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五大風險
一、住院醫療的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得資料顯示,104年0~4歲小朋友的住院人數為16.5萬人,再根據健保局的人口統計數,我國0~4歲人口數約為105萬人,如此換算0~4歲小朋友的住院高達15%,是成年人的2倍以上,平均住院天數5.5天。
為避免交叉感染與能夠安心照護,通常我們會升等到雙人房或單人房(台灣各大醫院病房費查詢),升等病房的差價、以及照顧的人請事假+扣全勤的薪水損失,每天開銷大約在2500-10000,平均住院天數為5.5天,最長住院天數230天,因此建議媽媽們可以趁懷孕期間就將醫療險看好,帶小朋友出生報完戶口後就立即投保,避免住院花費的相關風險。台灣醫院病房費用表
====新生兒投保須知====
大多數的保險公司,只要新生兒有身分證字號就能投保,新生兒在投保時,最常見的核保問題是早產,相關投保規定如下(每家保險公司針對不同商品也都有不同核保規則,此為通例僅供參考)
◎早產兒投保須知
早產兒定義:出生週數未滿36週或出生體重小於2000公克。
◎受理投保條件
1.出生體重1500-1999公克,可於出生滿一年之後申請投保。
2.出生體重750-1499公克,可於出生滿三年後申請投保。
3.出生體重<749公克,須至學齡七足歲以後再申請投保。
◎申請投保時,請提供完整兒童健康手冊,出生當時即後續住院、就診等病歷資料(含生長發育、健檢結果、住院就診等相關檢查報告)
二、重大殘缺的風險
嬰幼兒先天性疾病/重大殘缺的發生率3~4%
嬰幼兒先天性疾病/重大殘缺的發生,在醫療上發病分為早發及晚發型,平均發病年齡為8.56歲,病患均嘗試多重診斷與治療方法;嬰幼兒先天性重大殘缺的疾病確認期間長,平均需要2.5年,平均的檢查費用34萬元,而後續治療與看護的花費更是巨大,所以嬰幼兒先天性疾病/重大殘缺的風險,正確的投保方法為~趁懷孕前期間研究清楚,一出生後就立刻投保,並盡快度過30天~90天的等待期,如此就能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來為我們承擔。
早發型及晚發型的重大殘缺,通常有下列兩種可能~
1.出生後就能看見、或很快就發現症狀,如~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症、神經管缺陷等。
根據學者專家估計,國內每年約有一萬多個新生兒罹患重型先天性缺陷、佔平均每年30萬個新生兒的3~4%。其中800個新生兒當中將有一個唐氏症患兒,1000個新生兒當中將有7~10個先天性心臟病寶寶,而這些先天性的疾病也都是造成嬰幼兒長期臥病、殘障甚至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先天性畸形方面,按衛生署的統計,每天則約160個新生兒因為先天性畸形而住院治療,是新生兒住院疾病傷害人數最多的一項。先天性畸形包括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症、神經管缺陷等,大部分為染色體異常或基因遺傳所致。(現代保險雜誌)
2.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才會發生,或遇上特定的狀況才會出現症狀。
目前我們已知的重大疾病,以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慢性腎衰竭(尿毒症)、癌症、癱瘓、重大器官移植手術7項為主。除此之外,有一種專門針對嬰幼兒所篩檢的疾病,稱為嬰幼兒先天性重大殘缺。
要轉嫁嬰幼兒先天性重大殘缺,可以分為懷孕前投保與懷孕後投保兩種方式,來孕前投保的險種,稱為婦嬰險,除了能夠保障媽媽的特定疾病外更能轉嫁嬰幼兒先天性重大殘缺的疾病,也就是當新生兒罹患重大殘缺時,可以獲得一筆理賠金,同時也要特別注意,嬰幼兒先天性重大殘缺、與傳統的重大疾病/特定傷病的保障範圍有很大的不同,若新生兒罹患的是幼兒先天性重大殘缺,傳統的重大/特定傷病就不能理賠,這是我們要先了解婦嬰險的原因,因此,若有家族病史的人,請務必要特別關注婦嬰險。
罕見疾病長期照護制度與生活照顧成本費用推估研究
====先天性疾病理賠須知====
提到先天性重大殘缺,就不能不提保險公司對於先天性疾病理賠的態度,『先天性疾病,保險賠不賠?』大多數都停留在理賠不易,其實先天性疾病只要(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在投保時在醫療院所『無病史』,保險公司就不能不賠。也就是說,訂立契約前未發病、且無就診紀錄,保險公司就須負醫療險理賠責任。
三、癌症的風險
寶寶一出生時,需不需要立刻為寶寶投保癌症險,這是許多父母親的疑惑。我們可以藉由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來當作投保的參考依據~
根據104年統計數據,因腫瘤治療人數共2,126,141名,0~4歲共9,790人,相對於0~4歲人口數約為105萬人,如此換算0~4歲小朋友的發生率為0.93%。
結論:
幼兒也會罹患癌症,但若罹患癌症,以現在的醫療設備,至少要準備500萬,所以雖然罹患比例不高,但保費也相對便宜,所以我們可以用極低的保費,來轉嫁花費極高的癌症風險,因此,建議癌症險一定要規畫在內。
四、殘廢照護的風險
根據最新統計,國人0-11歲共約2.7萬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58%是因為疾病造成的,先天性佔13%、意外佔9%。這10多年間0-11歲平均每年約27,000人發生身心障礙的情況,因意外造成的只佔9%,因此建議除了意外險之外,更應考慮到若不是意外造成的殘廢,我們的保險有保障嗎?
身心障礙者的分級與鑑定標準,可分為四個等級: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身心障礙的類別共17大類~
1.視覺障礙者
2.聽覺機能障礙者
3.平衡機能障礙者
4.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者
5.肢體殘障者
6.智能障礙者
7.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
8.顏面損傷者
9.植物人
10.失智症者
11.自閉症者
12.慢性精神病患者
13.多重障礙者
14.頑性(難治型)癲癇症者
15.因罕見疾病而致身心功能障礙者
16.其他障礙者
17.新制類別無法對應舊制類別者
國人0-11歲共約2.7萬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58%是因為疾病造成、先天性13%、意外9%,也就是說大約有7成是疾病所造成的,其中,大多與嬰幼兒重大殘缺有關。
嬰幼兒重大殘缺的發生,在醫療上發病分為早發及晚發型,平均發病年齡為8.56歲,根據學者專家估計,國內每年約有一萬多個新生兒罹患先天性缺陷,占平均每年30萬個新生兒的3%~4%,而這些先天性的疾病也都是造成嬰幼兒”長期臥病”、”殘障”所帶來的經濟壓力,精神負擔有多大……
五、意外醫療的風險
當小朋友進入口腔期,什麼都往嘴裡塞,是小朋友探索世界的方法;七坐八爬是小朋友的發展特質,活動力超強的他們,碰撞在所難免,因有這些特質,兒童意外的發生率實在很高,依據105年內政部戶政司統計,0-4歲的小朋友人口數為1,052,455人,而意外造成需要門診與住院的人次為832,680人,意外醫療的發生率是79.11%,幾乎是每個小朋友都會發生意外醫療的情況,所以意外險的規劃就很重要了。
*轉嫁風險的工具
為轉嫁上述五大風險的工具就稱為保險,在保險商品的分類中,與各項醫療理賠相關的保單統稱為『健康險』。
顧名思義,就是提供被保險人『身體健康』相關的保障。健康險包括了最常見的『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癌症險』、『長期看護險』四種。
在我們收入有限、風險無限的情況下,我們可先挑出對我們家庭最大的風險進行轉嫁。
由前所述,我們知道嬰幼兒的風險有五大類:(★越多風險越大)
嬰幼兒住院的機率高達15% ★★★
重大疾病的發生率約3%~4%★★
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約0.93% ★★★★
身心障礙的發生率,70%由疾病造成 ★★★★★
嬰幼兒意外醫療的發生率是79.11%★
【保大不保小】
這五大類的風險都有可能造成我們財物的損失,這些損失有大有小,有些損失可能微不足道,有些損失可能傾家蕩產,而不管是為自己、家人、小孩買保險的原因,都就是為了將我們《無法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才是我們買保險的意義。
體弱時,’生病的話費約5萬、罹患重大疾病的花費約300萬、治療癌症的花費約500萬、殘廢的損失約1000萬,所以,建議規劃的順序應為:
殘廢 > 癌症 > 重大疾病 > 一般疾病
【結論】
買保險是為了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因此,我們最需要的保險,建議做以下安排~
主要架構:殘廢照護險 > 癌症/重疾 > 實支實付
次要架構:傷害意外險 > 定額醫療險 > 豁免
簡單步驟,即可規劃出最佳的嬰幼兒保單。
![[觀念] 106年新手父母一定要看!!! 看完您會強過7成以上的保險業務~](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07/mobile01-818c2116b5dc0cc932f359a87550ed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