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5-11: 可怕的11+文法學校考試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5-11: 可怕的11+文法學校考試

一下子過了六年, 小女在英國已經唸到小六, 英國小學生若想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只有私人中學與公立的文法學校好選.

說一下我們家這邊的中學, 我們這裡的中學, 我小孩也沒念過,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好不好

我們大陸朋友的小孩剛好在念住宿私校, 真的很貴, 一個學季1萬英鎊, 一年有3個學季.

基本上我搞錯了, 之前我說英國父母不注重教育, 其實英國父母對小孩教育是很注重, 只是我們不知道人家的真正的想法

英國高中畢業時, 也要考 A level, 學生就是憑考試成績與學校成績去申請大學

英國有2400家私立中學, 有3000家公立中學, 但只有164家文法學校, 或稱文法中學, 就是 Grammar School, 文法學校學生的素質, 為何程度會這樣好, 雖然是公立中學, 但有資格用考試成績挑選學生. 英國2016年 GCSE 成績放榜, 前10名的學校, 有3家私立, 一家公立, 但6家都是文法學校

說個現成的事情, 朋友的小孩由文法學校畢業後, 後來去愛丁堡大學念醫學系. 小女考上的那家, 每年有150個學生, 今年有9個念牛津與劍橋, 是醫學系, 牙醫系與獸醫系. 這些都代表英國中學菁英教育下的優勝者, 英國只有5%約16萬人有資格念文法學校, 現在的首相就是文法學校畢業, 念劍橋大學, 然後去英國中央銀行, 她說她的成就就是因為文法學校, 所以工黨很討厭文法學校, 說應該不會念書的工人小孩, 為何只因為 11+ , Eleven Plus, 這種智力測驗, 將小孩分成會念書去念大學, 不會念書去入社會工作, 工黨想將1200多家文法學校全部砍掉變成普通高中, 但在一些城市抵擋了那時候的對抗, 所以還有164家文法學校.

所以文法學校當然有利有弊, 我女兒考的上當然是很厲害. 她朋友分數更高也很厲害. 小女考的那家文法學校, 是女校, 可以收外地生, 就是200題, 要最低120題, 女兒是144, 她朋友149

文法學校的入學考, 我女兒說考四個科目, 都是選擇題, 就是英文, 數學, 文字邏輯與圖形邏輯, 我貼題目給大家看

11+ test

我找到的題目, 但是簡體中文

1. 哈立德、杰克、山姆、雨果和阿姆里特年龄为15岁、14岁、13岁、13岁和12岁,但不是这个顺序,哈立德比雨果大两岁,杰克比阿姆里特小两岁,山姆比雨果大,问哪两人同岁?

2.
16, 17, 18, 18, 20, 19, ____ 21 23 22 20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5-11: 可怕的11+文法學校考試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5-11: 可怕的11+文法學校考試


小女的學姊, 她媽也是文法學校, 現在是醫生, 她就說她女兒有請私人家教專門教11+, 每小時2500元台幣, 還有這裡的連鎖補習班也有這種課程, 很多大陸的家長, 好像也很怕11+的考試, 還說要請家教, 還有人念私校小學後面兩年, 就是要準備11+課程, 其實我女兒與她朋友的例子, 學校11+ 教書的老師真的很重要, 因為一般小朋友不可能上這種課程, 太難了, 我們為了11+課程, 專門轉學到一家小學, 這家國小就是有不錯的課程

所以學校上課還有考古題就夠, 這樣只要5000元台幣就可以打發, 不用浪費這樣多錢, 這就是我的建議

小女要就讀的學校, 學生80%是英國白人, 只有1.5% 學生有免費午餐. 基本上就是英國白領階級家庭

以後文法學校, 可能會讓免費午餐的學生總分少10分入學, 就是小女要120分, 但低收入有免費午餐的, 就減10分110入學

1. 數學50題: 50分鐘
2. 英文50題: 50分鐘
3. 圖形邏輯50題: 50分鐘
4. 文字邏輯50題: 50分鐘

基本上真的是考學校+家長+學生, 我不諱言說這些

-----------------------

英國“小升初”壓力大 考試近乎智力測驗

在英國,相當於小學升初中的優才選拔被稱作“11+考試”,其難度令人“聞風喪膽”。隻有高分通過考試的孩子才有資格入讀教學質量明顯高出一籌的文法學校,其他孩子則隻能就讀普通公立學校或昂貴的私立學校。

英國正在展開教育改革大討論,11+考試的合理性正是熱點議題。

  模擬考試難倒成人

  這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后,倫敦東區一間教室內正舉行一場特殊的模擬考,應試者是英國教育、文學、學術、媒體界9位知名人士,面前的試卷是專門為10到11歲孩子設計的11+考試“縮水版”。

  開考前,《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馬特·拉德一臉輕鬆:自己學歷不錯,多年從事文字工作,平時愛填“數獨”,兒子們都上小學了,難道還考不過一幫11歲的孩子?

  難!這是拉德翻開試卷的第一感覺。他花了2分鐘才讀懂第1題,做到第7題時被徹底難倒。題目要求從“將椅子搬到地毯上” (Move the chair onto thecarpet)這句話所含的兩個相鄰單詞中發現一個4個字母的新單詞。Ront?Airo?Ecar?這些答案逐一出現在拉德的腦海,但都不正確。

  越往后題目越難,例如第28題:5個孩子年齡為15歲、14歲、13歲、13歲和12歲,哈立德比雨果大2歲,杰克比阿姆裡特小2歲,山姆比雨果大,問哪兩人同歲?

  此時拉德再難淡定,其他應試者書寫答案的沙沙聲、教室裡挂鐘的滴答聲和背后監考老師的目光都變得令人難以承受。他似乎真的成了個11歲孩子,隻想逃離考場。

  實際上,拉德承受的壓力遠不及真正參加11+考試的孩子們。正式考試中,孩子們將參加2輪各50分鐘的考試,每輪需完成80道考題。拉德等人則隻需參加2輪各30分鐘的考試,每輪考試答題50道。

各地11+考試的形式和及格線均有不同。在競爭最激烈的肯特郡,考試由詞匯推理、非詞匯推理和數學3部分組成。隻有答對全部420題中的360道題,才有資格入讀文法學校。若想進入最頂尖的學校,則要取得98分以上。

  重點學校“僧多粥少”

  以難度著稱的11+考試並非英國教育體系必考項目,但仍有不少家長爭先恐后讓孩子報名參考,原因在於文法學校非常熱門。

  文法學校堪稱英國公立學校中的重點中學。英國實行義務教育,孩子自4歲開始即可享受免費公立教育,到11歲左右升入中學時,有普通公立學校和文法學校可供選擇。與普通公立學校相比,文法學校在按片區分配生源的基礎上有權以11+考試自主招生,因而生源更優秀,教育質量更高。

  拉德的母校是肯特郡賈德學校,這所中學當年隻有700名學生,校園裡有寬敞的球場。30多年來,賈德學校成為附近地區最好的文法學校,連年擴招,生源爆滿。如今,全校有1000多名學生,球場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建教學樓。每逢招生時節,校長羅伯特·馬斯特斯都得絞盡腦汁控制新生人數。

  在英國,肯特郡的文法學校甚至普通中學都是最吃香的。由於地理位置鄰近,不少倫敦父母遷至肯特郡,以便孩子能夠就讀當地中學,既可逃避倫敦激烈的入學競爭,又無需繳納私立學校的高昂學費。這導致肯特郡中學教育資源愈發緊張,即使通過11+考試的一些孩子也未必能夠順利入學。

  開辦更多文法學校似乎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但情況並不簡單。

  同為公立學校,文法學校頗有“精英搖籃”的嫌疑,被指責有違公立教育的平等精神。英國目前僅存164所文法學校,且幾乎全分布在中產階級社區附近。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英國已明令禁止新增文法學校。然而,這反倒助長了家長對文法學校趨之若?。

  擴建分校引發爭議

  為緩解教育資源緊張,肯特郡教育部門宣布將在塞文歐克斯新開一所文法學校“分校”,不料在全國引發激烈討論。

  塞文歐克斯的教育情況相對特殊,是肯特郡唯一沒有文法學校的行政區。當地1100名孩子因此隻能就讀鄰近地區的文法學校,每天往返車程3小時。而附近文法學校的門檻也不低,錄取率為20%。

  在塞文歐克斯建立分校,是當地家長強勢游說的結果,也是英國數十年來第一次破例新增文法學校,因此引發的巨大爭議可想而知:如何確保不出現第二個塞文歐克斯?其他地區家長游說請求新增學校是否應予同意?

  贊同者認為,本來就不應限制文法學校發展,這是因材施教的合理體制。賈德學校校長馬斯特斯本人就是文法學校畢業的佼佼者,他說:“我的學生之所以有所收獲,是因為與能力相近者一起受教育。”

  不少家長對此表示認同,認為有文法學校這種“公立重點中學”可選擇是件好事,能夠抗衡私立學校畢業生“壟斷”社會上層的局面。

  反對者則認為,文法學校造成教育資源極度傾斜。兒童文學作家邁克爾·羅森是文法學校的激烈批評者,他說:“一旦建成這種‘優秀中心’,就會吞噬資源、才華和熱情。”

這並非危言聳聽。在爭奪教育資源和生源方面,與文法學校毗鄰的公立學校確實面臨不小壓力。

  塞文歐克斯的兩家公立學校都辦不下去,最后合並成立了一所新學校諾爾學校。該校致力提高教學質量,校長瑪麗·博伊爾堅決反對在同一地區新建文法學校,擔心諾爾學校的處境會更難。

  “智商測試”飽受批評

  對文法學校的批評主要集中於其選拔制度:11+考試。這種高難度、近似智商測驗的考試被指責是以“聰明”和“愚笨”區分孩子,難以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長期為11+考試出題的多特裡解釋,這種題型最有利於甄別孩子“吸收並加工陌生信息的能力”,而普通考試或家庭作業難以反映這種能力,“11歲孩子的詞匯推理能力與日后的學術潛力直接挂鉤”。

  這種解釋難以令所有人信服。兒童文學家羅森質疑,怎麼可能在11歲就對孩子的潛能定性?“沒被選中的孩子感覺自己是末流,這等於告訴大多數人:‘你沒通過考試,所以不配接受這種教育。’”

  然而,教育界人士仍堅持11+考試是最簡單易行的甄別孩子潛能的方法。當然,他們也意識到考試確有改進余地。“這種考試不涉及文學,沒有閱讀理解,也沒有創作性寫作,確實令人擔憂。”馬斯特斯說。

  11+考試最大的缺陷或許在於“可培訓性”,隻要接受一定時間的反復做題培訓,就能顯著提高考試成績。但馬斯特斯認為,任何考試都存在“可培訓性”,如果能夠改善試題,11+考試仍值得肯定。

  遺憾的是,現實並非如此。11+考試已經在英國衍生出一批培訓班,每小時收費50英鎊。有些孩子剛滿7歲,家長就開始為他們物色合適的培訓班。

  正因如此,英國著名私立中學、惠靈頓學校校長安東尼·塞爾登博士認為,11+考試考的不是孩子們的能力,而是“他們的學校、他們的社會階層以及他們父母的意願。”

2016-10-29 0:47 發佈
果然競爭是從小開始阿...小孩要優秀 爸媽也要跟著一起奮戰,辛苦了

yayajj wrote:
果然競爭是從小開始...(恕刪)


文法學校也是有負面消息, 有一個華人念文法學校, 功課非常好, 牛津劍橋沒問題, 但最後自殺了

還好小女和她好朋友一起考上, 也會一起上下學, 這樣至少有人可以聊天

她的學校是女校, 那我女兒以後就沒有男朋友可以交了

我女兒小學二年級就有男朋友

她哪家學校今年有9個考上劍橋與牛津, 是醫學系, 牙醫系與獸醫系. 我女兒喜歡當獸醫, 我們家也有養1隻拉不拉多與1隻傑克羅素, 等到她畢業, 12年後狗肯定都死掉了

就是有個問題, 小女的藝術細胞其實比智商細胞好很多, 她有在學鋼琴與舞台表演, 她的畫畫與捏東西也很好, 文法學校就是要升好大學, 以後除了鋼琴以外, 都沒空學.

冬天捏的雪狗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