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Electrolux 伊萊克斯 除塵蟎吸塵器 ZUA-3860




本篇文章分為幾部分,各位可以自行挑選需要的部分來閱讀。


其一、塵蟎的故事
其二、選擇吸塵器
其三、簡介UltraActive ZUA-3860


3.1 開箱
3.2 各種吸頭操作
3.3 清潔與收納


其四、心得報告




其一、塵蟎的故事


記得小時候和弟弟凌晨起床讀書時,他常會以噴嚏、鼻塞與鼻水來度過這段時間;也因此案頭上老充斥著通鼻藥與衛生紙團。而鼻子不適所引起的無法專心,最後總會讓苦讀教科書,變成乾脆看漫畫書。

(亂講!你鼻子好好的,不也是拿聖鬥士星矢來看?!)

媽還說,要不是擤太多鼻涕的影響,他的聯考成績應該不止於此。

而沒有這種困擾的我,卻只會嘲笑弟弟是「鼻子拱拱叫的豬」,「包水餃王」。

雖然知道這是過敏,但那個年代並不曉得來源是所謂的「塵蟎」;更不知道家裡鋪的地毯,才是真正的「致命傷」。

我發誓,如果那時知道弟弟是因為整間屋子的地毯而過敏的話;
我一定不會騙媽說每個禮拜天都有吸塵。



讓我們再來認識這種惱人的小討厭( 整理自 維基百科) :

塵蟎是種8隻腳的微小蛛形綱節肢動物,長170~500微米*,寬250~322微米,肉眼看不到。
(*微米,Micrometre是長度單位,符號 µm。1微米相當於1公尺的一百萬分之一,等於0.001公厘)

雌雄個體均為乳白色(所以才會有香灰),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2~26℃、濕度為70~80%,以人類或動物(貓、狗)脫落的皮屑、毛髮維生。

以位於亞熱帶的台灣為例,室內溫度平均約15-30℃,相對溼度約60~85%,利於塵蟎生長,亦是台灣兒童重要的過敏原之一。

台北市衛生局於2008年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過敏原檢測,塵蟎佔90.79%。

居家常見的蟎包括歐洲塵蟎、美洲塵蟎、熱帶無爪蟎、腐食酪蟎、肉食蟎等,其中以歐洲塵蟎和美洲塵蟎對人類影響最大。

而人類最主要是對塵蟎的屍體及排泄物過敏,易過敏的人接觸到塵蟎可能會發生氣喘、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


防治塵蟎可由環境管理、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三方面下手。

環境管理


a.定期清掃居家環境,選用合成纖維、蠶絲製品,避免毛類製品。定期更換寢具。

b.定期請專人清洗冷(暖)氣內部,一般在2~5年就必須清洗一次,而經常使用者必須每年清洗。

c.最好使用木板床,不要使用彈簧床、椰絲墊、海棉墊、塌塌米、浴巾被、厚的棉被、毛毯、羽毛被等,家中被子可以選擇太空被、涼被或蠶絲被;另一個方法是選用可用洗衣機清洗的被子,以便經常清洗;最好使用防蟎床套或防水的塑膠套套上床墊棉被枕頭,這樣就可以使用大多數的寢具而不會過敏。

d.使用有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吸塵器。

e.地毯易沾灰塵,需定時用吸塵器清潔,避免塵蟎孳生。

f.定期以吸塵器清潔厚重的窗簾,能清洗更好。

g.許多高階吸塵器提供專門用來清潔床墊被子及枕頭的吸頭,經常用專用吸頭吸寢具可以把內部的塵蟎灰塵吸出,臺灣將這些吸出來的東西暱稱為「香灰」。

h.若有養貓、狗等有毛的動物,把他們的毛給剪短或剃光,並以較高頻率洗澡。(而養貓狗可以幫助避免其他方面的過敏)

i.打掃時避免揚塵或者在打掃1個小時後才能進入,另外也可以幫過敏症患者帶上口罩。

j.家中擺設以簡單為原則,避免懸掛裝飾品及其他易堆積灰塵的物品,不要使用填充絨毛娃娃,衣服要收拾整齊放入衣櫃內,並關上櫃門。

k.不要使用填充類的傢具,使用皮革沙發或木製傢具。


物理性防治


l.維持居住空間相對溼度至60%以下,但過低(如低於30%)可能造成人體不適。

m.使用除蟎空氣濾淨機能去除空氣中的過敏原,也可使用可去除過敏原的吸塵器去除灰塵。

n.選用有隔離塵蟎及其排泄物效果的寢具。

o.定期曝晒寢具,以55℃以上的溫度清洗寢具,清洗寢具後可用熱烘、熨斗熨燙。


化學性防治


p.利用殺蟲劑殺蟎,或利用防蟎製劑噴於環境中。

q.噴灑益菌於環境中,分解塵蟎排泄物等過敏原和塵蟎之食物。

r.以殺塵蟎洗劑清洗衣物寢具窗簾等。

*您可以從行政院下載 居家防塵蟎手冊 來認識更多。


以上的a、b、c、k我個人就做不到,因為就是喜歡純棉與布製品的觸感。
j 也做不到,因為一天到晚買紀念品與擺飾。

至於物理性防治,大抵上只要開空調與空氣清靜機即可,不過成效並不是讓人滿意。
事實上,我們的房間還有夏普Plasmacluster空淨機和3M紫色醫療級的濾網長期駐守;
不過「好空氣」與「沒有塵蟎」並不能畫上等號。沒有主動拍打來揚起的話,塵蟎並不會被吸走啊。

而因為小寶寶的關係,化學性防治就不考慮了。




其二、選擇吸塵器


好吧,因為之前我們夫妻倆都沒有一般的過敏徵兆,所以自然不會注意這些關於塵蟎的居家細節。
但有了常打噴嚏的小寶寶後,自然就會心疼的想要改變這個現象。所以曬棉被、勤換床單、一禮拜吸塵一次…,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3領完年終獎金,我盤算著要買這些(擇一):
Adobe的修圖軟體、超合金旋風小飛俠鳳凰號、(偷)買NIKON的全幅、(偷)存錢等i phone 6上市;甚至是分期換台大綿羊。

但就在大掃除的當下,發現家裡這台用了20年的吸塵器老是故障;已經惹惱了我做家事的好心情。
這台日本原裝三菱吸塵器具有耐用、吸力大與輕巧的優點,但缺點也不少:

1.使用不便宜的專用集塵袋,而且吸力會因袋內積塵而減弱。
2.排出的氣體有臭味,後來才知道這也會造成二次汙染。
3.無專用拍打吸頭,吸棉被床單容易塞在吸頭,還得用手掰開。
4.因為馬達聲音大,所以只能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才吸塵。

因此新吸塵器要能妥善這些缺失,不過當時考慮的是電視廣告常有的日立與戴森;「Electrolux」我真的沒聽過。

但上述這些要素,仍不足以驅動我去買台貴森森的吸塵器,更何況心中的預算只落在在10K上下。

從網路上開始爬文,繼而認識伊萊克斯,其實是用「防蟎 吸塵器」這個關鍵字而來。
再加上搜尋到硬攝影網站486大大的開箱文後,漸漸有推波助瀾的功用。
但最終的臨門一腳,卻是這段描述:

「就算曝曬棉被床單,能殺死所有塵蟎好了;但牠的屍體及排泄物還是存在,而沒有除去啊!」

再加上有團購可分期的誘人折價與贈品,所以即使到了午夜仍急著下單;希望在農曆年前能收到。




其三、簡介UltraActive ZUA-3860


3.1 開箱





↑盼啊盼,在小年夜那天終於收到了。
家中窄小凌亂,要找個乾淨的背景來拍照還真是麻煩。



↑小箱子內的配件一覽,由左上至右下分別為
靜電撢、彈性隙縫長軟管、多功能方轉圓轉接頭、保證書、L彎管、三合一多功能馬鬃毛刷頭,和AeroPro地板吸頭。



↑產品保證書。



↑OK,接下來是本體部分的開箱。



↑為了追求這個免集塵袋「BAGLESS」,真是費盡心思啊。



↑歐洲製造。



↑強而有力的集塵效能、方便省時的清理(集塵盒),以及輕巧不占空間;
是外盒所強調的主軸。



↑開箱!
上層放著AeroPro電動吸頭的主要配件。




↑AeroPro軟管、 AeroPro金屬伸縮管、AeroPro智慧型強力塵蟎吸頭專用遙控把手,以及AeroPro電動除蟎吸頭。
另外還有三用小毛刷與收納架。



↑這就是最常用的狀態大合體。
其實我生活周遭很少有紫色的物體,但這種炫金紫看起來還真是高貴典雅。




↑取出集塵盒,可看到馬達濾網。



↑採渦旋式設計的集塵盒,可將灰塵與乾淨空氣分離。
而透明的設計,更可以讓人在清掃過程中,得到成就感而不乏味。



↑後面再來一張。



↑可沖洗的氣旋濾網。
上頭水龍頭的標示,是貼心的告知沖水清洗方向。



↑圖示清潔集塵盒四步驟:

1.按下釋放紐來打開。
2.將集塵盒開口對準垃圾桶倒入。
3.移出氣旋濾網與過濾椎。
4.每3~4個月或外觀有髒汙時,就要清洗泡棉了。




↑接著來看後蓋尾端的部分。

題外話,在修圖的時候,才發現穿著「簡便」的我,影像反射映在上頭。
所以趕緊修掉…不然要是被看出的話,真的會糗、到、爆!



↑打開後蓋,可看到H13的HEPA濾網。

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s),直譯為『高效率排放空氣』濾網,
是由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為濾網所設定的一個空氣過濾效率標準。



↑以下整理自 伊萊克斯官網

如果患有哮喘或過敏症,請確保您選擇的吸塵器高效密封,如此微粒便無法逃離,並配備高效微粒空氣 (HEPA) 過濾器 。
HEPA過濾器可阻擋能引發哮喘和過敏症狀的灰塵微粒,如花粉和塵蟎糞便。

HEPA 過濾器的等級越高,過濾效果就越好。
例如,HEPA 10 過濾器式可篩除 85% 的直徑在0.05 至 0.15 微米的大氣顆粒,而 HEPA 12 過濾器則可篩除 99.5%。
HEPA 13 過濾器可篩除 99.95%的顆粒。 篩除較大顆粒的程度更高。

請選擇配備有 HEPA 12 或 HEPA 13 過濾器的高效吸塵器,以確保去除空氣中的過敏原。



3.2 各種吸頭操作





↑AeroPro(非電動)地板吸頭,可由右側踏板按鈕輕鬆切換。




↑金屬底板與可伸縮的滾刷,這是毛刷收起的地毯模式。



↑毛刷伸出的地板模式。



↑二合一多功能馬鬃毛刷頭 和 多功能方轉圓轉接頭。
隙縫長軟管、靜電撢…都需要這個轉接頭。



↑毛刷狀態,可用於傢俱或是一般的電器產品。

我以為這是豬鬃,看了說明書才知道是馬鬃毛…
能配備非塑膠製品的天然刷毛,真是歐系的精品啊。




↑另一端可用於布質傢俱或是窗簾。
我用在久未清潔的米色羅馬簾上,有著驚喜的效果!



↑彈性隙縫長軟管,可清潔櫥櫃下方的空隙,甚至可應用在汽車內的吸塵。



↑靜電撢,利用旋轉摩擦產生靜電,可輕易將灰塵吸附於撢子上。
再利用這透明的集塵室與切換旋鈕,就可直接將撢子上的灰塵吸走。



↑設計很棒的三合一多功能馬鬃毛刷頭。



↑AeroPro塵蟎吸頭專用把手。



↑實際使用時是這樣握的。
由上而下分別是電源、刷毛啟動(要搭配AeroPro電動除蟎吸頭)、5段式強弱調整。



↑按了┿ ━ 之後,就可以看到吸塵器本體上有數字的段數顯示。

跟我舊有吸塵器的出風口相比,這種朝上的出風口優點是,如果不得已要讓它直立起來吸塵,
這樣才不會堵住出風口。



↑接著介紹最棒的AeroPro電動除蟎吸頭。
藉由刷毛快速轉動所產生的震動拍打,可深層清除棉被、床鋪的各種過敏原與灰塵;
同時人與寵物的毛髮也一一難逃。小朋友最愛的布偶也可以用。



↑藍色燈光亮起,表示刷毛動作開始;可由AeroPro專用把手來啟動與停止。

謝謝大野狼的配合演出。


↑當然抱枕也可以。



↑因為愛摸縐摺處與被角,這條北極熊的棉質薄被是小寶寶的最愛…
一定要加強吸塵才是!




↑30轉300秒格來看吸頭刷毛的轉動,因為一般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



↑靜電撢用在螢幕的情形。
由左而右拂過,所以右邊還一堆灰塵。



↑要不是這隙縫長軟管,天花板這個地方大概永遠也不會清掃…吧?



↑兩用小吸頭的前端可以扳成直角狀態,這樣就可以用來吸床邊或是布沙發角。



↑接著上場的是超棒的三合一吸頭,它兼具了輕巧、好收納,以及多變的功能。
有了它的幫忙,幾乎就可以完成日常的吸塵了。

這是刷毛模式,可以掃去傢俱或玩具上的灰塵。



↑冷氣機濾網尤其好用。



↑反過來就可以變成隙縫刷頭模式。




↑將間隙刷扳開來變成毛刷吸頭。




↑也可以應用在座墊上。




↑窗簾吸塵也很方便。


3.3清潔與收納







↑吸完後,我通常會清理一下這個電動吸頭。




↑把三個有鎖頭記號的卡榫扳開即可。




↑開蓋



↑取出毛刷來清潔。




↑最重要的成果驗收…
以下請自行斟酌畫面。




↑如果是集塵袋式的,這種量想必沒多久就要換了吧?




↑利用CASIO F1相機(300秒格)來拍攝集塵盒的渦流,飛揚的毛髮噁心但又有成就感。




↑放慢至600秒格再觀察一下。




↑為了畫面順眼些,特地把馬桶刷個亮晶晶…但是倒下去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只好再修圖把周圍的暗角做出來。

(水裡真的不是大便,是毛髮與灰塵的混合)



↑這是百坪豪宅一個月的量嗎?

不,這只是30坪,吸一回的成果!

這時候的小寶寶很愛看龍貓,為了跟劇中的「灰塵精靈」做區隔,
於是給牠們取名為「塵蟎壞精靈」。



↑沒關係,趕緊把集塵盒與過濾椎洗一下。



↑洗滌過…又是一條好漢。

因為構造的緣故,洗過的集塵盒可能不是那麼好陰乾。
(反正離下一次吸塵還有一個禮拜@@)



↑清潔完畢後要把吸塵器收起來了。
三用小毛刷與收納架,可以直接和金屬伸縮管組合。





↑吸塵器底部有凹槽設計,可以嵌入吸頭;十分的方便。



↑除了可以防止碰撞外,這個如金屬質感的橡皮圈「Ergoshock」,可以拉起來將軟管固定住。



↑直立方式收納。



↑橫躺方式收納,很像一台戰車。


以上簡介完畢。
(*因為陸續補圖的關係,所以相片中顯示的時間會有所出入)




其四、心得報告


1.我家真的這麼髒嗎?才過了三天,棉被又可以吸出一堆香灰!

2.使用弱段時噪音小,就算使用高段來吸,低沉的聲音還是比一般高音頻吸塵器來的順耳。

3.免集塵袋,集塵室好清洗但較不容易乾。

4.排放的熱氣無味,也不會因粉塵造成二次汙染。

5.電動吸頭超級讚,吸過的棉被與床單變舒服,木質地板與瓷磚像拖過地。(真的很神奇!)

6.(承上)可惜當初沒有以加購價多買一組電動吸頭;改天若壞了要花7000元。

7.有些重量,女孩子可能會較吃力;特別是組立電動吸頭後。

8.和原來的的相比,體積變大了,舊有吸塵器可以吸到的角落或積木,現在會比較麻煩些。

9.原本期望可以將固定每禮拜的吸塵時間兩小時降低些,卻因為更認真打掃而更延長。

10.因為渦流的關係,不知道吸入小鐵釘或是碎瓷片,會不會刮傷集塵盒?

11.真的是北歐精品,冷冽但面面俱到;簡潔卻功能強悍。




↑最後就以一張照片來做結尾:
「您犧牲了購買旋風小飛俠超合金鳳凰號來買吸塵器,謝謝爸比!」

(想像示意圖,不代表該寶寶實際立場@@)



↑等著吧其他的小飛俠!阿丁有一天會搭上的!
(圖片蒐尋自網路)


以上就是 Electrolux伊萊克斯 高效能無袋式抗敏除蟎吸塵器 ZUA-3860 的簡介,
謝謝賞圖。



2014-02-15 9:15 發佈
很棒圖文並茂分享, 之前也是一直決擇要買哪家品牌,

伊萊克斯算是 CP 值很高的吸塵器,

可惜看到這篇太晚了, 女王買了三菱的機器,

不過有機會下次小弟會考慮這品牌了.
最近看了一篇鼻子過敏的網文或許可作參考啊。
關鍵字:鼻子過敏本來就不是鼻子的問題,西醫跟假中醫在亂搞什麼!

to 真‧黑毛獅王 大大~

之前用的老三菱真的很耐操,
20年都還可以用.

日系與歐系都有其設計上的優點.
重點是,
只要把塵蟎壞精靈除去,
就是好吸塵器!



to 8020hk 大大~

您說到一個重點,
看到一句
"要讓孩子打針吃藥(化學性),還是用物理性的吸塵,來減緩鼻子過敏 ? "

也是讓人忍痛買吸塵器的原因.
羌蘋 wrote:
to 真‧黑毛獅王 ...(恕刪)


伊萊克斯你這台我也有買一台,不過可能太重,變成都是我在使用。老婆就只好再買一台Dyson DC48,這台重量約3860的1/3重量多一點點而已,真的是輕多了。我也是吸塵器愛好者,所以我家共5台吸塵器,一個房間各一台,客廳一台,由於客廳較髒,我都是用3860居多,畢竟他裝置容量較大,吸力上我認為較強。
但使用起來我還是認為日系設計最合台灣使用,我最喜歡使用的還是hitachi

3860他缺點我認為有幾項
1. 笨重
2. 吸口過於集中,沒對準話旁邊的灰塵不會被吸進去。
3. 吸頭國於厚大,沙發或是客廳桌底下會卡住,一定要喬桌椅。
4. 對於細部清潔他做不到,因為整個設計都是因應歐美這種大空間的,台灣大多是小住宅,東西和使用空間都不大,日本設計就很符合台灣需要。

謝謝 improvement 大大的經驗分享.

太好了,
網路上就是找不到日立,戴森與伊萊克斯的比較文,
有您的經驗,
相信可以幫助大家解惑.

請問
1.戴森噪音很大嗎? (網路爬文來的)

2.日立的拍打吸頭好用嗎? 您的型號是哪一款?
其實我當時搜尋了 "日立 拍打吸頭",但是沒有相關的開箱文與使用報告.


您說的第三點我很同意
"吸頭過於厚大,沙發或是客廳桌底下會卡住,一定要喬桌椅。"

希望日後能推出改版的薄型吸頭,以適應台灣境內的傢俱設計風與使用習慣.

至於第四點,個人的方法是要把吸頭換來換去,
三合一吸頭就很好用.

謝謝大大^^


羌蘋 wrote:
本篇文章分為幾部分,...(恕刪)




我家的後來賣掉了 ((過路財神 ~


實在好重好重 雖然他的小配件很多 有種什麼角度都難不倒他
我們還有雞毛毯子那隻 感覺就是家事服務達人在用的


他的缺點除了重就是集塵盒非常難清乾淨


其它就沒有什麼缺點了


很好用的除了可以清L形角度那隻清潔刷外 (可吸櫃子上方冷氣上面)
還有一隻彎管 ( 硬的但二側有洞 )
可以伸入床下或車底清你清不到的地方


然後電動那隻可以吸塵蟎那隻 按最強的不小心把床墊防蟎套給吸破了



羌蘋 wrote:
謝謝 improve...(恕刪)


1. 戴森噪音大不大喔,跟3860差不多吧,歐美你不要想說他會安靜,馬立強的東西基本上不太會安靜到哪。要安靜就是要密封性強,但散熱就差,很難平衡。但我說真的,戴森我個人自己感受,好用是好用,但沒到那個價值。

2. 日立我是CVSW8100T,但我是從日本帶回來,折合台幣約6700左右吧。我個人是認為我買的最棒的一次,便宜又大碗。但我沒用它來吸塵瞞,所以拍打效果我不確定,吸塵器我都是用來吸地板或是傢俱而已。

3. 吸塵器吸頭就是以日系最薄,所以日系過不去的,99%吸塵器也都過不去。所以沙發我經常在橋,不過也習慣了,反正我還是要拖地,再怎樣西還是比不上用熱水加清潔劑去拖來的乾淨。

以上回答,大家一起交流吧

to momo0214 大大~

整理一下,
所以重+難清集塵盒 是其缺點.

在下的使用習慣是直接用蓮蓬頭大力沖,
所以感覺還算方便.


to improvement 大大~

1.
再請教,
那戴森的集塵盒和3860的構造方式相同嗎?

個人覺得3860集塵盒的構造,充滿流動氣體之美.
還可以把壞精靈集中在一起.


2.
"比不上用熱水加清潔劑去拖來的乾淨"

哇,大大真用心,
在流行疾病肆虐時,
我頂多是用水神來拖地而已.
(買大桶的,拿空桶去換只要200元).

吸塵器、除濕機或是空氣清淨機的效果都很有限,還是全包式的生物性防蟎套效果最好

轉貼一下黃瑽寧醫師的五大抗蟎 實戰經驗大公開

家有過敏氣喘兒的爸媽,幾乎都曾歷經辛苦的打擊塵蟎之路。然而,無論是整理居家環境的方法,或是購買抗蟎產品的決策,你是否都做對了?就讓醫師的五大抗蟎實戰經驗,助你一臂之力。

塵蟎是一種小蜘蛛,非常非常小,直徑只有0.03公分,肉眼是不可能看得見的。台灣七五%以上的家庭存在大量塵蟎,如果將來孩子吵著要養寵物或昆蟲,可以委婉的告訴他們,其實家裡是有養寵物的,是什麼動物呢?大概養了七百萬隻的塵蟎!
這些塵蟎每天跟我們一起生活、一起睡覺。牠們賴以維生的食物,就是人類或寵物所掉落的皮屑,以及黴菌的碎片,可以說是葷素皆食。光是成年人一天掉落的皮屑,就可以養活三千隻塵蟎,這些塵蟎壽命約為兩個月,每隻約可以產下高達八十顆卵,算起來一年可繁殖上百萬隻!

塵蟎的大本營就是我們的床鋪,我們睡覺的時候除了掉皮屑之外,身體散發出來的水氣更是黴菌最愛的環境,因此塵蟎在這裡不只有「肉」(皮屑)可吃,還有「菇」(黴菌)可嘗,是大好的美食天堂。難怪床上的塵蟎量,比平常空氣中吸入的數字超過十倍有餘,足以解釋為什麼過敏的孩子「一躺上床就咳嗽」,「晚上睡覺就鼻塞」。

抗蟎經驗1: 洗床單、吸塵器,效果有限!
根據研究顯示,這個勞心勞力的洗床單方法,一點效果也沒有。原因很簡單:塵蟎一隻才0.03公分,而同樣也可以引起過敏的蟲卵與糞便,直徑又更小了。我們的床單枕頭套所使用的織布,孔徑遠遠超過這些惱人的小蟲子。當媽媽辛苦的洗烘床單,鋪上後小孩只需躺上去翻個身,塵蟎與黴菌又成群結隊的從床墊裡頭鑽出來,如雲霧般飄散在空氣中。所以只是努力換床單是白費力氣的。
那麼每天使用吸塵器清床墊呢?聽說有些吸塵器有加強拍打的功能,把塵蟎拍打出來之後吸光光,似乎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吸塵器對過敏體質的家庭是必備家電,可以減少掃地時的塵土飛揚。當然,為了完整過濾塵蟎與黴菌,吸塵器的濾網必須具備「高效微粒空氣過濾」等級(HEPA,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才足夠。但遺憾的是,就算加上拍打的功能,再好的吸塵器也只能清除床墊淺層的塵蟎,至於床舖深層、棉被胎或枕頭心,還是有成千上萬的致敏物,等著破繭而出。更令人想不到的事實是,床墊「底層」的塵蟎量,比床墊「表層」還要高出許多,這也是另一個為什麼使用吸塵器清理床鋪,對於整體塵蟎控制依然不佳的理由。

抗蟎經驗2: 被胎枕心使用高通風性的羽絨材質
市面上的被胎枕心的選擇有蠶絲材質、羽絨材質、化纖材質,至於床墊則是彈簧床、記憶床墊、泡綿材質等等。究竟哪一種材質比較防蟎?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將不同材質分別比對,所以沒辦法一一排序;但若要找幾分證據,比較有共識的應該是羽絨與化學纖維比較,羽絨材質比較適合過敏體質的家庭,也比較防蟎。
化纖材質因為容易吸收溼氣,導致細菌、黴菌、塵蟎等等微生物都在其中快速繁殖。另外化纖製程過後依然會有少許的化學揮發物質,非常不適合過敏體質家庭使用。羽絨棉被與枕頭有時候因為會有細小的羽毛飛出,刺激鼻腔造成打噴嚏,所以常常被認為不適合過敏性鼻炎的人使用,其實不然。任何人被羽毛搔鼻孔都會打噴嚏,跟過敏不過敏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羽絨的高通風性,讓裡面的水氣可以蒸散,塵蟎的含量反而遠低於化纖棉被或枕頭,而且可以持續很久。
蠶絲、羊毛等等天然材質和羽絨類似,雖然沒有研究證實這些動物蛋白絲的防蟎程度,但因為良好的通風性質,應該也是可接受的選項。泡綿和記憶床墊雖然塵蟎不容易附著,但通風性差,容易發霉。別忘了,黴菌也是造成過敏發作的元凶之一。

抗蟎經驗3: 最佳防蟎利器──全包式防蟎床套
防蟎床套的原理是藉由緊密的紡織法,將布料的孔洞縮小到0.01公分以下,不僅塵蟎的身體,連蟲卵與排泄物也無法通過。這樣一來,原本床墊的塵蟎就沒辦法再跑出來,而新來的塵蟎也無法進入床墊中,只能在床鋪表面遊走,這時候再用吸塵器把表面的塵蟎吸乾淨就搞定了!
我所描述的這種物理性防蟎床套,有分為純棉與化學纖維製造的兩種。純棉材質的觸感、透氣性都比較好,但是因為需要常清洗,所以孔洞會隨著水洗或小孩蹦跳而愈來愈大,可能兩三年就要替換。化學纖維的防蟎床套比較不易沾黏塵蟎(請注意這裡談的是床罩,跟前述討論的枕心、被胎不同),幾乎不用清洗,洗完孔洞也不易變大,但是隨著品質差異,有些產品觸感不好,睡覺翻身時會摩擦出擾人的沙沙聲,或透氣性不佳,會有悶熱的問題,購買前最好先找有經驗的朋友推薦或試用。

抗蟎經驗4: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新買的床組先套上防蟎床罩,可以有效防止塵蟎累積,比等到七百萬隻塵蟎都長出來了才來包覆會更有效果。防蟎床罩要全罩式的,不能只有半罩,否則效果會打折扣。至於其他化學防蟎噴劑或化學塗料的床罩,暫時不推薦。畢竟這些化學物質貼著我們的肌膚睡覺,會有什麼副作用實在很難評估。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以及病人的回饋,寢具包覆防蟎床罩後,對於睡眠品質與咳嗽噴涕的次數有顯著的改善。然而世界各地相關的研究結果,卻不見得都這麼的正面。
雖然研究結果莫衷一是,不過有兩個思考方向與大家分享。第一,若只是使用防蟎床罩而不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繼續吸二手菸,繼續吃零食熬夜,放任溼氣讓家裡長黴,繼續飼養寵物,那麼保證套了防蟎床罩之後,症狀不可能會有明顯的進步。第二,雖然防蟎套不見得會讓症狀完全改善,但根據研究,長期追蹤這些使用者的免疫系統,對於塵蟎過敏的程度不會再惡化,可以逐漸趨於穩定,這對呼吸道過敏的體質而言當然是件好事。

抗蟎經驗5: 室內溼度低於五十度
說到防治塵蟎,一定要記得「除溼」這個重要步驟。蟎蟲媽媽只要室內溼度超過七十度,就會快速繁殖,反之若低於五十度,牠就會脫水死亡。所以除溼的重點應該是「每天有一段時間讓室內溼度低於五十度」,而不是「從早到晚都開著除溼機,門卻開開關關,溼度老是降不下來」。
除溼時,人不要在房間裡,太乾燥的環境,會造成不適,甚至有可能流鼻血、氣喘發作。只要每天將臥房定時除溼幾個小時,確定有低於五十度,就可以。有些人的套房浴室沒有抽風設備,每次洗完熱水澡,嘩!所有的蒸汽都進到屋內,溼度馬上爆高,這也是塵蟎的快樂時光,請儘量避免。

最後提到空氣清淨機,它的主要作用是淨化空氣中的致敏微粒,例如香煙、蚊香、汽車廢氣等,並非控制塵蟎的主角。曾有家長擔憂「又是防蟎床套、又是除溼,把房子弄得太乾淨,會不會對身體更不好?」我想這是杞人憂天了。微生物包括細菌、黴菌、塵蟎、病毒等,有些是我們的好朋友,有些則不是。對於過敏體質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呼吸道已經夠脆弱了,如果再交一些壞朋友如塵蟎等,症狀只會變本加厲而不會更好。若希望孩子暴露在更多「好的」微生物環境,應該帶他們多去大自然走走,踩踩泥土,摸摸花草樹木,而不是到了郊外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碰,回家反而一直接觸塵蟎和狗毛貓毛,那就本末倒置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