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白牌陀飛輪表

請問一下 哪種皮質的錶帶最耐用啊
是鱷魚皮嗎?還是蜥蜴皮?鴕鳥皮?
今天賣方打來問,
我熊熊忘記要選錶帶皮質 但想到以前戴牛皮的大都一年就報銷了.
每天戴+脫 洗手也偶爾會沾到水 這樣摺疊扣第一圈束帶很會斷然後就鬆鬆的 想找比較耐用又不錯看的.
不知有無好建議?
小鳥輪不貴,中國早就有100%的自製能力....
中國製造鐘錶零組件的能力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欠缺的是冶金學的知識和對專業技術的尊重
小鳥輪最早一支不過幾百草紙的空機價,現在要將近5位數,還不是香港跟台灣人炒起來的.....

三問或萬年曆構造上也沒太多了不起,各位聽過clone吧...中國早就厲害到可以把機芯拆開,用幾乎1:1的方式複製,要做出來不難,困難的是要能走,而且走得好......
中國對鐘錶冶金學的知識太膚淺,做的表都走不好,金屬是很大的關鍵

現在的clone版機芯,最成功的有eta的28xx系列,還有.....lemania某個超級天王計時機芯,剛推出不久,ebay上很多老手都上當過......好吧,我承認,我差點也中招....多看幾眼,打了幾通電話才確定是仿的

steppke wrote:
沒人鳥?所以都是賣給...(恕刪)
也可以這麼說
pppleo wrote:
小鳥輪不貴,中國早就...(恕刪)


剛剛去看了一下CLONE 看起來比較像這樣:



不過我看其他款的實品 樣子比較像是這樣:


這兩者差別是還蠻大的 前者實際我是沒看過 但應還沒老眼昏花到看不出來兩者差在哪
據我所知,
這個海鷗用的ETA再製機心與雙陀飛輪傳動結構(上圖示) 就曾經跟某瑞士廠上過國際專利法庭打過官司.
會打官司是因為雙方雖機心結構設計佈置不相同 但功能與細部結構一致 所以有鬧出不小糾紛.
不過後來顯然瑞士錶廠沒贏 因為陀飛輪結構並非單一廠的獨有專利
我當初是看了這個影片之後 才去看我現在這支錶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LxiXSa5NM
這支是19石 21800振頻 算比較普通的等級.
上次有實際看過其動作 機架打磨有點粗糙 不過感覺動作倒是沒比較生澀 但振頻較低感覺沒那麼精緻.
這次訂的是28800振頻 照理說看起來應會有蠻大不同 或許會好很多.
這些陀飛輪結構多是懸空的 靠細細的支架支撐 原因是為了藉其彈性防震 錶殼多用鋼材也是為了增加強度與剛性.
瑞士錶廠在此展現其水準,
就是不靠鋼材一樣能具有防震效果與強度(K金/白金多沒啥彈性也比較軟) 這是左岸所不能及.
另外就是細節處理與功能限制上 瑞士錶廠也比較頂尖.
就以那個賣家說 瑞士頂尖錶廠的技術大概還領先至少五十年 且應該還沒有完全拿出看家本領來.

看過之後 我想有些大大的反應可能會有點瞠目結舌.
沒錯 我實際看到時也是差不多感覺 "這是怎麼回事?"
所以技術跟材料還是關鍵,那台灣都沒有人願意開發這一塊嗎?
cmshie wrote:
所以技術跟材料還是關...(恕刪)


這我想是沒心也沒力.
比起來 左岸鐘表技術比台灣接觸時間是要早一點.
早在清朝時期 西方傳教士將一系列鐘錶工藝傳給宮廷的工匠 雖然做的都是些吊鐘或裝飾性的東西 但是也算當時頂尖的技術.
像慈禧 雍正 光緒帝都有懷錶 也都是御用工匠製作 到現在技術多少有留存一些 接觸時間也早.
鐘錶製作很講求紮實基礎 沒一點底子就想飛是很難的 能做到什麼程度往往就代表實力在哪裡.
要攻高階機械錶 我看有很多東西要從頭來 時間很長不說 花費也絕對不是小數目.
雖然可能有些人對左岸不大認同,
不過至少他們肯花幾十年時間與金錢摸索 做出的成果讓瑞士錶廠也無法忽視 不然就不會打官司了 這點至少是我們所不能及.
但是我覺得這也好,
瑞士一線錶廠的技術等級既然無法被取代 不妨拿出一點真正的實力讓世人讚嘆一下.
一般認為還有至少50年的技術力深藏不露 那想必是相當有看頭 像球型陀飛輪+31日鍊就實在炫到不行
而平面陀飛輪這種對瑞士廠來說一點也不難的東西 就下放給我們這些平(貧)民吧

EZZK wrote:
這我想是沒心也沒力....(恕刪)


對瑞士廠而言,亞洲最有威脅性錶廠是SEIKO
力不到,不為財

jhvk wrote:
對瑞士廠而言,亞洲最...(恕刪)


SEIKO?
我不大能理解SEIKO跟瑞士錶廠之間有什麼市場區隔的重疊
這兩種類別感覺太不一樣了 是價格問題嗎?

EZZK wrote:
SEIKO?

我不大能理解SEIKO跟瑞士錶廠之間有什麼市場區隔的重疊

這兩種類別感覺太不一樣了 是價格問題嗎?(恕刪)

瑞士錶廠也不是家家都走頂級路線阿~
畢竟幾千到幾萬的範圍 還是市場大宗~(我沒數據,但是可以想像 應該有90%以上的錶是不超過十萬的)

而這個價格帶裡面SEIKO 款式多/樣式多/ C/P值高... 是吧:D
EZZK wrote:
SEIKO?我不大能...(恕刪)


價格當然有差,因為SEIKO在196X年(最後數字有點忘了)製作出第一直石英錶!!
雖然瑞士的錶廠也有說石英表是他們第一個做的,但還是日本的SEIKO最先製作出來

所以會說亞洲只有SEIKO是勁敵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在他們發表了第一隻石英錶時
瑞士的錶廠是一片狼籍,倒的倒被併購的被併購,從瑞士數千家大大小小的製錶廠變成現在這幾家

所以ETA在1855年創業一直到現在之前併購了大大小小製錶廠才有如今的第一大的頭銜
當然也有另外兩家分別是NOUVELLE LEMANA跟FREDERIC PIGUET
後者這兩家的機芯都用在中、高價位上居多!!

不過石英錶還是日本的強項,所以瑞士在當時應該是恨透日本人
雖然現在的瑞士也有在做石英機芯但他們還是以機械錶為專業
但各位也應該有察覺機械錶似乎又慢慢的往上爬了!!

說個小故事,在還沒有石英錶出現的那個年代在瑞士都有個比賽
比賽哪個廠牌的機械錶振頻較高,時間較準結果瑞士被小日本打敗
小日本在當時做出來的振頻高達7,6000(沒錯的話@@)
當振頻越高它的準確度也相對越高,但是如果要讓一個錶能正常運作是不可能掛上這個振頻的!
為什麼呢?!講一個最簡單的它的振頻這麼的高那動力當然要相當足夠不然三不五時不就在上鍊
所以現在所有的機械錶廠正常的振頻大概是1,8000~3,6000(大概在這範圍內)

石英錶的振頻現在是32768,所以會說石英錶對瑞士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