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開箱] Moritz Grossmann Atum Pure High Art

從去年下半年起,戴了快十年的LandMaster Kinetic又開始無法正常儲電
想想戴了這麼久也夠本了(保養過一次),就決定換支新錶

很快的我就入手了GS SBGA001

因為我在十多年前還很迷手錶的時候就很喜歡它了
以它的功能來說要做為日用錶也完全沒問題
只不過這一買之後又點燃了以前的熱情
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吸收資訊,惡補這段時間的空白
當然也免不了要搜尋下一個目標

經過了半年的研究,最後入手了這支Moritz Grossmann Atum Pure High Art

---------------------------------------------------------------------

相信大家對這個品牌都相當陌生,它成立於2008年,第一款錶Benu則在2010年推出
品牌名來自十九世紀一位知名的德國製錶師Carl Moritz Grossmann
可以想見該廠想傳承德國製錶的精神

從產品線來看這個品牌目標在高階市場,去年年產量不到五百支(未來的目標是一千支)
雖然還無法達到所有零件全自製,但目前已達到九成以上
在2016年前所有的錶款都只配貴金屬殼,三針的基本款起價接近三萬歐元
但去年Atum和Tefnut兩個主力系列推出了限量的鋼殼入門款(Pure版)
把入門門檻一下子降到約一萬歐元
Atum PureTefnut Pure

最早我會對這個品牌感興趣,是因為它們的指針非常精美
我認為這是目前錶界裡少數特別費工、層次細節又好的指針
其中部分錶款還燒至少見的紫棕色(其他品牌若燒製鋼材幾乎都選擇藍色)

第二就是機芯在設計和修飾的風格我非常喜歡
說到德國錶,最為人所知的就是3/4德國銀夾板、寶石黃金套筒和手雕擺輪夾板等
這些特徵在知名度最高的A. Lange and sohn和Glashutte Original也常見
相較於瑞士機芯,德國機芯的這些特色在視覺上比較豐富華麗
我很喜歡這樣的風格,所以我的第一支中高階錶就選了GO PanoReserve

Moritz Grossmann當然也保留了上述特色,而且它們用了比3/4夾板更早期的2/3夾板設計
機械錶最容易觀察的機件運作就是擺輪,但3/4夾板會佔據大部分空間
所以大多德系錶的擺輪都不會太大,甚至可以說是偏小(例如Lange 1)
2/3夾板讓出更多空間以至於能配置更大的擺輪和手雕夾板

起初我的預算只能考慮入門的Pure版,雖說基本架構幾乎一樣
但機芯修飾卻閹割掉非常多(夾板波紋打磨改噴砂、擺輪夾板沒雕刻、寶石軸承沒K金套筒)
我認為很完美的指針也被挖洞填了陶瓷(不過這點勉強還可接受)

想了一陣子總覺得不夠滿意,另一方面也想等今年Basel的新錶款,就暫緩下訂
後來發現Moritz Grossman今年又出了極少量的High Art版本
是在Atum Pure的外殼裝進K金版機芯的混合版
正好是市場上最少見,也是我最想找的鋼殼配高階機芯
所以雖然價格超出預算不少,但我還是決定咬牙下訂

---------------------------------------------------------------------

要入手這支錶除了價格因素外,另一個問題是台灣根本沒有代理商(很多小廠都沒有)
幸好原廠不僅回應迅速,還答應讓我先付訂金保留(因為每一色只限量十五支)
所以更堅定我敗下去的決心

於是在入手GS後快一年,終於收到了這支Moritz Grossmann Atum Pure High Art
以下搭配官網照片和部分實拍照做詳細說明

---------------------------------------------------------------------

錶盒

外紙盒,Mark不太明顯


翻開外紙盒可以看到品牌的精神起源


常見的大型木盒,簡單附贈擦錶布和放大鏡,下層有說明書和保卡我就省略了


另外也附一個皮質攜帶盒,這個才是真正有可能用到的錶盒


可惜內部得要自己再加點緩衝材料才比較能讓人放心


錶殼



傳統的三件式圓形錶殼,線條圓潤沒有明顯轉折
全部都是亮面拋光,錶背的刻字立體感算中等
錶圈相當窄而錶耳又稍長,整體比例看起來很修長優雅
但是本來就偏大的尺寸再加上這麼設計,戴上手的感覺會再加大一些


錶冠及啟動裝置



對手上鍊錶來說錶冠的手感相當重要,也因此通常都會搭配較大的錶冠
此錶的錶冠雖然不算特別大,但刻紋夠深,使用起來的手感相當不錯
另外也在靠近底部的地方設計了溝槽方便用指甲拉出錶冠,雖是小細節但相當實用

另外要特別解釋的就是四點鐘位置的小按鈕,這是負責調時後啟動走時的按鈕
傳統的調時設計是拉出錶冠後進行調時,如果有停秒功能就要在推入錶冠後才會啟動秒針
但各位應該也曾遇過,因為齒輪間隙或不慎誤觸,因此在推入錶冠後指針又產生少量偏差
Moritz Grossmann的這項設計在錶冠拉出後會馬上退回原位
等調時完畢後按下小按鈕才會啟動秒針恢復走時
除了可避免上述問題,並且也減少水氣和塵點在錶冠拉出時侵入錶殼的機會
實際操作上確實順手好用,尤其是對有強迫症的錶友來說感受應該更深


面盤



立體鑲嵌時標和下凹小秒針盤構成了簡潔但不過於平板的設計
沒有多餘的數字或文字說明(這點對文錶來說尤其重要)是我很喜歡的部份
刷紋處理帶來些現代感,跟指針、時標的搭配也很和諧
但分鐘刻度做到1/5分就有些多餘

此款的面盤總共有三色可選,除了白色是素面外,藍色和灰色都有直刷紋



白色是經典色,藍色和灰色則是近年來越來越常出現的熱門色
這三個顏色我都喜歡,不過考慮整體的設計和配色後,我最後選了藍色


指針

Atum Pure的指針我認為並不是Moritz Grossmann最美的指針
除了線條較生硬,也多填了白色的Hy-Ceram陶瓷
我向來討厭文錶指針有夜光塗佈,這雖然不是夜光,但乍看也差不多

我曾問原廠是否可以換裝Atum的指針

結果當然被打槍
我只好說服自己這樣比較配我選的刷紋藍漆面(但還是遺憾啊...)

補充其他款的指針
Benu

造型比Atum更優雅,但沒有Atum來得均衡,我覺得各擅勝場

Telnut

跟Benu相似的風格,修飾得稍纖細以搭配錶款設計


錶帶扣和錶帶



附廠名針扣,刻字和錶殼一樣並不算非常立體
和摺疊扣相比我更喜歡簡單的針扣,有些錶友認為摺疊扣較安全,皮帶的壽命也比較長
不過相較起來我還是覺得針扣方便欣賞機芯比較重要
另外摺疊扣也常要價不斐,尤其是貴金屬的

錶帶材質不意外是手縫鱷魚皮,初步看來沒太大問題


機芯全貌

打磨和雕刻的細節非常吸引人,我尤其喜歡大尺寸慢擺輪擺盪起來的感覺
影片


夾板寬波紋打磨及手工刻字

Moritz Grossmann所使用的是非常寬的波紋(至少是大多數錶所用的兩倍寬以上)
細看起來也很細膩,我不確定實際的工法
但不會給我多數品牌的生硬感,例如GO
而手工刻字毫無疑問也比CNC刻出來的質感好太多了


懸臂式手雕擺輪夾板


因為2/3主夾板保留了較多的空間,才能安置下大面積的擺輪夾板
上面的手工雕花和微調裝置更是吸引人,這部分連L&H都要略遜一籌


透明藍寶石軸承及隆起式K金寶石套筒

有別於一般所使用的紅寶石軸承,Moritz Grossmann所使用的都是透明的藍寶石軸承
理論上兩者的特性沒有太大差異,但搭配起未鍍層的德國銀夾板,配色非常特殊
而K金套筒的部份一般就不太常見,但Moritz Grossmann所用的隆起式套筒又更費工


棘輪蝸牛紋


棘輪的蝸牛紋打磨(或相近的太陽紋打磨)也是德國錶的傳統之一
這部份和夾板的波紋一樣都非常細膩,而且多達三層


Grossmann擺輪

此錶所使用的自製的大型擺輪,直徑有14.2mm(一般在10mm上下就算很大了)
理論上擺輪的直徑越大,擺動時的動能也較不容易受外力所干擾
擺輪上共有六顆螺絲,其中四顆用作慣性微調、兩顆用作配重調整
為了減少空氣阻力特別把固定處的擺輪邊緣內凹
用意和Gyromax擺輪類似,但我覺得好看多了


官方擺輪製作影片 (FB連結)


Grossmann微調裝置

相較於其他德國錶常用的鵝頸微調,Moritz Grossman使用更複雜的系統理論上會更精密
至少我認為視覺效果是更好的


雙層游絲

游絲尾端由手工調整出No. 80 Breguet terminal curve
理論上能有較小的方位差


其他關於錶身外觀的細節可以參考
http://watchesbysjx.com/2016/08/up-close-with-the-moritz-grossmann-atum-pure-affordable-essentials-in-stainless-steel.html


機芯的細節可以參考(多了動力指示,但其他都一樣)
http://watchesbysjx.com/2015/11/a-detailed-look-at-the-moritz-grossmann-benu-power-reserve.html

---------------------------------------------------------------------


在這個3C時代裡機械錶到底哪裡好、為什麼值得花這麼多錢
每個錶迷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也藉此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錶
從上述的各項細節,給我的感覺是Moritz Grossmann同時想兼顧實用性和工藝
這也是我理想中的機械錶,所以雖然它有不少問題(價格不低、沒代理、未來性存疑等)
我還是決定支持了

---------------------------------------------------------------------

題外話

在準備付清尾款的前夕,意外得知Lang & Heyne Friedrich III的定價其實也差不多
在發現Moritz Grossmann之前其實我有先考慮過Lang & Heyne
它也是一間德國的獨立小廠,設計走古典風格,用料作工都非常頂級

我從十多年前就知道也非常喜歡他們,只不過在當時完全是力不可及
Friedrich III是他們第一次推出鋼殼的錶款,讓入門門檻下降不少

他們一樣在台灣沒有代理商,我從官網上找到最近的代理是香港的錶店
因為當時只把預算抓在一萬歐元上下,對方聽了可能覺得差距太大吧
就連報價都懶了,我也有自知之明沒再打擾
但沒想到後來我又追加預算了...


兩者對比起來,就外觀上我認為Friedrich III勝過Atum Pure High Art
除了設計上更典雅,指針(Cathedral hands,但一般是用來指另一種針型)尤其更讓我著迷
前面有提過我很看重指針的設計跟作工,Lang & Heyne是另一個讓我非常滿意的品牌
而且他們提供的指針種類更多又極其精緻,例如
Louis XVSpadeLancet


機芯部分Caliber VI捨棄了傳統的大片夾板(3/4或2/3),但也不是瑞士風格的多片夾板
修飾的部分則是Lang and Heyne慣用的噴砂處理
雖說用料跟作工還是無可挑剔,但就觀賞性的部分我覺得Atum Pure High Art是比較好的

總之這次已成定局,不過Lang and Heyne的部分錶款對我確實很有吸引力
例如今年頗受好評的新款Georg和絕美的中央積分/秒的計時Albert
幻想哪一天有機會再來開箱吧

---------------------------------------------------------------------

插曲

經過冗長的寄送和報關,其實我在六月下半就收到錶了
但為什麼等到現在才貼文? 因為我拿到瑕疵錶了
本來是興高采烈要開箱拍照,沒想到膠膜拆開就發現


我馬上連絡原廠並要求換新,原廠也同意
所以又花了約一個多月再組一支給我

再等錶的過程中臨時起意又把錶拿出來看,赫然發現面盤的色點又變多了!?


詢問原廠也完全沒有頭緒,只能等退回原廠後再進一步分析
目前換新的錶是沒有發現同樣的問題,希望不要過一陣子又冒出來

另外店家還送我一把MG的拆信刀,採用Atum的指針造型,細節也很不錯




---------------------------------------------------------------------

最後送上規格表

機芯編號 Cal. 100.1
零件數 198
寶石數 20(其中三個有K金套筒)
擒縱系統 槓桿擒縱(Lever escapement)
擺輪總成 Grossmann擺輪(四顆慣性微調螺絲和兩顆配重螺絲)
Nivarox 1游絲(末端為No. 80 Breguet terminal curve)
擺輪直徑14.2 mm
振頻18000/hr(2.5Hz)
動力儲存 42小時
功能 時、分、小秒、可停秒、Grossmann上鍊/校時裝置
特色 Grossmann上鍊/校時裝置
懸臂式擺輪夾板及Grossmann微調螺絲
支柱式機芯(Pillar movement),材質為未鍍層德國銀
手雕擺輪夾板及擒縱輪夾板
夾板Glashutte條紋打磨、棘輪三重蝸牛紋打磨
隆起式K金寶石軸承套桶
校時裝置 不銹鋼錶冠/校時啟動鈕
錶殼尺寸 錶徑41mm,厚度11.35mm
機芯尺寸 直徑36.4mm,厚度5mm
錶殼 三件式,不銹鋼
面盤 不銹鋼鍍銠時標
指針 手工製作,不銹鋼,時分針內填HyCeram
鏡面 藍寶石,內層抗反射鍍膜
錶帶 手縫鱷魚皮帶配不銹鋼針扣

PS. Pillar movement為古老的機芯架構,即上下夾板僅用柱狀結構固定
以Ferdinand Berthoud FB1為例(找不到Moritz Grossman有這麼清楚的照片)


如果各位有機械鐘,也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結構

這樣的設計可以方便由機芯的側面進行零組件的確認和調整
另一個原因也在於向傳統致敬

PS2. Moritz Grossmann在生產時採用"二次組裝"的流程
第一次組裝確保功能正常並進行走時調校,之後完全分解並完成細部打磨
最後進行第二次組裝、調校和測試
目前就我所知Lange也是這麼做的

PS3. 如果對Moritz Grossmann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他們的電子目錄
除了對於錶款的規格清楚載明外,也詳細介紹他們的技術特色
會在這方面下功夫的錶廠其實並不多

2017-09-05 1:1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開箱 Moritz
感覺大大好專業 然後那種完成夢想的感覺一定很棒 小時刻度感覺好特別 不是平的也不是立體的而是這樣斜斜有曲折的
非常恭喜啊!

小弟曾於歐洲錶店內把玩 Moritz Grossmann 實錶,
錶殼造型穠纖合度,面盤紋路及色澤搭配得宜,
走時啟動裝置也是一大特色。
雖然他的機芯夾板造型不是很對我的味,
但大型擺輪配合低振頻,看著它運作真的很療癒

同意您所說的,
分鐘刻度做到1/5分,是有些多餘了,畢竟是小秒針款。
但若是配置中央大秒針,在振頻18000/hr(2.5Hz)之下,
1/5分刻度同時也是1/5秒刻度,
就可以欣賞秒針精準走過每一個刻度的足跡了

可以開始期待您 Lang & Heyne 的開箱了
6RG wrote:
非常恭喜啊!小弟曾...(恕刪)


6RG兄真行家也

之後真的有可能要來開箱Lang & Heyne,或是最近也迷上的Urban Jurgensen了
如果這支讓我退的話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YC Liu wrote:
感覺大大好專業 然...(恕刪)


你說得很對,這時標的設計確實沒偷懶,如果有好好執行的話...

昨晚剛貼完文後沒多久就被我瞄到這個



再回頭看其實這張就看得出來了


真不懂是我人品不好還是怎樣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5 這個機芯實在太美了

雖然小弟真的沒聽過這個錶廠

但是光看大大的分享文,就可以感受到這真是不可小覷!!

不過這價格實在離我有點遙遠啊...




ig:jericholee fb:Jericho Lee
這個品牌我也有在觀注,錶款設計上算是非常不錯的,但跟L&H比我就更喜歡L&H,這應該是個人喜好問題,恭喜樓主入手,也花了這樣多時間寫文及介紹,
這品牌我在ig上有追蹤,個人也很喜歡他們家的指針樣式,別有一番風味,而且看他們處理瑕疵品的感覺服務態度也不差

希望將來有機會入手,當然也希望他們品管能再加強就更好了~感謝大大分享~
fire.kevin wrote:
這個品牌我也有在觀...(恕刪)


如果把預算再拉高些(25000歐起),我也認同L&H略勝一籌
L&H的整體設計和細節處理更有氣質,越高階的尤其明顯
而MG才剛起步,高階款難免較欠缺
不過若價位再低,L&H就只有Friedrich III鋼殼一款可選,選擇性沒有MG多
而且Caliber VI的板路我看不太慣

這篇文章確實前後花了一些時間整理,希望對大家認識這個品牌有些幫助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JerichoLee wrote:
+5 這個機芯實在...(恕刪)


其實高水準的獨立錶廠並不少,但在台灣的知名度大都很低
我個人對於大集團/傳統大廠的一些操作模式和產品素質實在不敢領教
花差不多的預算,我寧可去支持一些有自己理念、用心去處理細節的錶廠

如同內文所提,MG的入門款定價約一萬歐元(Atum Pure/Tefnut Pure)
雖然沒有華麗的打磨,但基本設計是一樣的

預算若再低也還有一些小廠值得考慮,有機會的話再來開箱介紹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 3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