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最近看了看手錶這版~蠻多人討厭直上X這句話

jindallo wrote:
可否提供 reference...(恕刪)


您先google先?看看有沒有辦法自己找的到


至於是哪位大佬
先參觀一下前幾年去世香港錶界大佬鍾泳麟先生的名錶收藏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22/18473610
 
很多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名錶排行、講法,都是出自他在雜誌的評論
然後3P初期比較夯的第3P講法真的是GP,但GP後來真的敗價了
定價嚇死人,成交折數......恩 嚇死人
總之第三個P一直在換,換來換去沒人坐得穩
 
然後,他的言論網路上也很難找了,因為很多年前網路還沒那麼發達,
很多東西雜誌上有一篇沒一篇的評論或閒聊,後來的網路也沒收錄
總之有印象的老玩家自然會有記得,畢竟他是大佬,大佬講的話有份量


他自己後來都說,沒有太多參考價值了
所以,跟著都已經說那沒有意義的人的說法在吵架、認真,就輸了~ 
雙魚的海邊
小弟來多事貼些資料吧,別找我要佐證,不信就當成是廢文吧。

十大名錶排行榜,是九零年代香港鐘錶權威鍾泳麟大師,在自己的雜誌上透過讀者票選所排出來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認識鍾Sir,他算是當年兩岸三地鐘錶界第一人,藏錶 400 多支,其中 100 多支是 PP,他說的話各大品牌都會聽,是少數能夠在拍賣場上透過買賣手錶賺到大錢的人物。

但實際上鍾Sir後來也改變了想法,他2005年在廣州和一些錶界大老聚餐時,就公開說過這個排名已經不符合當時的錶界發展情況,當時還提出應該重新排名,但最後沒有成事。

後來2008年沛納海年會,鍾Sir又公開說十大名錶排行榜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放棄排名才會有「百花齊放」。這段 Google 不容易找到,但當年與會者和錶界人士都知道,問一問即可。

小弟在另一篇有提過,只有兩種人喜歡給手錶品牌排名,一個是集團負責針對消費客群調整戰略定位的行銷體系,另一個就是以台灣和中國為主的華人,因為華人習慣照著一些「指南」才能購物。

歐美玩表人士根本沒有分什麼排名,只會分價位。

話說回來,十大名錶中,其實並不是 1 > 2 > 3 ... > 10 這種排名,比較像是一王九后。除了 PP 是毫無疑問的帝王之外,從第二名開始就從未有過共識,AP 也並不是公認的老二。

小弟本身是不建議把手錶分名次啦,奢侈品和藝術品都不是這麼玩的。花錢要買到「最好」的產品,也就是CP值導向,其實是日用品的觀念,並不適用於鐘錶這類奢侈品。而且現在手錶的藝術比重太大,藝術這種東西太主觀,很難排出名次。

現在鐘錶界各大品牌已經進入集團戰略時代,很多知名大牌得不到集團資源,只能死命吃老本炒冷飯。但是一些集團外的小牌子卻非常進取,不僅開發自製機芯,設計也是創意不斷,這些用心比那些吃老本的大品牌更好。

時代變的很快,現在鐘錶界擁有最大研發能力的單一錶廠是哪間?不是王者PP,而是歷峰大頭目 Cartier,但很多人仍然把 Cartier 當成珠寶錶來看待。

另外,3P 是台灣人發明的詞,中港錶圈並不適用,西方更不用說。
樓上大大貼的很多~ 大致都同意

除了最後一段
3P 真的不是只有台灣人在用而已
至於說是台灣人發明,不是很能肯定喔!
有說法說是台灣媒體發明的,但是~真的要認真考據的話,證據很難找到。
但是說只有台灣,確實是不公允的
香港跟中國從以前討論錶確實就有人用3P在討論,也在各位大佬名家的口中推波助瀾
所以也不用像韓國一樣把很多發明都歸為自己,畢竟這也沒甚麼太大意義 :P

有空多逛逛中國的腕錶論壇,就會發現中國討論腕錶時,稱3P的文章並不少
絕非中國就沒人提或不適用的
然後中國那,通常都認為第三個P是GP
有興趣可以百度一下,會找到很多
隨便列一個: 中國論壇上討論3P錶的收集

歐美則是確實沒有3P說法,西方有的說法是big three
維基百科上的AP錶的科目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demars_Piguet
Today, the compan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ig three" Swiss watchmakers along with Patek Philippe & Vacheron Constantin.[32] Every timepiece manufactured in-house is still made by hand.


然後,十大名錶鐘先生當時是找了中、港、台三地的收藏家大佬「加上雜誌票選結果」
最後推出來的排行,並不是只光由雜誌讀者票選而已
大佬的選單影響成分很重~ 就降

歐美玩表人士也不是真的就沒有在做排名只分價位(如果沒做排行,何來的Big Three?)
隨意google也可以看到一堆歐美人士他們對於名錶排行的見解


不過,以上爭論其實都沒有甚麼意義,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高興就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我自己的十大可能會跟別人的不同,你的可能也會跟我的不同
討論時看事實,互相尊重,才是重要

感謝有人補充資料囉!
雙魚的海邊

registerwho wrote:
樓上大大貼的很多~...(恕刪)


同意大大說 3P 源自「The Big Three」的說法(其實應該稱為「Holy Trinity」),至於到底是台灣還是香港先開始用的,確實不可考,我就不多深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陸之前因為鎖國政策,鐘錶潮流直到最近十年才逐漸蓬勃,比港台晚了太多。大陸錶界剛起步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鐘錶知識都是來自港台,所以 3P 的說法也傳了過去。可能小弟圈子小取樣不足,認識的中國錶友都不太認同所謂的 3P,大多只認 1P ... XD

其實西方錶圈的「The Big Three」,是對這三間錶廠的輝煌歷史、複雜機芯成就給予肯定,也就是類似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種概念。並不是說這三間錶廠,就是足以碾壓所有其他錶廠的絕對強者。不知道為什麼,傳到台灣以後就走樣了。

最後非常認同大大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互相尊重最重要。錶圈的基本教養,就是「腕錶無貴賤」。
買一台銫原子鐘回來掛好了
絕對不會有人比你更準
也不會撞錶XD

med5566 wrote:
買一台銫原子鐘回來掛好了
絕對不會有人比你更準
也不會撞錶XD


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地球自轉越來越慢
人類還是以太陽時作息當時基準才比較方便
所以發佈潤秒時,你的原子鐘還是得乖乖吃下去
換句話說計秒單位的基準是原子鐘沒錯
但是真正拿來計時的基準還是地球自轉
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PP、AP,一般都是看浪琴、IWC、沛納海

或是omega等等,而這一線的品牌中,多數人心目中的頂是ROLEX

所以什麼直下勞的,直上勞的,每個人基準點不一樣

很可惜PP的外形就是不對我的胃,三問+萬年曆+陀飛輪

我都覺得沒有urwerk ur-210屌,個人喜好,得罪見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zvv8Mtqtc
純閒聊.在我記憶中在20年前的確在台灣一般人的認知中就是PP.AP.Piaget.1文1武1珠寶.

Piaget除了所謂珠寶錶的印象之外能擠進前3p的原因是因為超薄.手上鍊超薄機芯.可是後來沒有啥新的東西後來漸漸被vc取代.所以一般人就會3p以外加上vc.

珠寶錶鑲崁其實有學問的.Piaget鑽石鑲崁時每一排角度不同所以燈光下特別閃亮.如果是同一角度鑲崁在燈光下比較差異是蠻多的.

近兩年Piaget更進步到超薄自動上鍊機芯.真的做到非常薄.厚度2.35毫米機芯是1208P振頻21600為現今市場上最纖薄的自動上鏈機械機芯.而腕錶厚度亦僅為5.25毫米,為同類腕錶中最為纖薄的錶款.也算是一項專長吧.

直上勞應該是說如果你要花接近的錢例如十幾萬買其他牌子不如買勞.勞就是堅固耐用保值(指的是運動剛勞)其他的款式也未必保值.

意思是省的花冤妄花了錢買了其他牌子最後又終究要買一隻勞來帶的意思.

勞也有很多一兩百萬的款式.PP也很多幾十萬的款式.

青菜羅波各有人愛.錶不是貴就好喜歡是無價的.隨著年齡不同喜歡的東西也會漸漸不同.每家錶廠都有其強項.慢慢體會工藝之美玩錶會更快樂.







warrenwang111 wrote:
青菜羅波各有人愛.錶不是貴就好喜歡是無價的.隨著年齡不同喜歡的東西也會漸漸不同.每家錶廠都有其強項.慢慢體會工藝之美玩錶會更快樂.


支持
名人名句都是唬爛您的
warrenwang111 wrote:

直上勞應該是說
如果你要花接近的錢例如十幾萬買其他牌子不如買勞.
勞就是堅固耐用保值(指的是運動剛勞)其他的款式也未必保值...(恕刪)

我覺得「直上勞」是出現在勞只要 10 萬初頭那年代,
購買 2 萬 3 萬的錶, 真的不如直接買 10 萬的勞,
當時的勞保養一次才 3,600(現在 11,700)

現在的運動勞要 2X 萬...X 又接近 5,
不看發文者的預算然後回「直上勞」,
真的很容易造成誤會~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