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建議常會把已經做了不少功課、鎖定'非勞'品牌手錶的錶友澆了一頭冷水
試想你自己花了許多時間去找資料、逛討論版、訪價後好不容易選出心頭好
卻被別人用一句話就打死
這當然是難免有點讓人反感、更常會得到反效果
不過姑且不論部分反串板友的刻意消遣(自以為幽默?)、或是人云亦云地跟著瞎喊、
這句話如果是出於仔細評估對方的需求和預算後給出的建議
那其實還真的很有其參考價值、而也的確精準地反映了不少錶友的心路歷程
買第一只機械錶時就看到許多 "直上勞" 的建議
但當時實在無力負擔的我買了SEIKO、終於初嚐機械錶的樂趣
之後每次'升級'時都無可避免地看到同樣的建議、雖然購錶預算漸增、但還是很難'一勞永逸'的我
又陸續進了 Invicta、Hamilton 和 Mido
(這階段的我買新錶前都會把舊錶售出,所以比較像是'租'錶戴?)
但在我終於有能力可以'直上勞'時、我卻又把那筆預算拿去買了 IWC 圓夢
不過在我擁有第一支機械錶約十年後的今天、我此時此刻手上戴著的、的確還真的是支勞

一步登頂當然很好、或許也真能少花不少冤枉錢
(不過就如前面許多錶友都提到的,勞力士 其實也說不上是頂峰,錶上有錶啊)
不過這種一步一步向上爬的過程、其實也很有樂趣的啊!
而要是沒有擁有過之前那些手錶、我又怎能真正欣賞勞力士的好?
二十歲的我追求那秒針優雅劃過錶面的流暢、光盯著它看就能開心許久
那時的我覺得只要下只錶中能用上ETA機芯、最好還有個透背讓我研究機芯如何運作、
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升級了
要是沒經過這個過程、我可能很難真正理解並欣賞3130/3135的好
雖說買十支兩萬的錶、或許還真不如直接買支二十萬的勞
但我相信有許多人像我一樣要花上多年的時間才能打下能無慮入手勞力士的經濟基礎
你要他將自己想要踏入機械表世界的衝動暫且壓下只因為自己還無力上勞、感覺似乎殘忍了些
我相信大多數錶友給出 "直上勞" 的建議都是出於一番好意、不想別人和自己一樣走'冤枉路'
不過我倒是覺得那'繞路'的過程、其實也有其樂趣所在啊~
重點或許還是在於量力而為、享受做功課的過程、然後愛自己所選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