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nt0812 wrote:
懷恩堂附設的幼稚園,...(恕刪)
沒有瞭解完整的故事,無法給予評論。
我的經驗,僅供參考,我住在小鎮,
接觸太多被踢皮球的家長,
即使是名門園所也是一樣。
一般來說,要檢測一個孩子是否有狀況,
單就一兩天,我也不敢妄下判斷,
一開始一定來自於家長的資訊,
因此,會希望家長儘量提供資訊,
包含曾經去醫院的評斷結果、過程、孩子的平常狀況。
要瞭解一個孩子的狀況,除了資運的掌握,
還得要實際和孩子接觸一陣子,
這個「時間」的判斷,無法給您正確的時間,
得看孩子實際狀況(行為、狀況的輕重差很多)
一般來說,可辨識的,一兩天就知道,
多數臨界邊緣的得花更長的時間,
一週至一個月左右可以瞭解大概狀況(跟孩子的分離焦慮經驗有關)。
通報,不要認為是嚴重的事情,
政府資源的介入,可以提供孩子更多成長與發展機會。
臨界邊緣的孩子最難判斷,
一般來說,醫生看太多嚴重的孩子,
這些孩子他們會覺得還算正常,只是發展慢一些而已!
輕微且疑似:
過動、發展較為遲緩、晃神的(注意力不集中)、閱讀障礙、亞斯伯格、妥瑞症...
因為狀況較輕微,都不是很好判斷!這一類的孩子我們都碰過。
以我的立場,會請巡迴輔導老師協助觀察、判斷,
然後再視情況跟家長溝通,或是提出建議。
基本上,我不排斥也不會害怕給予建議,
態度中肯、一切只為孩子好!!
如果家長不接受,我只能盡力溝通~~~~~
教育是良心,只能這樣子說!
但,不是每一個園所都願意這樣付出,
至於如何判斷或選擇,
只能請您多去和園方接觸、互動、溝通與瞭解!
收退費辦法,政府有規定,跟誰提出離開無關.....
祝福您能順利處理~~
至於,您的孩子,
只能從隻字片語得到的訊息,
建議,您可以多尋找相關的資訊、專業的人員、教師,
給您一些建議,
因為,您曾帶他到醫院鑑定,雖然醫院的判斷沒有問題,
但是,顯示您擔心孩子某方面的發展 - (人際互動、語言發展...?)
早些介入,對孩子幫助最大!!
碰到幾位孩子,
人際互動弱、固著性語言、視覺接觸不佳、自言自語等狀況,
都只能疑似亞斯伯格或是自閉,
父母也都很配合追蹤或是治療,
也不見得孩子本身都通報,但是絕對不要害怕面對!
黑皮~~
你可以參考看看台北市或是新北市的教育局網站應該都能找到很多訊息
身邊有認識的人的做法
是多去不同家診所排課程(大醫院不好排,復健診所較容易),空檔就帶小孩去游泳(可促進身體協調)
等狀況穩定,才去申請公幼特殊班(用診斷書可申請優先入園,會照孩子的狀況安排特殊班或普通班)
臨界的孩子,有時候很難判別
可能用A方法判別不及格,但用B方法判別卻又滑壘成功
去醫院診斷可能只花30~60分鐘,孩子不見得完全反應出本身的狀況(何況是陌生環境/人事)
而園所老師至少在一起8小時,相對觀察的更仔細
若是有經驗的,很容易發覺小孩的特別(尤其又是一群年紀相仿的孩子擺在一起)
不要生氣他們這樣說,這不也代表他們有注意到您的小孩嗎??
我倒是比較佩服老師的勇氣...
因為他們大可以直接忽視不告知...萬一錯過黃金治療期,受害最多的絕不是他們
有些事情,真的是寧可錯殺,不可誤放
dazur99 wrote:
Dear happy...不肯收,那這些小孩除了去上課治療,可以去哪裡接受團體生活的刺激?(恕刪)
據了解,北部資源比中部好很多,
園所的巡迴輔導也做的比較好,
住在中部過去曾號稱全國最大鎮的地方,
說真的,實在太被忽略了!
團體生活刺激,如果可能的話,
建議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參與一些親子可共同參加的才藝班,
園所,認真找一定找的到。
豐原,有一所認識的老師開的園所,
他們就從事融合教育,
也獲得家長們的認同,
對正常兒的正向影響也很棒~~
過去曾有一位認真付出的媽媽,
為了孩子的教育,
特別
從雲林搬家到我們鎮上,然後父親通勤上班。
除此之外,
媽媽不斷的參與各種與孩子發展的特殊教育課程,
一切只為了孩子的成長。
還帶著孩子參與馬術治療、針灸治療.....等等。
那位孩子是屬於自閉和智能方面的障礙,
後來再見到他時,進步非常非常多~~~~
只能說,事在人為!但是,缺乏資源之下......
沒有時間、金錢,孩子還是發展有限,
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我一直認為,政府真的做的太少、太少.........
黑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