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腸病毒防疫制度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擔心開始上幼兒園之後會不會得腸病毒?不用怕,一定會得,因為腸病毒真的是防不勝防。
所以重點應該要放在”學校有什麼做法來降低幼兒得腸病毒的機率”。

首先,教室內外每天放學後要進行消毒,漂白水或殺菌燈都可,兩者合併使用更好,這是最基本的做法,但光是這樣並不能有效降低得腸病毒的機率。

一般來說,要避免腸病毒在班級擴散,最重要的就是阻止疑似病例或確定病例進入班級。腸病毒跟A型流感不同,A型流感要通過快篩才能辨別,學校無從及早發現並避免進班,最多只能在孩子體溫超過38度時,先將孩子帶往辦公室休息並請家長帶去就醫,如果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則要在家隔離到康復,但孩子早已在班上待了很長的時間直到發燒才離開班級,病毒也散撥得差不多了,所以嚴格來說,A流比腸病毒更難防疫。

而腸病毒是有一個先兆可以做為預警的。在疾病初期,口腔內近懸壅垂附近會開始產生水泡,一旦發現水泡就可能是腸病毒的疑似病例,這是可以辨別腸病毒的最早期特徵。

因此,每天早上孩子進校之前應先做口腔檢查,沒有水泡才可以進入學校,如果發現水泡就不能入校,要請家長帶去給醫生做確認;醫生如果判斷並非腸病毒,要請醫生開立簡單的証明孩子才可以進班;但醫生如果說要觀察或確診為腸病毒,孩子就要在家隔離直到康復。由於孩子在校門口就被擋住沒有進入班級,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腸病毒校內擴散的機率。

最好一天可以檢查早、中、下午3次,因為水泡有可能中午或下午才冒出來,一旦發現水泡,就立即將孩子帶往辦公室休息並請家長帶去看醫生,降低擴散機率。

如此不僅可避免腸病毒在校內擴散傳染給許多孩子,更由於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並引起家長的警悌,可以避免疏於照護而演變成重症。

另外,雖然腸病毒有高峰期,但其實一年四季都會得腸病毒,只是高峰期更嚴重。所以,學校對於腸病毒的防疫措施應該是要每天進行的,而不是等到高峰期才拿出來用哦。

幼兒園有理想的防疫制度才可以大大降低得到腸病毒的機率,如果你很擔心腸病毒或是家中有二寶的,在參觀學校時可以多多留意。

孩子剛進入團體生活,由於免疫力尚未建構完成,因此會有一段時間經常生病,這是免疫力建構的過程。
一般來說,小班入學的孩子至少會有半年的時間經常生病,半年過後狀況會好很多;而中班入學的孩子由於免疫力建構較完善,因此生病的狀況通常不像小班這麼嚴重。

附帶一提的是,生病的頻率除了跟孩子的年紀、體質、學校防疫制度有關外,跟班級人數也有絕對的關係;一般學校可以分成大班制(30人一班)或小班制(10-15人一班),假設你小班要開始上學,如果你家孩子平常在家就是個健康寶寶,那上30人的班級ok,大概就是病半年;但如果你家孩子屬於身體比較虛弱的、吹到風就生病的,建議你要選小班制,不然你家孩子很可能一周燒一次,上三天請兩天,嚴重點還可能肺炎住院,不僅你不能上班、孩子談不上學習,甚至可能影響他未來的健康狀態。

孩子剛開始上學時,身心理上的壓力都很大可以說是身心俱疲,有的孩子甚至出現食慾下降、便秘的狀況,抵抗力同時隨之降低,這也是造成孩子剛上學經常生病的原因。因此,放學回家後記得讓孩子多吃、多喝、多休息,喜歡吃的讓他多吃點,假日出去玩也不要太累早點回家休息,當孩子有情緒時也儘量斟情包容,孩子才會有充足的體力面對新環境跟新病毒的挑戰。


文章出處:幼兒園這件事
2019-12-11 22:5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