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下方錶耳側邊的打印字:

看不懂德文但猜應該是”10微米鍍金”
接下來就是機芯檢驗,可以手動上發條,力道算是比較輕的,初測是還可以動作但擺輪振幅有時會突然變小,龍頭位置就有點不一樣了:往外抽出一段可以調時但不能停秒,可以往內壓下再彈回但看不出任何改變;調指針時可以跳星期但日期卻不動,不知是哪裡出問題,等拆解時再來研究。
卸下指針及面盤如下:

在另一面看不出機芯型號,只有”R72”字樣,但從相關文件比對星期盤樣式這應該是PUW1561T震頻21600動力40hr雙向自動及可手動上鍊,大約是在1970年代的產品。
接下來從正面開始拆解
拆掉星期盤面:

無任何塑膠零件;拆下日期盤護板:

事後發現此圖在拍照時右邊圖像錯位,不影響判讀,懶得重拍。
拆下日期盤,此圖可看出跳日機構,對照之後並無缺件或損壞:

以下這張圖可看出其相對關係:

當驅動輪2556轉到A點時開始進入跳日程序至B點,此時日期盤的撥桿(綠色)也依著軸心做逆時針轉動,接觸點此時先轉移到D位置,當2556超過B位置後彈簧2611(黃色)把壓在C點位置的能量釋放讓日期盤瞬跳進位。
藍色的撥桿則是做為手動快調日期的功用,壓下龍頭時也會讓日期撥桿移到D位置,在放開龍頭時才撥動日期盤。
至於星期盤則沒有快調功能,可能德國人在當時是認為只要每天配戴,星期盤的指示不會出錯。
繼續拆下日期撥桿:

此時發現有蠻濃稠的油脂,可能是造成日期無法進位的主因,應該是加以洗油清潔就可解決。
拆掉彈簧:

卸掉撥星期盤的機構:

以下就是拆下龍頭、龍芯、調時等組件:




此時已拆完正面零件,接下來是背面:

在擺輪夾板上直接打上震盪頻率21600
拆下自動舵,在左上角可看見R72字樣:

拆下自動機構的上夾板:

上圖可看到自動上鍊的幾個齒輪及棘齒,全部卸下來:

繼續拆掉擺輪、馬仔及夾板:



這是夾板的翻面:

有看到秒針輪的寶石已經裂了,這應該是一開始時發現擺輪振幅不穩的原因,且大致判斷是因為前一擁有者交付保養在裝秒針時壓得太大力造成的碎裂,由以下的切面圖可見端倪:

寶石眼上方還有空隙且下壓時夾板沒那麼容易變型才推測是間接被秒針輪重壓破掉的;
暨如此也只能更換寶石,只是應該找不到零件才對。
大致量了一下孔徑(也是寶石的外徑)大約是1mm,是有點偏大尺寸的規格,但重點是內徑,只能從其他已經報廢的機芯找尋可用的來拆,石英錶用的寶石內徑較細小,不合用。
在一顆舊的RICHO報廢機芯的夾板上找到內徑剛好符合的就直接拆了下來,但外徑較小不能直接安裝。
處理方式是先將寶石放在秒針輪上,等拆完所有其他零組件獨留分針輪、秒針輪及夾板。
以高流動性慢乾型AB膠點在寶石與夾板的空隙,藉著液體的內聚力的拉扯此時已大致居中央,以吹風球輕吹秒針輪確定可輕鬆的轉動,如此先靜置3小時等AB膠開始變黏稠再以顯微鏡觀察同時盡量修正於正中央,同時再次確認秒針輪的轉動,調好後則是靜置24小時等膠水全乾就完成了。
再以顯微鏡觀看成果時發現是有稍微偏離正中央,還好的是秒針輪完全能順暢的轉動,中間過程就沒拍下來,如下圖:

因為沒較好的設備,此圖看來有點傷眼,先說聲抱歉。
這是剩下分輪:

全部拆光光:

此機芯有個較特殊的設計,就是擒縱輪的上下寶石眼:

多了平行邊的缺口的”蓋子”,也沒能拆下,參考了國外的論壇有人解釋說可不用拆除,溶劑可直接從側邊滲透做清洗,但如果是較嚴重的髒汙或許就要用超音波洗淨機及較強洗淨的溶劑了。
接下來就是清洗及反程序組裝
對於游絲上的快慢針的間隙,我個人的習慣是把它盡量調小以減少等時性及六方位誤差;列位同好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Dr. Matthew Clark在youtube上的一段研究,請搜尋:”Isochronism and positional adjustment”
組裝完成後的檢驗,日期已可正常跳轉,手動快調日期也回復正常,整個游絲很平整也就沒去看游絲的外端曲線是否變型,調整後滿鍊時六方位走時日誤差如下:
面盤朝下:0
面盤向上:+2
三點鐘位置朝下:+15
六點鐘位置朝下:+3
九點鐘位置朝下:-1
十二點鐘位置朝下:+3
偏擺:0.3mS
擺幅:330°
幾天下來個人配戴習慣的日差:+2
以近50年的機芯有此表現我覺得是很好了,各位看官的意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