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親子教育][寫給家長]我的小孩數學都教不會,怎麼辦?

國小高年級的數學漸漸難了,應用題也慢慢多了起來。學校日的時候,常有家長苦惱的問我:「老師啊~數學到底要怎麼教啊?我家小孩怎麼教都聽不懂,數學愈來愈爛!」這的確是一個令很多家長困擾的問題,這裡我來說說我的想法,讓大家參考。

在我的教學中,一向鼓勵學生多多發問,因為我告訴學生:「什麼叫『學問』?把這個詞拆開來看,就是『學』和『問』兩個字。『學』通常是被動的,是老師教你的知識;『問』是主動的,是經過自己思考後產生了疑惑,主動去求知的行為。」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只悶著頭讀書,全盤接受老師或是書本傳授給你的知識,而不用腦筋思考,不去真正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原理,那跟沒有學是一樣的。

舉例來說,老師在課堂上教你一個數學題目的解法,如果你不去了解它的原理,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那老師教你十個題目,你就只會這十個題目,等到考試的時候,如果考題不在這十個題目之內,你就不會做了,那這樣的學習和沒有學習是一樣的。

記得在我國中時,班上有一個很認真的同學,為了準備聯考,光是數學參考書就買了三個版本。三本參考書中的題目,他都做了好幾遍,每本參考書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式子。這麼認真的做題目,在學校的小範圍考試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聯考時,題目變化多,他的成績就很不理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並沒有真正的理解題目,沒有深入了解為什麼那麼解的原理,只是一味的依樣畫葫蘆,所以題目變化多一點,他就解不出來了。

在學習中,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去理解,只靠死背,學習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可是,思考有時盡,例如自己做數學題目時,常常會有怎麼想都想不通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學習的第二個法寶,那就是「問」。問題是怎樣問?「學問」、「學問」,這兩個字合起來,也可以解釋成:「學習怎麼問?」問問題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正確的問,那麼你問再多的人,問再多次都沒有用,因為被問者不知道你真正的問題在哪裡,所以很難對症下藥,那你當然就很難得到真正需要的答案。

國小學生最常來問老師的科目是數學,尤其是高年級特別多的應用題。應用題不同於計算題,思考的部分多了很多。你必須先想通怎麼解,才能列式;列出正確的式子,才能做出正確的答案。不像計算題,只要用制式的步驟,大部分的同學都可以解出正確的答案。現在的學生,因為做的題目不多,又平常又缺乏思考的習慣,所以在考試中,不乏只要看到應用題就直接放棄的學生。為了避免學生過早放棄數學,所以除了用更多的方法來啟發他們,還得教他們遇到問題時,怎麼正確的發問。

每當新接一屆五年級,學生第一次來問數學題時,常常直接說:「老師,這一題我不會,請問怎麼做?」然後就等著我給他們答案。這時候,我並不會直接給他們答案,也不會從頭到尾,和上課一樣,再講解一次題目。因為如果我這麼做,他們可能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他們自己問題的癥結。

為什麼?因為很多數學題目的解法不止一個,每個人能夠理解的方法可能不同,遇到的問題,不理解的地方也會不同。在教學中,我會盡可能地講解每個問題的各種不同的解法,然後告訴他們,哪一種解法你能夠了解,那就是最好的解法;當同樣的題目,有很多種解法時,只要你理解一個就可以了。

人的大腦是一個很奇妙的器官,同樣的題目,每個人的理解方式常常不同。有時候,即使很聰明的同學,也常在遇到一個很簡單的題目時,因為開始切入的思考點錯誤,而陷入了死胡同裡,怎麼想都想不通。這時候,如果老師只是像上課時,再講解一遍給他聽,在當下,他好像懂了,其實他不是真的懂,因為他只是跟著你的思路、你解題的步驟去想的時候懂了。可是,下次當他再遇到同類的問題時,由於大腦有思考的慣性,他還是有極大的可能,用自己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再度陷入誤區,無法自拔。

如果你是老師或家長,下次學生或是你的小孩來問你問題時,我的建議是:

1. 絕對不要說:「這題很簡單啊!你怎麼不會?」因為,如果你這麼說,不但打擊他的信心,還會導致他以後再遇到問題時,不敢來問你了。

2.不要先告訴他怎麼解,而是先問他:「你是怎麼想的?」,或者請他做一遍給你看。如果他說沒有想法,那你應該鼓勵他再去努力的想一想,想完後,把想到的都寫出來,再來告訴你,他是怎麼想的?經過了這個步驟之後,你應該就能了解他真正不懂的點在哪裡。然後,請順著他的思路,幫他釐清觀念,這才是正確而適當的指導。

3.如果他說懂了,你可以進一步,請他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做出來,再換你當學生,請他講解一遍給你聽。因為會做題目不一定懂,能教會別人才是真的懂。我再強調一遍:請他”講解一遍”,而不是只是”做一遍”!

如果你是學生,下次有問題要問別人時,請一定要非常努力的思考過後,這樣問:「這個題目我是這樣想的、這樣做的,請問哪裡有問題?」自己做完數學題目,想確定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就自己教自己一遍,或者找個同學講解一遍給他聽,如果他聽得懂,那就代表你真的懂了。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學好數學的不二法門。要達到這個目的,問的人要了解怎麼問,教的人要知道怎麼教,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哦。

本文同步發表於:[親子教育][寫給家長]我的小孩數學都教不會,怎麼辦?


以下文章,也請大家支持指教~
[台北美食]這一鍋(吉林殿)~值得回味
[台北美食]六丁目拉麵~充滿回憶的拉麵~
[台北美食]饗食天堂京站店~真的不錯哦~
[台北美食]NARA台北忠孝SOGO店 ---令人難忘的美味!
[台北美食]杵屋丼丼亭~清淡的炸物
[台北美食]晶華?麗廳下午茶~值得一吃!
[台北美食]京華城家樂林鐵板燒~經濟實惠的好選擇
[台南][旅館推薦]台糖長榮酒店-有歷史的五星級
[台北美食]<尾張>雞三和...果然好吃~
[台北美食]MAiSEN邁泉豬排...愈吃愈好吃~
[台北美食]韓虎嘯Tigerroar-韓醬鐵板雞~韓國人真的這麼重鹹嗎?
[台北美食]台北六福萬怡酒店敘日全日餐廳下午茶...唉~
[台北美食]Lady M~好吃到淚滴~
[台北美食]好吃的添好運...綜合補遺
[台北美食]添好運---真的好吃!
[台北美食]香連鐵板燒---還...不錯
[台北美食][BUFFET]明園西餐廳自助餐---我又來了!
[台北美食]大三元 米其林一星餐廳初訪
[台北美食]伯品廊初體驗...甜點好吃
[高雄][旅館推薦]WO Hotel~ WOW!!讚!
2018-09-13 10:10 發佈
我覺得理科不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的家庭生活教育導致的

他們的家長不太注重生活教育

不讓他們碰這碰那 擔心他們受到傷害或闖禍

小孩的腦筋無法從生活中感受各種現象

腦筋越來越死

如果又不讓他們有充足的遊玩運動的機會

腦筋最後就只好停止成長或緩慢許多

所以理科不是單一的一項數學或物理的問題

是要從生活改變的問題

不過這樣跟家長說會得罪家長

所以老師真的很難為 😂😂
在這裡分享一點小弟的經驗。

依我過去做家教的經驗,數學應用題解不出來的學生,往往不是數學不好,計算題他們都算得出來,後來我發現學生不是數學能力不佳,根本的問題在於:「中文閱讀能力」。

這些學生對於文字較多的題目,會難以從這堆文字裡,將應用題要計算的元素找出來,又或是沒有耐心看完一段文字,常常就會放棄應用題的計算。

我那時候做的,是引導我的學生,如何能看懂應用題的題目。我常常跟學生說這就像是在玩遊戲,作者會把你需要的線索藏在題目裡,不要急,分成一段一段句子,把你看到的東西寫下來,整理起來之後,就是你擅長的計算題了。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害怕應用題,對數學的信心就能建立起來,成績自然進步。

我通常會再提醒父母,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閱讀。中文閱讀能力不佳,除了天生有閱讀障礙的小孩之外,通常都只是閱讀的量不夠,不一定是要看教科書,多看點課外的讀物也可以增加中文閱讀能力,每天半小時就夠了,但這方面需要父母願意花時間陪伴及引導。當然,我也可以加時陪您的小孩閱讀,這樣我常常就多賺點家教費了。

小孩的教育本來就不簡單,父母的參與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能否針對不同個性不同理解力的孩子對症下藥,真的有待父母親的用心。

與各位分享之。


0933 wrote:
我覺得理科不好的學...(恕刪)


同感!不過,家庭生活教育影響的層面很多,不止是在數學的學習上。

heavensgate wrote:
在這裡分享一點小弟...(恕刪)


說得好!不過,「中文閱讀能力」雖是原因之一,但是也不乏語文科很好的學生,數學卻不太好的情形。

tenshain wrote:
同感!不過,家庭生...(恕刪)


數學好不好,個性佔2/3,智商佔1/3

kopin0720 wrote:
數學好不好,個性佔2...(恕刪)


+1

不想學就是不想學

再怎教也是浪費精神時間資源
heavensgate wrote:
在這裡分享一點小弟...(恕刪)


高中走到奧林匹亞數學國手,現在雙胞胎孩子小二,
也在思考怎樣把小孩引導出最最頂級的數學能力
前陣子在想奧林匹亞數學金牌等級的在後天方面要怎麼栽培
或許真的要早一點讓小孩子先習慣"純數學"
為什麼國小數學好的人
到國中以後掛掉一大票呢
國中數學還不錯的人
到高中又掛掉更大一票呢
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所有人往前衝的賽道上
停下來或倒下來,與拉尾速往前衝的差別在哪
數學走上難與深的路就是從現實轉抽象
我發現太注重現實的人,太依賴把數學具象化的人容易在高中上不去
也通常就會選擇社會組
而把數學就是當數學,一直都用純數字在處理的人似乎比較不會遇到瓶頸

不過說實在的
會熱衷於坐在書桌前搞那些非現實的數學東西的孩子
會想要花一整天弄那些玄之又玄的虛幻問題的人
還真的是要具備特殊的人格特質才有辦法

tenshain wrote:
國小高年級的數學漸...(恕刪)


剛好小五的女兒這幾天跟老婆因為數學因數有些小爭執,
花了一些時間了解後,
發現她會解,但解題的過程會令她很不耐煩,
就不想算了。

我後來也發現算這個,除了可以有分數外
對生活上好像也用不到
就算不會,好像也沒什麼差
(這種想法是不是太消極了)

我跟她說,你先盡力就好
如果學不會,考試成績差,
我也不會怪你
我們再一起研究怎麼學比較好

我真的覺得這種教育制度很殘忍,
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學不會,覺得自己很糟的想法
選舉

我和你一樣。我覺得不會又沒什麼大不了。但有的人是要拼資優生的資格 好像這樣 就是生的小孩從小就一直考高分 有時候會為了要得高分 就去迎合老師的想法 ,這種我也不知道怎麼講(內心很厭惡這種人)

2024-10-19 21:27
選舉

如何宜玲 從小考試都滿分 有一次少1分 聽說哭了 。我是覺得她有病 也是有病的父母所養成吧。

2024-10-19 21:29
卡姬馬 wrote:
剛好小五的女兒這幾天...(恕刪)

我小學的時候問爸爸,
學數學要幹嘛,
現實生活好像用不太到,
爸爸說,學校教數學不是給你以後用的,
是用來鑑別學生有多聰明或是多笨,
我說喔原來如此,
從那時候開始全力攻數學,
心裡想馬的這玩意兒是在比誰聰明誰笨的,
不拼行嗎?

所以說真的看個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