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數錶友而言,YEMA(野馬)或許仍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這個法國獨立製錶品牌創立於 1948 年,歷史上曾為法國軍方、太空人與專業運動員打造專用腕錶,也具備自製機芯的能力。
品牌在 1980(或 1990)年代一度被 SEIKO(精工)收購,直到 2005 年左右才重新回到法國集團手中。
為何入手 Skin Diver CMM.20

其實去年就注意到 YEMA Fade Ghost 限量版,右邊那款我曾一度心動,但當下並沒有入手。
今年品牌推出常規版 Skin Diver CMM.20,在外觀與結構上都有些微調整,最終讓我下定決心入手。
原因如下:
1. 價格定位吸引人:台幣定價10萬元以內,要找到搭載微型自動盤機芯的錶款實屬罕見。
2. 機芯類型少見:微型自動盤是我收藏中尚未擁有的機芯形式。
3. 獨特錶帶設計:從未見過其他品牌有類似「蛇鱗」紋路的錶帶。
4. 復古美學:面盤上經典的時標設計格外討喜。
5. 實用改進:新款多了錶帶微調機制,使用更便利。
規格摘要:
•錶徑:39.5 mm
•厚度:11.5 mm
•防水:300 米
機芯與設計細節:
搭載的 CMM.20 自製機芯 由獨立製錶師 Olivier Mory 設計與開發。
官方數據:
•振頻:28,800 vph(4 Hz)
•動力儲存:約 70 小時
•日誤差:約 -3 / +7 秒
整體性能已接近天文台認證標準,兼具穩定與實用。

去年的限量版機芯機板採霧面噴砂處理,而今年改為緞面拉絲搭配微噴砂的混合工藝,視覺上更為細緻,層次也更豐富。

新款的錶圈加入了「按壓解鎖」機構,必須先向下按壓才能轉動,操作手感扎實。
錶圈厚度比前一代略高,錶殼也因此稍微加厚,同時取消了錶耳的快拆孔,看起來更俐落。
背蓋似乎因結構調整而能鎖得更深,與前代(右邊)相比不再那麼突出。

錶扣則新增了 免工具六段微調機制,相當實用(右邊為限量版)。

將這只 Skin Diver CMM.20 帶回家後,第一眼依舊被那份復古氣息吸引。

箱型鏡面、無日期的面盤設計,讓整體視覺更為均衡與純粹。
日常使用時,只需調好時間即可配戴,少了日期調整的繁瑣,也是一種便利。

錶扣微調前後的對比。
若要挑一點小意見,錶扣的外觀 若能再小巧些,或改以更簡潔的設計,應會與錶帶更相得益彰。
此外,如果未來微調方式能導入像 TITONI 的按鈕式微調,或 TUDOR 的 T-fit 微調結構,整體質感會更上一層樓。

實際上手的樣子。
蛇鱗式錶帶出乎意料地服貼,厚度輕薄,實際配戴的舒適度超過預期。
配戴了幾天後,這只 Skin Diver CMM.20 給我的感覺是「沉穩而不浮誇」。它不是第一眼就讓人驚艷的那種錶,但越戴越能體會到它的用心與平衡。
與我手上的幾款潛水錶相比,例如 TUDOR Black Bay 或 OMEGA Seamaster Diver 300M,YEMA 的氣質明顯更為內斂,少了幾分品牌光環帶來的強勢感,卻多了幾分職人工藝的溫度。自製微型自動盤帶來的薄度與配戴感,是這只錶最讓我驚喜的地方。
這幾天下來,無論搭配襯衫或休閒服,它都不顯突兀,反而添了一點法式的低調與優雅。
如果要形容這只錶,我會說它不是為了「吸睛」而存在,而是為了「長久相處」而設計。對於喜歡細節與獨立製錶風格的錶友而言,這是一只值得慢慢品味的作品。

最後,以一張夜光實拍作結。柔和的夜光在黑暗中散發均勻亮度,呼應了整只錶「內斂而不張揚」的氣質。
感謝分享&介紹,這錶真的有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