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版上熱烈討論有關於小孩天才的議題
其實我自己很有感觸,自己有一個3歲的兒子
在陪伴他的過程中也發現他對顏色很敏感,可以分辨像藍綠色這樣的顏色
因此我自己覺得可以讓孩子多往繪畫的天份發展
但婆婆常和我說男孩子就是要帶出去跑,不要窩在家帶…
近期有參加一場笛飛兒的教育講座
他們是國內小孩EQ學習的教育機構
楊老師在講座中的一段話我聽了很認同
“所謂的天才是父母在孩子天賦下給了正確的養分”
內心會有迴響是因為從小我自己就在比較高壓的環境長大
可以說一路上求學的路都是被我父母鋪好的,但我自己並不快樂
也曾經因此有憂鬱的傾向,是後來嫁出去後我才感受到自由的空間
年輕時內心很多想做的事卻被長輩阻止
導致現在自己沒什麼特別的專長,小孩出生後就是全職的家庭主婦
在講座中楊老師提到“每個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擁有天賦,但絕大部分的父母不會認
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為什麼好像歐美的天才特別多,其實也和從小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在西方國家,常常卻能順著小孩的天賦面去發展,就像畢卡索的父母不會硬是讓他發展
數學,而是讓他在繪畫中自由發揮
但是我自己也認為華人的通才教育以及盲目栽培常常造成小孩反而什麼都做不好
或是家長常常把自己的夢想套用在孩子身上,或是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籤,尤其是隔代教
養這樣的問題也越嚴重。
聽完這場講座,我自己也開始會反省是不是有時沒有好好傾聽小孩的需求,是不是太用
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去限制他、阻礙他的天賦發展?我覺得這是現在父母在教養方面可以
好好深思的方向。
講座後半段有提到他們開發的跳養APP
其實我也蠻好奇的,不過還沒有時間去研究
不知道有沒有版友們有使用過呢?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