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聖誕節過後,分別收到兩家曾經買過手錶的品牌寄來的促銷信。一家英國的 Christopher Ward, 另一家美國的 Ginault.
兩家折扣都給很大,算一下金額都很划算,卡一刷兩隻都買。
CW 是 email 一個在他們網站上未公開的網址結帳,從他們的官網上是找不到那個網址的。Ginault 是給一個 coupon code, 點了 place an order 後直接在刷卡頁面輸入 coupon code 打折。
CW 應該不怎麼需要介紹。台灣很多人有,給折扣很大方,純粹的老客戶促銷。Ginault 比較特別,他們希望用 coupon 購買的客戶,能幫他們開個箱。如果能幫他們的錶與另外一家的錶比較一下,再額外給 5% 的折扣。
一般這種國外的小牌子都是用 rebate 的方法給折扣: 你先幫他們做 review, 傳聯結給他們,他們再把折扣的錢 PayPal 退還給你。若這種方法我就懶了,又不是很有空,而且手錶這種東西,買多了後就變成只是個排遣的玩物。
於是我 email 問了 Ginault 的客服到底折扣的規則是如何? 沒想到 coupon 是立刻就能用,review 也沒什麼時間限制、也不規定一定要在那個平台做,想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他們也不反對。
這到挺新鮮的! 這個牌子我六、七年前買過,簡單的無 mark 仿水鬼小牌、ETA 機芯,做工中等,當年價格一萬出頭台幣,沒什麼特別了不起之處。當年會買只是因為市場上還沒有什麼小牌能把勞力士水鬼的那個味道做出來,才買來玩玩看,戴一陣子後就隨手摘下來送人了。
開了他們的網站看,眼睛為之一亮,看得出來產品有很大程度的進步,而且也請了厲害的攝影師拍照。
兩隻錶同時間下單,Ginault 到貨較快,下單五天收到。CW 稍微久了點,下單後等了 12 天才收到。

Christopher Ward C60 Trident Pro 600
38mm 錶徑,藍寶石水晶玻璃,PVD 電鍍 316L 不鏽鋼,霧黑陶瓷錶框,C1 舊化夜光,SW200 機芯。

Ginault Ocean-Rover 181070GSLN
40mm 錶徑,藍寶石水晶弧面玻璃,316L 不鏽鋼,勞力士經典款黑鋁框,"金沙"夜光,7275 機芯。








我在買這兩隻錶之前,原本是比較喜歡 CW 這隻 Trident Pro 600 的。黑殼、黑錶帶、黑桃 Ace 海神針,看起來就是年輕、就是帥。
原本是打算一起開箱的,但 Ginault 都已經到貨了,英國 CW 那邊都還沒出貨。而且 Ginault 錶盒裡附了一隻螺絲起子,很輕鬆就把多餘的錶帶節數卸下,調整成我的手腕長度。
戴上 Ginault 後,心裡其實已經知道,海神不用比了,這兩隻錶不是同一個等級的。
我得講清楚,CW 海神就算是原價買,以它的機芯、作工、用料、設計,絕對對得起它售價。在這個售價帶的其他品牌像 Tissot, Longines, Oris 的機芯、用料都差不多,比的就只是作工、設計。英國 CW 海神在這個區塊,絕對是領頭羊。
可是人到了一定年紀,擁有的錶多了,對於一隻錶做的好不好,會有一定的領悟。水鬼我自己有三隻: 16610, 16610LV, 16613. 我在拆 Ginault 的錶帶節數時就發現:鬆開螺絲及將螺絲鎖緊的手感是與勞力士一樣的。那隻螺絲起子上面沒有 logo, 若猜的沒錯的話是瑞士鍾錶工具大廠 Bergeon 代工的。
戴上 Ginault 的手感,錶殼、轉框、錶帶以及錶扣摸起以及操作起來的觸感,與戴勞力士手感無異。手感這事是副牌 Tudor 還比不上的,Ginault 卻做到了。Ginault 的轉框連轉起來的聲音以及回饋力道,都跟勞力士很接近,非常令人驚豔。




平的玻璃下,照相比較容易照得出來手錶面板、字釘、針組的做工。CW 海神很有設計感、很帥。這方面 Ginault 就比較不吃香,弧面藍寶玻璃用照相的方式較無法呈現 Ginault 的面板、字釘、針組的做工。


可是人的肉眼視覺是立體的,用肉眼看 Ginault 的面板、字釘、針組那真的是嘆為觀止。別說非瑞士的品牌,就算是瑞士名牌,除了勞力士以外,我還沒看過有那個品牌有辦法把錶面的作工,做到這種程度的。盜用一張 Ginault 網站上另一款的照片:

英國 CW 海神來貨是中規中矩的錶盒、手錶、保證書以及介紹錶款和操作的小冊子。也許因為不是真正的瑞士品牌,所以在這種文化上的東西就特別著墨。翻閱時是有那種莫名的高級感。
美中不足三件事,一、海神的龍頭稍微小了點,上鍊、調整時間不是那麼利落。且鎖龍頭沒有那麼滑順舒適。但話又說回來,這個價位有這樣的品質,已經沒什麼好報怨的。相同價位區間的德國神赫與 CW 比起來,更略遜一籌。
二、CW 海神的錶帶節數是插鞘式,為了要調整錶帶長度,我還得跑一趟熟識的錶店請駐店師傅幫忙調整。題外話一句,今年瑞士手錶銷售成績沒那麼旺,幾個知名品牌像 Panerai, Blancpain 都有很大的議價空間。為了調整一隻網路直購小牌子手錶的錶帶節數,害得我差一點又帶一隻十五倍貴的回家。
三、陶瓷錶框是用黏的黏在轉框上,不知道是不小心還是怎樣,無法完全對正十二點。去 CH 網站上看,他們連官方網站上的照片,錶框十二點也是沒有對正。像這種小暇疵在日本錶上就比較不容易出現。真的是民族性不太一樣。






美國 Ginault 來貨也是中規中矩的錶盒,內附一根我猜測是 Bergeon 代工的螺絲起子,且口徑剛好就是他們錶帶螺絲的口徑,調整錶帶節數自己動手就可以。還附送一條沙漠風暴美軍用的 Zulu 帶、保證書、以及一張六個星期調校機芯的記錄。
我這一張最後一個星期的沒照到,但最終調校結果是 +/-0. 我實際戴起來,只要有出門跑廠商,就真的只會快一兩秒。若是坐辦公室一整天,就會快個 15 秒左右。上國外的論壇問,坐辦公室人沒在動,機芯動力儲存低的情況下,這顆機芯是就會快一點,他們是故意調校成這樣的。
Ginault 這隻錶大概是這幾年買錶,唯一一隻戴上後,有爽的感覺的。買水鬼、買金鷹、買皇家橡樹是買的時候就知道它們的品質對得起售價,沒什麼太大的驚喜。買 Ginault 這隻,到手戴上後,卻讓我有超過十萬塊高級錶的錯覺。做工、細節、用料、設計不能說完美,但卻刀刀到位。
這一回合,美國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