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弟弟對天文還蠻感興趣的
打算12/7那個週末帶他去兩廳院看看現場表演!
沒辦法上來台北的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裡用網路看hichannel直播!
(對就是那個平常拿來看運動比賽的平台!)
覺得這個表演還蠻特別的
推薦給大家囉
下面是原始的新聞來源~~~~
---------------------------------------------------------------------------------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31128 17:38:12)今(2013)年年初,天文學家根據觀察預測,年底時北半球的夜空將會出現一顆明亮的彗星!這顆發現時命名為艾桑(ISON)的彗星,將在11月29日以極小的距離從太陽旁邊擦身而過,可能瞬間爆亮,成為350年來最為亮眼的彗星。但實際上,目前天上已經出現了四顆彗星,分別為洛夫喬伊彗星(C/2013 R1,Lovejoy)、艾桑彗星(C/2012 S1,ISON)、恩克彗星(2P/Encke),和麗妮兒彗星(C/2012 X1,LINEAR),亮度都在肉眼可見的邊緣,歷史紀錄上從沒有四顆明亮彗星同時出現,這讓2013年成了名副其實的「彗星年」! 由歷史上彗星出現的經驗可知,這種富含神秘色彩和災劫迷思的天體一旦被發現,會造成一般民眾的關切擔憂,也常成為有心人士炒作哄抬的議題。臺灣大學和科博館有鑑於此,本著推動科學文化教育、創造理性社會的理念,規劃大型戶外科學藝術舞臺劇「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結合音樂、戲劇、舞蹈,和多媒體投影特效,闡述三百年前與彗星研究密切相關的兩位偉大科學家—哈雷與牛頓—的合作,如何帶領人類社會走向理性思考的過程,以融合科學內涵和文化藝術表演的方式,為民眾解惑,也為科學結合文化的教育活動另創新猷,從而提升社會大眾的科學素養,培養社會理性態度,使科學成為公民文化的一部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孫維新館長表示,跟彗星有關的科學家我們想到的就是哈雷,和哈雷同一年代、比他稍微年長一點、兩個人的遇合成為科學史上最重要一段佳話的另一人就是牛頓。牛頓發現了光的本質並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哈雷則借用牛頓的定律推算出彗星的軌道,成功地預測特定彗星的回歸時間,解開了千年來的彗星之謎!
這齣大型戶外科學藝術舞臺劇「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即將於12月7-8日晚上7時,在臺北市兩廳院藝文廣場盛大演出,兩個晚上演出內容相同,喜愛科學和喜愛藝術的民眾,歡迎闔家前來觀賞!
從2009年開始,臺灣大學和科博館就陸續在北中南推出過三齣科學藝術舞臺劇,講述科學家的故事,皆十分受到歡迎,現場觀眾可達萬人以上。本次活動結合彗星出現的特殊天象,邀集了臺灣音樂歌舞劇年輕一代的代表性演員和歌者參與演出,並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大型投影設備,以及中華電信提供即時全球轉播的服務,相信可將此次活動的科教價值發揮到極大!
【精彩內容摘要】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自英國學成返國的年輕女高音楊令璿,客串擔任開場的序曲歌唱角色,帶出詩人徐志摩筆下的康河景色,來到牛頓就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開始了整齣壯觀的科學史詩!
年輕一代的音樂劇翹楚,皆為這齣戲劇所網羅:王柏森飾演牛頓、羅美鈴飾演哈雷夫人瑪麗、郭彥鈞飾演哈雷、璽恩飾演牛頓女友凱薩琳、羅香菱飾演牛頓母親,戴立吾飾演牛頓的助手亨佛利,另外還有葉子彥、金尚東,和蘇鈺晴等多位資深演員參與,結合國立實驗合唱團70人的全力投入,和體相舞蹈劇場的精彩編舞,在精緻投影下展現了三百多年前的英國風貌!
戲劇開始於亮麗的南天星空之下,哈雷和妻子瑪麗觀測夜空,紀錄了南天恆星的分布,卻也看到了令人擔驚受怕的彗星;而在英國一望無際的青翠田野上,牛頓悠遊於林間樹下,發現了光的本質和彩虹的原理,以及得出了萬有引力的概念;然而這段期間,正是歐洲大陸深陷煉金術迷思的黑暗時代,而英國正經歷著尊奉國王和效忠議會的軍隊之間的殊死內戰,之後倫敦就發生了屍橫遍野的恐怖瘟疫……。
1682年,哈雷前往劍橋拜訪牛頓,兩人在康河邊上抬頭仰觀彗星,這世紀的遇合,揭開了理性時代的序幕:哈雷應用了牛頓的平方反比定律,計算了彗星的軌道,準確預測這顆彗星下次將出現在1758年,牛頓則靠著哈雷的資助,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描述宇宙中所有天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開朗熱情的哈雷,和陰鬱自傲的牛頓,個性上極端不同,但是兩人完美的合作,讓驚嚇先民上千年的彗星天象,有了一個自然的解釋,今天我們能漫步星空下,享受2013彗星年四大彗星齊聚夜空的科學饗宴,哈雷與牛頓的康河漫步,扮演了關鍵的角色。12月的7日和8日,這一段過程將出現在臺北兩廳院藝文廣場上,巨大的舞臺即將被搭起,壯觀的銀幕即將被照亮!康河的水蕩漾,南天的星閃亮,都將成為這齣科學藝術大戲的一部分,喜歡科學的人,喜歡藝術的人,或者只喜歡在星空下靜靜聽聽音樂歌唱的人,到兩廳院廣場來吧!不過要記得天冷人多,請多穿衣服早點到!
【舞臺投影工程和轉播規劃】
長期致力於環境教育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為提升民眾天文知識素養,傳達宇宙永續運行理念,本次特別贊助「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戶外科學藝術舞臺劇,現場採用Digital Projection 高階投影系統,結合3片式DLP影像晶片,與整體高達4萬流明的投影畫面呈現,配合台達整合視訊系統技術能力,完整敘述故事原創的科學精神,與舞臺藝術之張力。除透過投影展現美不勝收的歐洲森林、農莊,劍橋大學的康河、三一學院;更巧妙運用視訊系統表現三稜鏡彩色光譜、三原色創造光奇蹟以及彗星流動等創新視覺新貌,達到本劇最獨特的科學內涵。
隨著科技與消費趨勢的快速演進,數位生活服務進入數位匯流時代,中華電信秉持領航國內數位匯流,全民數位生活一起走之精神,此次藉數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中華電信與科博館及臺大合作,以MOD、hichannel、Hami三平臺同步實況轉播,民眾可藉由手機、平板電腦、PC、電視等多元終端設備,自全世界各地以高畫質HD畫面同步收視,歡迎大家從全球各地即時收視!未來也可在MOD與HiNet上看到精彩重播及VOD內容畫面。
訊息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詳全文 12/7-8「哈雷與牛頓-從黑暗到光明」科學舞台劇-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128/112305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