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如此,我之前就向某店家一口氣買了四個幾近報廢的Telux機械錶頭,當時對機械錶其實一無所知,買回這些無法走時的錶頭其實一點都沒有把握能讓它們復活,但手賤愛搞的本性作祟,就是想死馬當活馬醫試試看。
不過我第一個動手修理的卻不是鐵力士,直到最近才翻出這四個錶頭仔細評估修復的可能性,其中我最想修復的就是這一顆:

* 本文冗長枯燥,讀者還請多多包涵。
[外觀檢視]
這顆雖然無法正常走時,但已是這四個Telux裡狀況最好的一個了。搖一陣子之後會稍微走個幾秒錶,不過就算再怎麼搖也無法讓它持續走下去,不像之前小丸子一朗大的Seiko或Swatch Body & Soul搖個幾天就可恢復走時,看來這個機芯裡的髒污相當嚴重,需要徹底拆解清洗。
面盤、機芯或背蓋上都完全沒有任何型號和序號:

這個機芯有日期快調的功能,但日期快調鈕已鏽死無法按下(那時期的類似機構幾乎都有這個毛病),不過更煩人的毛病是錶冠卡得非常死,手上鏈完全轉不動,要動用起子才能把錶冠翹出來轉動指針(指針轉動OK)。

外觀上蠻糟糕的,尤其是壓克力風防有壓迫造成的裂痕,這是無法靠打磨修復的:

錶耳也有缺損,有兩個耳針接孔的周圍不知為何被削去一塊,很擔心強度不足裝上耳針後會脫落(等於整個錶都會從手腕掉下來



打開背蓋,有過去的維修記錄,但完全看不懂(簽名似乎是"許")...

這個機芯的自動陀上打了大大的TELUX AUTOMATIC,但就是沒有任何機芯編號或是生產地:

[拆解]
這個機芯沒有編號自然很難找到資料,但從鐵力士官網上的簡介中知道當年有和日本RICOH(理光)合作,所以就從網路上的RICOH老機芯照片下去比對,果然找到幾乎一模一樣的:

(圖片引用自: https://www.tapatalk.com/groups/seikoholics/ricoh-takano-master-entry-ad-scans-here-t91.html)
這顆機芯的編號是cal. 61,生產年代約是1970年,因此也可推測這個老鐵力士是民國60年左右的款式,距今也有四十幾年歷史了。
不過RICOH cal. 61的資料還是少得可憐,畢竟RICOH不算主流品牌... 陳金鋒的名言是"球來就打",那我就來個"錶來就拆"吧!
取下龍頭,拿出機芯:

面盤上有些刮痕,看來是之前維修時拆針時刮傷的。刻度和指針上的夜光塗料都有發黑和脫落,勢必要全部刮除重上夜光漆:


裝上機芯維修座,準備開工!

先拆下自動陀:

再拆下自動上鏈機構的夾板,這時發現RICOH的自動上鏈設計和Seiko或Orient完全不同:

夾板的背面有另外鎖了一根彈簧,用途不明....

看來這個自動上鏈機構和ETA的一樣全是靠齒輪組來運作,感覺上比Seiko或Orient的抓勾式要耐用:

繼續往下拆...
這時要先把發條動力完全放掉(一手抓住龍頭,另一手用鑷子尖端撥開發條扣片,再稍微放鬆龍頭讓其慢慢地自轉),然後拆掉上鍊傳動輪和棘輪:



拆擺輪:


游絲的狀況很好:

拆主夾板:



拆下二輪、四輪和發條盒:

拆中央輪夾板和擒縱機構夾板,取下擒縱輪和擒縱叉:


RICOH的擒縱叉的設計很不一樣:


中央輪有cannon pinion從另一面卡住,先不拆:

這時翻面續拆日期和撥針機構,先拆下面盤(應該一開始就要拆的...):

取下星期盤:

再次夾上維修座:

拆下日期機構夾板:


看到兩根彈簧(心跳立馬加快...),取下日期環之前要先釋放照片下方那根彈簧以免日期扣片彈飛:


拆下的日期和星期環扣片和彈簧:

順利取下日期環:


一口氣拆下撥針機構和換日機構:


這時拔出cannon pinion(一直找不到這玩意的中文稱法...),另一面的中央輪順勢落下(上方紅箭頭處):


拆離合機構:



離合桿的彈簧也要先釋放彈力,箭頭處要小心彈開:




拆下的隋輪和離合機構:

拆日期快調機構,這裡有一根非常容易彈飛的彈簧,共有三處要釋放彈力:



順利拆下快調鈕連桿:

拆下的快調機構、龍頭和離合輪:

全部拆下的零件:

拆光的主底板日期面:

拆光的主底板走時傳動面:

[清洗]
零件拆完又隔了一天才有時間進行清洗,過程沒什麼特別,一樣是用環保去漬油浸泡再用毛筆刷洗(擺輪則用滴管沖洗):


這次也把發條徹底拆解清洗:


清洗好的機芯零件(發條和主底板沒入鏡):

這次用以前空白光碟用剩下的最小號布丁桶來裝零件,不但蓋子的防塵性很好,而且大小高度都恰如其分! 我還把另一個中號布丁桶最下層墊片(剛好有分成八格)放進來當成間隔(最底下還再墊了一張報廢光碟讓零件可以清楚看到)。
再把錶殼上鏽死的跳日按鈕拆下來清理,裡面積滿了鐵鏽:

為了挖出鐵鏽和彈簧搞了非常久:

最後把面盤刻度和指針上老化的夜光漆全部用一字起子刮下來,再用沙拉脫和毛纖細牙刷刷洗一遍:






[組裝上油]
元旦連假的最後一天,天氣超好其實很想出去騎車,但終究還是忍不住想要盡快把這支鐵力士組起來...

首先把發條捲回發條盒裡。我在發條表面抹上一層中華701油,再於發條軸上下所有接面點上701油:

再把主底板上的擺輪寶石和避震器拆下來清洗上油:

拆下後再把主底板泡進去漬油清洗寶石孔座:

這款機芯的避震器、底座都和寶石嵌死在一起,所以也不必用之前的翻面法上油,只要把洗好的底座連寶石置入孔座,再直接點Moebius 8000油在寶石上,然後再把上蓋寶石連避震器一起鎖上:

接下來就是把之前拍的相片用電腦打開,按照相反的順序一一裝回。遇到金屬接觸的軸心就上中華701油,遇到有寶石接觸的軸心就上Moebius 8000油。
裝回擒縱叉機構和中央輪,中央輪要上Moebius 8000:

裝回發條盒和傳動機構:

這片主夾板設計得很精巧,是我目前裝過最容易裝回的:

在主夾板的所有寶石孔點上Moebius 8000油,中央軸的寶石被自動陀的軸芯擋住,必需先取下才能在寶石上油:

裝回自動陀軸芯:

發條擋片之前沒有拆,但為了要上油這時拆下,有一根小彈簧要注意(箭頭處),油要上在螺絲側面(用中華701),有點難度:

裝回所有傳動機構,這裡都是上中華701油:

這時用螺絲起子上兩圈發條,再用鑷子撥動擒縱叉檢查是否彈回,兩側都可彈回就知道傳動機構安裝正確無誤了!
裝回擺輪機構:

擺輪一裝回馬上就開始擺動! 這顆鐵力士機芯正式復活了:
這時又要把擺輪夾板上的寶石拆下來清洗和上油,這裡的構造和前面底板上的另一側擺輪寶石和避震器相同:

這時發現這兒的避震器造形和Ricoh原廠的不一樣(Ricoh原廠的似乎有三支腳):

把下方的軸承寶石連座放回,在軸心上方點Moebius 8000油,然後再把上方的避震座連同另上蓋寶石鎖回:

接著把自動陀以外的自動上鏈機構也裝回,這裡都是上中華701油:

Ricoh的自動上鏈機構和Seiko或Orient很不一樣,也複雜一些,有點接近ETA機芯的自動上鏈機構,設計得相當精巧,雙向都可上鏈。
夾板上的寶石軸心一樣點Moebius 8000油,下方有一個小小的彈簧組件,這部分安裝時花了一些心思才搞清楚運作的原理:

裝回自動上鏈機構夾板:

翻面安裝複雜的撥針和日期機構,先在這一面的寶石孔裡都點上Moebius 8000油:

安裝龍頭離合機構,這兒的軸承全部都是點中華701油。這裡又出現了令我心跳加速的彈簧:


接著安裝日期快調按鈕機構,也都上中華701油。連動桿上的彈簧超難裝... 拍照時深怕它突然就噴飛:


裝回cannon pinion、撥針機構和撥日輪,全部上中華701油(cannon pinion要上黏度較高的油脂,專用油非常貴,我是用單車BB用的黃油取代):

鎖回撥針機構夾板:

安裝日期環和星期盤扣片,這裡也有兩根彈簧要伺候。首先把日期環扣片和彈簧卡到定位:

再鎖回日期機構夾板,並把星期盤扣片彈簧撥到定位:

裝回星期盤,裝回時要從維修孔(藍色箭頭處)把星期盤扣片撥開才能裝定位:

這時拉起龍頭測試撥針和換日功能一切正常,再壓按日期快調鈕確認日期快調功能正常,然後用龍頭手動上鏈十來圈,確定手上鏈功能完全恢復,並讓這個機芯試跑了近一整天後自然停下來,看來運作十分正常。第二天把機芯上的最後一個零件 - 自動陀裝上,並且馬上測試了自動上鏈的功能:

在完全停止的狀態下搖了搖機芯,擺輪馬上就動了起來:
機芯組裝至此告一段落。
[重上夜光漆]
這次嘗試重新上夜光漆,我買的是粉狀的夜光粉,有附專用的粘劑調合使用。有看到國外論壇上推薦透明指甲油來當粘劑,但這次還是保守一點用附來的粘劑。
我用一個報廢錶的錶殼(玻璃鏡面)來當調色皿,先把粉用玻璃棒再壓磨細一些:

調入粘劑需要一些經驗,太稀太濃都不行... 我看了好幾則youtube上的教學大致揣磨了一下濃度,基本上要調到和南寶樹脂差不多的濃度。
調好粘劑之後以油筆沾起迅速完成塗布以免乾掉:

這種刻度很難上漆,因為要上在一個完全平沒有事先刻好範圍的微小方形面上,而且不能溢到兩側略低下的金屬面上...。總之這是我第一次上夜光漆,上得不滿意但尚可接受。
等漆乾了以後裝回面盤和指針:

用手電筒照五秒鐘然後關燈測試:

看來螢光效果是有的,差就差在塗布的工夫...。
初測試走時準度,在擺輪調速指針位在中央時大致上每天快兩分鐘,等機芯跑一陣子穩定下來之後再來仔細調速(同時要來試另一個新玩意: 調速app


[風防和錶殼整理]
因為原本的壓克力風防損傷嚴重無法整修,只能從另一個我認為無法修復的鐵力士錶頭上拆來替換。
右邊的這顆鐵力士錶頭(型號7171)不但缺面盤缺針缺龍頭,機芯也不完整(缺擺輪),因此我認為這顆只能拆零件來用無法修復(機芯已被我拆下):

把7171錶殼上的風防拆下來,這顆的外圈狀況也比較好,因此也會把外圈拿過來用:

這個風防雖沒有嚴重裂開,但刮痕很多,一樣先用600號砂紙把大部分的刮痕磨掉:

這片風防刮傷得很嚴重,有些很深的刮痕怎麼磨都磨不掉,為避免磨太薄影響強度只好罷手:

再用1500號水砂紙沾水打磨:

最後用牙膏拋光:

這次的打磨不怎麼成功,原本的刮痕實在太多了... 這次先頂著用,33mm的壓克力鏡面不難買,以後再來換全新的風防吧!

錶殼全體用沙拉脫和牙刷仔細刷洗,再用Dremel裝棉輪沾白土給錶殼做最輕度的打磨,這錶殼的狀況不好,但我還是認為老錶就是要保留一些歲月的痕跡,不要刻意打磨老錶~ 打磨的主要目的是清掉一些頑固的髒污:

裝回機芯,大致上完工了!

[收尾及完工]
早就想好要給這支錶配有白色車縫線的黑色皮錶帶,裝上後真的蠻喜歡的!

很有老味的一支鐵力士:

之前擔心錶耳的缺損會導致耳針安裝的強度不足或脫針,但實際配戴之後覺得問題不大,就算刻意拉扯錶帶都很牢固,只要不是硬扯應該都不致於脫落。
今天戴了一整天,感覺真是不錯! 能戴著一支地道台灣自有品牌,台灣製的機械錶真好~ 雖然這機芯是日本廠家提供的設計,我也不確定鐵力士到底有多少百分比是台灣本土設計/自製的,但這品牌有著老台灣人深厚的感情,光這一點就給了我滿滿的感動。


我在另外一篇發文裡有問到鐵力士品牌和台灣製錶業的歷史,自己身為台灣人會想瞭解台灣的鐘錶文化和脈絡,更期待有台灣品牌-不論是鐵力士還是其他新品牌,能夠在台灣把機械錶的技術傳承下去(看到對岸海鷗牌這幾年復刻中國天津錶廠早期的機械錶,並在國外得到很多鐘錶玩家的好評,真希望鐵力士也能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