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只會彈爵士鋼琴,父母不懂,父母就以為「女兒很會彈鋼琴」。
所以,才會有人說:台灣大部份家庭裡的鋼琴是傢俱。
女兒只會拉「爵士大提琴」,父母不懂,父母就以為「女兒很會拉大提琴」。
天下父母心啦~
不但功課沒溫習到,人際關係,規矩,情緒問題,沒有一樣是靠學樂器訓練的。
所以基本上除非要讓小孩當莫札特,不然學樂器就是浪費生命。
但!就專業角度來看,台灣人所認為的「爵士鋼琴」根本也就不是爵士樂,而是流行樂,應該正名為「流行鋼琴」避免與爵士樂混淆!
流行鋼琴,可能就真的沒有陶冶孩子身心的功能了,畢竟一首作品好壞,在於作曲的工藝與技法,這些專業的作曲技法,在當代的流行音樂作品中並不存在。
也因為流行音樂作品缺乏結構性,讓孩子陶冶性情、與進行音樂美感教育,最好還是以先接觸西方古典樂為引導比較好。
當然也不是一昧將西方文化奉為至高,台灣也有很棒的作曲家,以學院派的古典作曲法,創作很多讓後代音樂學子值得學習的作品,例如已故的蕭泰然老師
內文搜尋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