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聞各家報導不約而同的提到「慣寶寶」一詞。所謂的「慣寶寶」,指的是:「少子化影響,每位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不過也因為太過寵溺,有半數小學學童,有『兇、挑、拗』的慣寶寶症狀,即『不知感謝、不懂分享、不做家事』,只要被大人念就會發飆……」
站在第一線的老師們越來越有這樣深深的感受很深刻。
問題是出自於哪裡?
1.當孩子犯錯時,爸爸媽媽會覺得:算了,他還小,下次別再犯就好了
2.當孩子用發脾氣表達情緒時,爸爸媽媽們會覺得:他還小,聽不懂道理
3.當全家在忙著家事時,爸爸媽媽們會覺得:算了,他還小,請他來幫忙,反而會幫倒忙
他其實都聽得懂,他其實都做得到,教他們本來就該學的事,而不是限制這他們的年齡。
如;做錯事情就要說「對不起」、得到他人幫忙就要說「謝謝」、學著幫忙家裡分憂解勞、並且瞭解體會爸媽努力賺錢的辛苦……。這絕對不是等到他們再大一點再教就可以了。
情緒穩定的孩子,通常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思慮與自律能力。看著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們幾歲的成熟度呢?
與大家分享這樣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幫助孩子們,而不是只覺得〝他還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