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分為幾部分,各位可以自行挑選需要的部分來閱讀。
其一、塵蟎的故事
其二、選擇吸塵器
其三、簡介UltraActive ZUA-3860
3.1 開箱
3.2 各種吸頭操作
3.3 清潔與收納
其四、心得報告
其一、塵蟎的故事
記得小時候和弟弟凌晨起床讀書時,他常會以噴嚏、鼻塞與鼻水來度過這段時間;也因此案頭上老充斥著通鼻藥與衛生紙團。而鼻子不適所引起的無法專心,最後總會讓苦讀教科書,變成乾脆看漫畫書。
(亂講!你鼻子好好的,不也是拿聖鬥士星矢來看?!)
媽還說,要不是擤太多鼻涕的影響,他的聯考成績應該不止於此。
而沒有這種困擾的我,卻只會嘲笑弟弟是「鼻子拱拱叫的豬」,「包水餃王」。
雖然知道這是過敏,但那個年代並不曉得來源是所謂的「塵蟎」;更不知道家裡鋪的地毯,才是真正的「致命傷」。
我發誓,如果那時知道弟弟是因為整間屋子的地毯而過敏的話;
我一定不會騙媽說每個禮拜天都有吸塵。
讓我們再來認識這種惱人的小討厭( 整理自 維基百科) :
塵蟎是種8隻腳的微小蛛形綱節肢動物,長170~500微米*,寬250~322微米,肉眼看不到。
(*微米,Micrometre是長度單位,符號 µm。1微米相當於1公尺的一百萬分之一,等於0.001公厘)
雌雄個體均為乳白色(所以才會有香灰),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2~26℃、濕度為70~80%,以人類或動物(貓、狗)脫落的皮屑、毛髮維生。
以位於亞熱帶的台灣為例,室內溫度平均約15-30℃,相對溼度約60~85%,利於塵蟎生長,亦是台灣兒童重要的過敏原之一。
台北市衛生局於2008年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過敏原檢測,塵蟎佔90.79%。
居家常見的蟎包括歐洲塵蟎、美洲塵蟎、熱帶無爪蟎、腐食酪蟎、肉食蟎等,其中以歐洲塵蟎和美洲塵蟎對人類影響最大。
而人類最主要是對塵蟎的屍體及排泄物過敏,易過敏的人接觸到塵蟎可能會發生氣喘、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
防治塵蟎可由環境管理、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三方面下手。
環境管理
a.定期清掃居家環境,選用合成纖維、蠶絲製品,避免毛類製品。定期更換寢具。
b.定期請專人清洗冷(暖)氣內部,一般在2~5年就必須清洗一次,而經常使用者必須每年清洗。
c.最好使用木板床,不要使用彈簧床、椰絲墊、海棉墊、塌塌米、浴巾被、厚的棉被、毛毯、羽毛被等,家中被子可以選擇太空被、涼被或蠶絲被;另一個方法是選用可用洗衣機清洗的被子,以便經常清洗;最好使用防蟎床套或防水的塑膠套套上床墊棉被枕頭,這樣就可以使用大多數的寢具而不會過敏。
d.使用有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吸塵器。
e.地毯易沾灰塵,需定時用吸塵器清潔,避免塵蟎孳生。
f.定期以吸塵器清潔厚重的窗簾,能清洗更好。
g.許多高階吸塵器提供專門用來清潔床墊被子及枕頭的吸頭,經常用專用吸頭吸寢具可以把內部的塵蟎灰塵吸出,臺灣將這些吸出來的東西暱稱為「香灰」。
h.若有養貓、狗等有毛的動物,把他們的毛給剪短或剃光,並以較高頻率洗澡。(而養貓狗可以幫助避免其他方面的過敏)
i.打掃時避免揚塵或者在打掃1個小時後才能進入,另外也可以幫過敏症患者帶上口罩。
j.家中擺設以簡單為原則,避免懸掛裝飾品及其他易堆積灰塵的物品,不要使用填充絨毛娃娃,衣服要收拾整齊放入衣櫃內,並關上櫃門。
k.不要使用填充類的傢具,使用皮革沙發或木製傢具。
物理性防治
l.維持居住空間相對溼度至60%以下,但過低(如低於30%)可能造成人體不適。
m.使用除蟎空氣濾淨機能去除空氣中的過敏原,也可使用可去除過敏原的吸塵器去除灰塵。
n.選用有隔離塵蟎及其排泄物效果的寢具。
o.定期曝晒寢具,以55℃以上的溫度清洗寢具,清洗寢具後可用熱烘、熨斗熨燙。
化學性防治
p.利用殺蟲劑殺蟎,或利用防蟎製劑噴於環境中。
q.噴灑益菌於環境中,分解塵蟎排泄物等過敏原和塵蟎之食物。
r.以殺塵蟎洗劑清洗衣物寢具窗簾等。
*您可以從行政院下載 居家防塵蟎手冊 來認識更多。
以上的a、b、c、k我個人就做不到,因為就是喜歡純棉與布製品的觸感。
j 也做不到,因為一天到晚買紀念品與擺飾。
至於物理性防治,大抵上只要開空調與空氣清靜機即可,不過成效並不是讓人滿意。
事實上,我們的房間還有夏普Plasmacluster空淨機和3M紫色醫療級的濾網長期駐守;
不過「好空氣」與「沒有塵蟎」並不能畫上等號。沒有主動拍打來揚起的話,塵蟎並不會被吸走啊。
而因為小寶寶的關係,化學性防治就不考慮了。
其二、選擇吸塵器
好吧,因為之前我們夫妻倆都沒有一般的過敏徵兆,所以自然不會注意這些關於塵蟎的居家細節。
但有了常打噴嚏的小寶寶後,自然就會心疼的想要改變這個現象。所以曬棉被、勤換床單、一禮拜吸塵一次…,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3領完年終獎金,我盤算著要買這些(擇一):
Adobe的修圖軟體、超合金旋風小飛俠鳳凰號、(偷)買NIKON的全幅、(偷)存錢等i phone 6上市;甚至是分期換台大綿羊。
但就在大掃除的當下,發現家裡這台用了20年的吸塵器老是故障;已經惹惱了我做家事的好心情。
這台日本原裝三菱吸塵器具有耐用、吸力大與輕巧的優點,但缺點也不少:
1.使用不便宜的專用集塵袋,而且吸力會因袋內積塵而減弱。
2.排出的氣體有臭味,後來才知道這也會造成二次汙染。
3.無專用拍打吸頭,吸棉被床單容易塞在吸頭,還得用手掰開。
4.因為馬達聲音大,所以只能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才吸塵。
因此新吸塵器要能妥善這些缺失,不過當時考慮的是電視廣告常有的日立與戴森;「Electrolux」我真的沒聽過。
但上述這些要素,仍不足以驅動我去買台貴森森的吸塵器,更何況心中的預算只落在在10K上下。
從網路上開始爬文,繼而認識伊萊克斯,其實是用「防蟎 吸塵器」這個關鍵字而來。
再加上搜尋到硬攝影網站486大大的開箱文後,漸漸有推波助瀾的功用。
但最終的臨門一腳,卻是這段描述:
「就算曝曬棉被床單,能殺死所有塵蟎好了;但牠的屍體及排泄物還是存在,而沒有除去啊!」
再加上有團購可分期的誘人折價與贈品,所以即使到了午夜仍急著下單;希望在農曆年前能收到。
其三、簡介UltraActive ZUA-3860
3.1 開箱
↑盼啊盼,在小年夜那天終於收到了。
家中窄小凌亂,要找個乾淨的背景來拍照還真是麻煩。
↑小箱子內的配件一覽,由左上至右下分別為
靜電撢、彈性隙縫長軟管、多功能方轉圓轉接頭、保證書、L彎管、三合一多功能馬鬃毛刷頭,和AeroPro地板吸頭。
↑產品保證書。
↑OK,接下來是本體部分的開箱。
↑為了追求這個免集塵袋「BAGLESS」,真是費盡心思啊。
↑歐洲製造。
↑強而有力的集塵效能、方便省時的清理(集塵盒),以及輕巧不占空間;
是外盒所強調的主軸。
↑開箱!
上層放著AeroPro電動吸頭的主要配件。
↑AeroPro軟管、 AeroPro金屬伸縮管、AeroPro智慧型強力塵蟎吸頭專用遙控把手,以及AeroPro電動除蟎吸頭。
另外還有三用小毛刷與收納架。
↑這就是最常用的狀態大合體。
其實我生活周遭很少有紫色的物體,但這種炫金紫看起來還真是高貴典雅。
↑取出集塵盒,可看到馬達濾網。
↑採渦旋式設計的集塵盒,可將灰塵與乾淨空氣分離。
而透明的設計,更可以讓人在清掃過程中,得到成就感而不乏味。
↑後面再來一張。
↑可沖洗的氣旋濾網。
上頭水龍頭的標示,是貼心的告知沖水清洗方向。
↑圖示清潔集塵盒四步驟:
1.按下釋放紐來打開。
2.將集塵盒開口對準垃圾桶倒入。
3.移出氣旋濾網與過濾椎。
4.每3~4個月或外觀有髒汙時,就要清洗泡棉了。
↑接著來看後蓋尾端的部分。
題外話,在修圖的時候,才發現穿著「簡便」的我,影像反射映在上頭。
所以趕緊修掉…不然要是被看出的話,真的會糗、到、爆!
↑打開後蓋,可看到H13的HEPA濾網。
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s),直譯為『高效率排放空氣』濾網,
是由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為濾網所設定的一個空氣過濾效率標準。
↑以下整理自 伊萊克斯官網
如果患有哮喘或過敏症,請確保您選擇的吸塵器高效密封,如此微粒便無法逃離,並配備高效微粒空氣 (HEPA) 過濾器 。
HEPA過濾器可阻擋能引發哮喘和過敏症狀的灰塵微粒,如花粉和塵蟎糞便。
HEPA 過濾器的等級越高,過濾效果就越好。
例如,HEPA 10 過濾器式可篩除 85% 的直徑在0.05 至 0.15 微米的大氣顆粒,而 HEPA 12 過濾器則可篩除 99.5%。
HEPA 13 過濾器可篩除 99.95%的顆粒。 篩除較大顆粒的程度更高。
請選擇配備有 HEPA 12 或 HEPA 13 過濾器的高效吸塵器,以確保去除空氣中的過敏原。
3.2 各種吸頭操作
↑AeroPro(非電動)地板吸頭,可由右側踏板按鈕輕鬆切換。
↑金屬底板與可伸縮的滾刷,這是毛刷收起的地毯模式。
↑毛刷伸出的地板模式。
↑二合一多功能馬鬃毛刷頭 和 多功能方轉圓轉接頭。
隙縫長軟管、靜電撢…都需要這個轉接頭。
↑毛刷狀態,可用於傢俱或是一般的電器產品。
我以為這是豬鬃,看了說明書才知道是馬鬃毛…
能配備非塑膠製品的天然刷毛,真是歐系的精品啊。
↑另一端可用於布質傢俱或是窗簾。
我用在久未清潔的米色羅馬簾上,有著驚喜的效果!
↑彈性隙縫長軟管,可清潔櫥櫃下方的空隙,甚至可應用在汽車內的吸塵。
↑靜電撢,利用旋轉摩擦產生靜電,可輕易將灰塵吸附於撢子上。
再利用這透明的集塵室與切換旋鈕,就可直接將撢子上的灰塵吸走。
↑設計很棒的三合一多功能馬鬃毛刷頭。
↑AeroPro塵蟎吸頭專用把手。
↑實際使用時是這樣握的。
由上而下分別是電源、刷毛啟動(要搭配AeroPro電動除蟎吸頭)、5段式強弱調整。
↑按了┿ ━ 之後,就可以看到吸塵器本體上有數字的段數顯示。
跟我舊有吸塵器的出風口相比,這種朝上的出風口優點是,如果不得已要讓它直立起來吸塵,
這樣才不會堵住出風口。
↑接著介紹最棒的AeroPro電動除蟎吸頭。
藉由刷毛快速轉動所產生的震動拍打,可深層清除棉被、床鋪的各種過敏原與灰塵;
同時人與寵物的毛髮也一一難逃。小朋友最愛的布偶也可以用。
↑藍色燈光亮起,表示刷毛動作開始;可由AeroPro專用把手來啟動與停止。
謝謝大野狼的配合演出。
↑當然抱枕也可以。
↑因為愛摸縐摺處與被角,這條北極熊的棉質薄被是小寶寶的最愛…
一定要加強吸塵才是!
↑30轉300秒格來看吸頭刷毛的轉動,因為一般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
↑靜電撢用在螢幕的情形。
由左而右拂過,所以右邊還一堆灰塵。
↑要不是這隙縫長軟管,天花板這個地方大概永遠也不會清掃…吧?
↑兩用小吸頭的前端可以扳成直角狀態,這樣就可以用來吸床邊或是布沙發角。
↑接著上場的是超棒的三合一吸頭,它兼具了輕巧、好收納,以及多變的功能。
有了它的幫忙,幾乎就可以完成日常的吸塵了。
這是刷毛模式,可以掃去傢俱或玩具上的灰塵。
↑冷氣機濾網尤其好用。
↑反過來就可以變成隙縫刷頭模式。
↑將間隙刷扳開來變成毛刷吸頭。
↑也可以應用在座墊上。
↑窗簾吸塵也很方便。
3.3清潔與收納
↑吸完後,我通常會清理一下這個電動吸頭。
↑把三個有鎖頭記號的卡榫扳開即可。
↑開蓋
↑取出毛刷來清潔。
↑最重要的成果驗收…
以下請自行斟酌畫面。

↑如果是集塵袋式的,這種量想必沒多久就要換了吧?
↑利用CASIO F1相機(300秒格)來拍攝集塵盒的渦流,飛揚的毛髮噁心但又有成就感。
↑放慢至600秒格再觀察一下。
↑為了畫面順眼些,特地把馬桶刷個亮晶晶…但是倒下去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只好再修圖把周圍的暗角做出來。
(水裡真的不是大便,是毛髮與灰塵的混合)
↑這是百坪豪宅一個月的量嗎?
不,這只是30坪,吸一回的成果!
這時候的小寶寶很愛看龍貓,為了跟劇中的「灰塵精靈」做區隔,
於是給牠們取名為「塵蟎壞精靈」。
↑沒關係,趕緊把集塵盒與過濾椎洗一下。
↑洗滌過…又是一條好漢。
因為構造的緣故,洗過的集塵盒可能不是那麼好陰乾。
(反正離下一次吸塵還有一個禮拜@@)
↑清潔完畢後要把吸塵器收起來了。
三用小毛刷與收納架,可以直接和金屬伸縮管組合。
↑吸塵器底部有凹槽設計,可以嵌入吸頭;十分的方便。
↑除了可以防止碰撞外,這個如金屬質感的橡皮圈「Ergoshock」,可以拉起來將軟管固定住。
↑直立方式收納。
↑橫躺方式收納,很像一台戰車。
以上簡介完畢。
(*因為陸續補圖的關係,所以相片中顯示的時間會有所出入)
其四、心得報告
1.我家真的這麼髒嗎?才過了三天,棉被又可以吸出一堆香灰!
2.使用弱段時噪音小,就算使用高段來吸,低沉的聲音還是比一般高音頻吸塵器來的順耳。
3.免集塵袋,集塵室好清洗但較不容易乾。
4.排放的熱氣無味,也不會因粉塵造成二次汙染。
5.電動吸頭超級讚,吸過的棉被與床單變舒服,木質地板與瓷磚像拖過地。(真的很神奇!)
6.(承上)可惜當初沒有以加購價多買一組電動吸頭;改天若壞了要花7000元。
7.有些重量,女孩子可能會較吃力;特別是組立電動吸頭後。
8.和原來的的相比,體積變大了,舊有吸塵器可以吸到的角落或積木,現在會比較麻煩些。
9.原本期望可以將固定每禮拜的吸塵時間兩小時降低些,卻因為更認真打掃而更延長。
10.因為渦流的關係,不知道吸入小鐵釘或是碎瓷片,會不會刮傷集塵盒?
11.真的是北歐精品,冷冽但面面俱到;簡潔卻功能強悍。
↑最後就以一張照片來做結尾:
「您犧牲了購買旋風小飛俠超合金鳳凰號來買吸塵器,謝謝爸比!」
(想像示意圖,不代表該寶寶實際立場@@)
↑等著吧其他的小飛俠!阿丁有一天會搭上的!
(圖片蒐尋自網路)
以上就是 Electrolux伊萊克斯 高效能無袋式抗敏除蟎吸塵器 ZUA-3860 的簡介,
謝謝賞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