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先講:
有一份課程檔案,但是無法傳上來,所以只好傳那個學校的網址,
可以看看美國的藝術學校的辦學方式。
https://www.academyart.edu/
看完這個學校的簡介以後,學 Art 就知道有用還是沒用。
那位家長跟我的討論集中在音樂與美術,比較狹隘就是了。
= = = = = = = = = = = = = =
我在一個論壇上跟一些小朋友與家長的對話紀錄,跟他們聊聊學才藝這件事情。
家境好的人,都會讓他們的小孩學才藝。
嗯。
有錢的話,當然可以作比較多的事情,或者說嘗試比較多的事情。
叔叔的妹妹家裡有鋼琴。
好啦。 其實就是叔叔家,但是叔叔不怎麼樣,所以只摸過鋼琴,但是不會彈鋼琴。
後來妹妹學業忙,所以大概練個兩年就沒練了。
最後是把鋼琴賣掉。
妹妹工作一直很忙。
所以這就變成生命中的一個經驗,對於才藝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是學一學,
學個經驗,會成為專業的還是少數。
這可以從台灣培訓才藝的學校所提供的名額就看出來,
少數人才會一直學到大專甚至留學,很少的人會這樣作。
大部分的人都是學個經驗,入門以後,知道怎麼回事,然後選擇其他的專業學習。
隨便聊聊,據我所知,當藝術家常常到最後會有一種藝術家人格,跟一般人會不太一樣。
只能說到這裡。
= = = = = = = = = =
鋼琴大師 亞瑟 魯賓斯坦 ,台灣出過他的自傳的中文翻譯本,
這本書可能絕版,如果圖書館借得到的話,可以看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9B%BE%E5%B0%94%C2%B7%E9%B2%81%E5%AE%BE%E6%96%AF%E5%9D%A6
阿圖爾·魯賓斯坦
= = = = = = = = =
學美術也不一定要從事那種想像中的藝術等級美術家。
因為需要用到美術的產業其實很廣,從廣告設計,藝術總監,電玩遊戲動畫製作,UI UX,都要有個美術底。
也有從事百貨業的,譬如這位 1980 年代的百貨業名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90%E8%8E%89%E7%8E%B2
徐莉玲
= = = = = = = = = = = =
後續的留言 :
這種才藝類,譬如美術,音樂類科的都是先從作中學,剛開始有點像學徒制度,
你看傳統的戲劇學校的那些人,魏海敏,郭小莊之類的。
所謂科班出身,大概都先從一般基本功練起,熬得住的,
那個都花很多時間去搞(大量時間打底),
搞到一定程度通常都要跟某些老師再作深入學習( 也算分科學習)。
像我讀輔仁大學,有音樂系,他們公演的時候,介紹一定是師事某某老師。
但是在師事某某老師之前,這個人已經不知道搞多久時間的音樂了。
基本功階段都很辛苦,練到一定程度還要文化培訓,因為技術要搭配文化內涵才 " 好看 "。
這個我很難三言兩語的講,因為我看藝術書籍速度也不快,藝術書籍寫得深的,難度跟看哲學書籍是一樣的。
會跟基礎科學很像,純藝術的,要出頭都不太容易。搞應用的,工作機會就不會那麼窄,出路其實還滿廣的。
只是在台灣市場上的待遇不高。因為台灣的藝術應用市場不大。
大陸還比我們好一點。因為大陸人口十三億,內需市場就可以很大很大了。
= = = = = = = = = = =
基本上像音樂,美術之類的演奏與作品,從歷史上看,
都是國家的皇帝跟王公貴族,最需要。
也才有機會享受到。
所以這已經暗示這些類科的產生不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
要富裕到某一個程度才有需求,古代就是皇帝跟王公貴族有機會培養這批人,出錢的意思。
近代的話,因為資本主義的商品文化跟消費文化(譬如廣告),
才藝類科的人出路可以跟商業活動結合,出路才廣大起來的。
您可以從這方面去觀察一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