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岸的分類法也有多種排法,雖然還是有些參考價值,但也不免仍有相當主觀成分,
網路上能找到2020全年(好像還沒看到2021的統計) 的世界鐘錶銷售資訊(主要是瑞士德國品牌),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錶牌在市場上的銷售狀況。
其中我覺得單支錶的平均銷售價格算是一個蠻有參考價值的項目,
能夠主要反映獲得"某個品牌"的錶需要花費的代價,
也不失為是一個當作品牌"等級"分布的參考指標。
另外一提,我無意討論二級市場的品牌保值性或炒風,
只是給想買錶的人另外多一些資訊罷了,買自己喜歡並且符合需求又能負擔的錶就是好錶。
祝大家領到年終也都能買到嚮往已久的錶。

Brands Avg price
Richard Mille 183256
F.P. Journe 68800
Lange 35526
PP 35194
Van Cleef 34837
AP 34425
Breguet 21653
VC 20783
Piaget 20528
Hublot 19461
Harry Winston 17782
Blancpain 17349
Roger Dubuis 17200
Franck Muller 13378
Bvlgari 10184
Rolex 9822
Panerai 8661
JLC 8514
Ulysse Nardin 7644
Zenith 7127
Chopard 6833
IWC 6580
Bell & Ross 6370
Glashutte 5733
Omega 5626
Breitling 5254
C.F. Bucherer 4730
Cartier 4391
Dior 4013
Hermes 3470
Chanel 3440
Montblance 3106
Tudor 2754
Rado 2455
Oris 2400
TAG 2391
Mido 2250
Federique Conctant 1638
Titoni 1508
Hamilton 1505
Baume Mercier 1333
Longines 1313
Gucci 1251
Maurice Lacroix 844
Certina 819
Victorinox 720
Tissot 415
CK 318
Mondaine 235
Swatch 79
 
                             
                             
                         
                             從此就踏上機械錶的不歸路,雖然20年來一勞永逸這句話在各論壇從沒斷過,近期也看到舊日從未見過的炒錶盛況 (堪比近年的炒房),我還是比較偏好有藝術欣賞價值有透背的錶款。反正平日戴錶也不特別為了跟別人彰顯,對外行人來說,5萬和50萬或500萬的錶真的看不太出來差異。
從此就踏上機械錶的不歸路,雖然20年來一勞永逸這句話在各論壇從沒斷過,近期也看到舊日從未見過的炒錶盛況 (堪比近年的炒房),我還是比較偏好有藝術欣賞價值有透背的錶款。反正平日戴錶也不特別為了跟別人彰顯,對外行人來說,5萬和50萬或500萬的錶真的看不太出來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