿和其彈簧:

這時便可嘗試取出鏽死的龍芯,先噴一點滲透油在龍芯孔內:

花了一點工夫總算拉出了龍芯! 也順勢取下了冠輪和立輪:

取下的龍芯押片、離合機構檔位蓋板螺絲、離合機構檔位蓋板、離合桿彈簧、離合桿、立輪和冠輪、生鏽斷掉的龍芯(從左至右):

這次最耗時耗力的工程就是取出這根龍芯


還好除了龍芯之外其它零件並沒有因生鏽造成嚴重損壞,接下來的工作相對就輕鬆許多。接著取下撥針輪和惰輪:


取下撥日輪和換日撥片:


主底板上也有三組寶石軸蓋要拆下來:



最後拔下分針管,二輪就順勢從另一面落下:

拆下擺輪軸寶石和寶石座,incabloc避震系統真是維修人員的好朋友!


主底板日期撥針面:

主底板傳動走時面:

在清洗前把擺輪總成裝回主底板上,這樣比較不會因超音波機的震盪傷到游絲:

擺輪橋板上的寶石座也要取下:

開發條盒前有一點擔心,因為之前發條盒和其軸芯都被鏽水黏死在橋板上,內部的發條也有可能已經鏽斷,還好打開一看發條狀況正常:

取出發條,仔細檢查後發條狀況非常好!

這顆錶缺了錶冠,龍芯也已損毀,我只好從報廢機芯堆裡翻找同規格的來替換,還好Venus機芯還算常見,很快就找到一支帶無標錶冠的良品,這款鐵達時當年應該就是配無標的錶冠(我手邊其實還有一顆有鐵達時桂冠標的錶冠),符合這款錶的原始設定。此外原本的風防已破裂只能換新,我從英國買了相同規格的高凸面(Hign Dome)壓克力鏡面來替換:

所有零件備齊準備清洗了!

[清洗和組裝]
小零件裝進洗錶籠,因為是第一次接觸的機芯而且螺絲的尺寸種類較多,所以分籠時要特別小心以免螺絲搞混:

裝瓶注入環保去漬油,以超音波機清洗兩道,每道半小時,第二道換新去漬油:

超音波浴之後有幾個零件表面的鏽漬仍無法去除,這時必需浸入白醋裡用火柴梗擦洗:

白醋去鏽的效果很好:


所有清洗好的零件合照:

首先組裝發條盒,先以小片的影印紙沾Moebius 8300脂均勻順過整條發條,然後再手工捲回到發條盒裡,最後再安裝上軸芯,軸芯和發條盒的接觸面則點上Moebius 8141油:



擺輪寶石點上Moebius 8000油裝回寶石座,再裝回擺輪避震軸上:

扣回incabloc避震簧,這時就可以把擺輪總成拆下:

主底板另一面的擺輪寶石一樣上油裝回:


主底板上的寶石軸蓋片也要在寶石中央點上8000油再蓋回鎖上:

這顆螺絲很小,鎖回時要非常小心:

另兩個寶石蓋片也照樣上油鎖回:


主橋板上的寶石蓋片也上油鎖回:


所有組裝前置工作完成後,把主底板裝上維修座正式組裝。按照往例所有寶石軸芯點上Moebius 8000油,金屬軸芯點上Moebius 8141油,高磨擦接觸面點上Moebius 8300脂:

放回二輪和擒縱輪:

鎖回二輪橋板,再放回發條盒和三、四輪:

裝回主橋板,瑞士機芯的主橋板都不難裝,只有三個軸芯很快就對到位:

裝回發條傳動機構橋板、止逆扣片和彈簧:

裝回大、小卷車:

裝回擒縱叉和擒縱叉橋板,這時便可給發條上鏈,再撥動擒縱叉測試傳動和走時是否正常運作,測試後一切正常!

翻面續組,首先扣回中央分針管:

裝回龍芯押片時要把機芯豎起,從機芯的另一側鎖回釋放螺絲,同時要按住押片以免掉下來:

放回冠輪和立輪:

把替換的龍芯插入,這時還沒有裁切龍芯,先前有試過這根龍芯稍微長了一點。接著也把離合桿和彈簧以及撥針惰輪裝回:

裝回離合機構檔位蓋板、撥針輪和撥日輪:

測試新龍芯,檔位正確清晰、上鏈撥針功能全部回復了:
裝回日期環、日期扣片和彈簧:

鎖回主蓋板,裝回時輪和墊片:

裝回面盤:

翻面裝回擺輪總成,這顆機芯正式復活!

接下來要來處理這根嚴重彎曲的秒針:


用烙鐵一面稍微加熱一面慢慢板正,針很細很脆弱一次只能板一點點:

這類老瑞士錶的面盤常是凸面的,而且和鏡面的間距不大(從則面看面盤是凸出於外圈上緣的,因此一定要用高凸面風防),因此最長的秒針和次長的分針針尖都要向下彎一些:


安針:

[完工]
我有稍微打磨和拋光了錶殼和背蓋,背蓋的刻字原本非常模糊,稍微拋光後文字和圖案都變清晰許多:

錶殼的打磨非常難,這錶殼朝上的表面(主要是錶耳)是同心圓髮絲紋霧面,我沒辦法做到同心圓打磨所以要小心避開這一面,只打磨和拋光外圈和錶殼的側面,這Model 5486錶殼的外圈是一體成形無法拆下的,這也讓打磨的難度增加不少:

準備裝上新買的風防鏡面:


用壓錶器壓回鏡面:

把錶殼蓋上機芯:


連底下的膠墊一同翻面,機芯便順勢卡入錶殼定位,最後裝回龍芯和機芯固定圈:

這裡可以看出龍芯還沒裁切有點過長:

大致上完工了!

最後裁切龍芯的過程因為相機沒電了就沒有拍下來,基本上就是用打火機加熱龍芯和錶冠連結的地方讓舊的膠脫離,然後就可以輕鬆旋下錶冠。把龍芯用銼刀磨短一些,不要一次磨太多,邊磨邊鎖回錶冠裝回錶殼測試長度,當長度磨到剛好之後把螺牙用酒精清洗乾淨,最後點上厭氧膠(即螺絲固定膠)鎖回錶冠就完成了。
這錶的錶耳寬度是16mm,我當下手邊沒有這個尺寸的錶帶,第二天先用一條以前買另一支老錶時附的日本製皮帶來裝看看,這條可憐的皮帶被前主人硬是從18mm剪成16mm裝在一顆34mm的老鐵力士錶上(我先前有分享過這顆鐵力士),錶帶的品質很好我一直捨不得丟,這回就用上了! 不過用之前花了不少時間清潔,戴二手皮帶是要有點勇氣的


背面照,這裡可以看到龍芯已經裁切到合適的長度:

第一次戴上手,我人生的第一支鐵達時!

又過了幾天新買的16mm皮帶也寄到了,迫不及待換上:

第二天早上在自然光下拍幾張:


30mm的錶徑戴在我16.5cm的左腕上看來並不會非常小,加上是老錶感覺上也不會突兀。從錶耳的側面看過去可以看出錶身很薄很服貼,加上錶本身很輕不管怎麼動都不會亂跑:



上週六第一次戴出門,我不太會自拍,在鏡頭前超級僵硬的


深深喜歡上小徑老錶戴在手上的感覺,除了舒適之外更多了幾分老成,頗符合年過半百的我

[尾聲]
一年沒動手拆修機械錶了,這回雖然只是一顆再單純不過的手上鏈機芯,而且是相對容易保養的瑞士Venus 227,但還是搞得我頗為狼狽... 不知是年紀大了還是頸病的後遺症,手變得不穩而且會抖,而且只要專注十分鐘就會疲倦,因此花了比以前多很多的時間才完成機芯的修復,過程中不斷噴飛零件滿地找牙,還好最後都有順利找回。目前還沒有上測錶儀器校速,但連續幾次對電腦時間微調後走時蠻穩定的,大概每天慢個十秒左右,等走一陣子之後再來測偏振和擺幅。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如今我總算擁有了Titus,也不再在乎是否天長地久。

文章冗長,再次感謝大家耐心看完這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