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灣沒有安樂死,長期飽受憂鬱症焦慮症折磨又喪母,該怎麼結束自己的痛苦?(文稍長)

加油...生命中愛妳的人,不是不存在, 而是還沒出現...如果現在就離開了...那會失去很多生命中,體驗美好的機會

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簡單活,..樂自來...
有350萬 經濟方面應該是暫時不是太大問題

建議第一 換個醫師 (也許目前醫師不適合你)
第二 花個3~5萬出國旅遊一下 改變一下心態跟環境 當做放鬆一下也好
第三 該吃的藥一定要吃 那種藥是累積的 不是像止痛藥吃一顆就會有感覺 要連吃一星期以上才有效 而且不能停
生命有很多價值,是在你尚未看到的地方,也許當下你所接觸的環境、圈子讓你有所壓抑,但其實有更多是需要你去探索的,面對困境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處理、之後放下,試著學習去接受處理後的結果,不管好或壞,都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憂鬱症、除了藥物控制外,尚須心理建設,藥物不是萬能的,如果你心心念念都是放不下的前塵往事,那又如何跳出憂鬱,要知道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路是看你當下的決擇,好好的想想該怎麼走下去,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相信你在天上的母親也希望你過的好,你不會想讓他失望的。

至於念經不是不好,要知道、若你專心一意的在一件事上,那當下的境界能讓你暫時的忘記煩憂,專心快樂、專心工作,都是如此,以一念治萬念,你專心在念金剛經,專心在放下,就好像你面對鏡子告訴你自己你要放下一樣,久久之後在你潛意識裏就會放下的因子,慢慢你就會放下,這就好比若你拿一個喜歡的人當範例,學習他的方式習慣,久久之後你會跟他雷同一樣 (吸引力法則),這是心理學的範疇,所以念經並不壞,不過若你對念經有排斥,那試著建設你自己的心,告訴你自己這些都是你的經歷,將其變成你成長的動力,那慢慢你就會放開了。

祝福你
轉貼

「憂鬱症」不是轉念、想開一點就會好的!請理解它是種大腦出問題的生理疾病
蕭奕辰 2018-04-11 12:35


憂鬱,不是憂鬱症,兩種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當被確診為「憂鬱症」,它就確確實實的是個「生理」上的疾病。

我個人身上的「障礙」挺多的,已經被確診的有雙極性情緒障礙,或者依照派別不同:稱呼為雙相性情感障礙。以前俗稱:躁鬱症。另外,還有解離性人格障礙與性別認同障礙,俗稱「多重人格」與「我的大腦認為自己是不是男性、是女性」。但那個不在我們今天要談論的範圍內。而且我還有「思覺失調」症狀,講人話:「幻聽、幻覺。」總之,因為這些「障礙」,我的生活其實並不太好過,或許我應該改名「羅侯羅」然後搬家到印度去(苦笑)。
首先,我必須要說:「這一切跟想法無關」。「精神疾病」的「精神」這兩個字很容易誤導大家,讓各位以為有一個更高的存在,像是靈魂什麼之類的,但偽科學和宗教信仰不在學術討論範圍內。精神疾病是由於大腦和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分泌等出現了問題,但有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在相當多數的人眼中,所謂的憂鬱症,叫做「想太多」。這引發了很嚴重的後續問題。
憂鬱和憂鬱症是兩回事
憂鬱,不是憂鬱症;我再說一次:憂鬱,不是憂鬱症,兩種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一開始造成的原因是器質性還是心因性,當進入到會被確診為「憂鬱症」的範圍,它就是個是確確實實的「生理」上的疾病。
人之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大致上分為正負面等情緒,是因為大腦及其他器官分泌各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緣故,在一般狀況下,時間到了就會停止分泌,所以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同一種情緒裡面,就算你因為一個超級好笑的笑話而笑到嘴巴脫臼,你也不可能一直笑下去吧?就算你因為看了一場劇情片而痛哭,你也不可能一直哭下去吧。但重鬱症的狀況是,有關於正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機制出問題了,不分泌、或分泌量極低;然後有關於負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狂分泌,停不下來。而躁症正好相反。
因此,重鬱症患者們,像是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正面情緒,儘管我理智上完全清楚這是一件應該令我感到開心愉悅的事情,我非常清楚。但我所感受到的,只有永無止境的焦慮、痛苦、悲傷、絕望。二十四小時:隨、時、隨、地;每、分、每、秒。這跟我怎麼去想的、用什麼角度去思考的,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重鬱症的狀況是負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狂分泌,停不下來,感受到的只有永無止境的焦慮、痛苦、悲傷、絕望。

別叫憂鬱症的人想開點
我問各位一個簡單的問題,當你們看到一個小女孩,因為受傷而雙腳重殘甚至失去了雙腳,你們會責怪她嗎?你們會叫他:「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自己用雙腳爬起來呢?」或者:「你為什麼要讓自己趴在地上呢?」顯然不會,你會覺得好可憐,你會幫她,你會安慰她。但,我們常常看到……我自己本人就常常被說:「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自己好起來呢?」或者:「你會什麼要把自己困在情緒裡面呢?」
但,不存在的東西就是不存在,就像你無法要求沒有腳的人「用腳」站起來,要求沒有嘴巴的人「用嘴巴」說話。
為什麼?不為什麼,因為決定情緒的是大腦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身體出問題了,就是出問題了。再說一次,這是確確實實的「生理疾病。」
那麼,躁症呢?
除非你經歷過鬱症,否則你很難分辨出躁症。
這十幾年以來,我一直處於重鬱症的狀態下,大約一年前,狀況改變了。我突然變得有幹勁而且心情超開心,十幾年來沒這麼開心過。我馬上起了疑心。就如同重鬱症的特色是沒有任何原因沒有任何理由的長期悲痛,毫無原因突然信心十足談笑風生,對我這個習慣跟重鬱症相處的患者而言,這鐵定「有問題」。
「躁鬱症」:雙極性情緒障礙
經過醫師的確認過後,我從單極性情緒障礙變成了雙極性情緒障礙。俗稱躁鬱症。躁症加鬱症。躁症,並不是暴躁,就如同憂鬱不是憂鬱症。輕微的躁症症狀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對人們而言那是一段愉快的體驗,美好到令人難以忘懷。在躁症狀態下,我的「正向思考」會被開到全滿,所有人事物都變得有趣,我可以講出非常幽默風趣的話,想到各種好笑的梗。思考,行動,談吐,社交……任何事情都變得輕而易舉,世界美好喜悅且充滿希望。
如果說重鬱症給人的觀感是像黑洞一樣隨時隨地都充滿了負面能量,那躁症對他人而言,就是我的渾身上下充滿「正面能量」、任何事情都能「正向思考」,完完全全一整個就是「感恩讚嘆、法喜充滿」的狀態。

躁症患者給人感覺渾身充滿「正面能量」、任何事情都能「正向思考」,與憂鬱症患者正好相反。

「輕躁症」也是大腦不正常,卻反而受歡迎?!
事實上,有些人「一輩子長期持續處在」輕躁症的狀況下。這些人很受歡迎,因為輕躁症的症狀表現在外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個性很好、積極、樂觀、正向、又認真、努力」,讓人感覺與他相處是「幽默又輕鬆自在」的,因此輕躁症患者的言行舉止,被常人羨慕並且「視為應該要有的標準」,甚至加碼升級變成學校、政府、媒體、各類書籍吹捧的教條。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正面積極樂觀,是好的。
講到這裡一定會有人破口大罵:「那怎麼可能是病,你亂說」!不管是對患者自己還是親友旁人,絕大部分常人都會「堅持拒絕」接受輕躁症的症狀其實是大腦的「不正常狀態」。
因為以對於產生的結果論和對於模糊概念下的一般人而言,那沒有不良,那「很棒」。是,我知道很棒,因為我深刻體會到了那種「高度的愉悅與自信」,確實名不虛傳。但我們用一個連續性光譜的角度來看,那已經離開所謂「正常」的標準而來到了「不正常」的範圍,甚至再一步就踏入「疾病」的領域。
你可以把那些當成一個可以試看看的「理想」,因為處在輕躁狀態下確實隨時隨地幸福洋溢。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常人把那些症狀當成「正常」,當成「應該」的。所以輕躁症患者在自嗨講出來的一堆其實對他自己來說毫無意義的話,被拿來當成是至理名言,甚至是崇高價值標準。
然後,一般人再拿這些「教條」去要求鬱症患者,要患者照這樣改變想法,照這樣「正面思考」。對重鬱症、焦慮症、創傷壓力症候群等其它相類似的疾病症患而言,這些是不可能辦到的。我說過,認知歸認知,情緒歸情緒,這是生理疾病。所以這是很過分的再度傷害、三度傷害、四度傷害。

常人容易把躁症患者當成「正常」,甚至把無意義的話奉為至理名言。

我很清楚那是疾病,因為我原本就是重鬱症患者,所以我能夠非常清楚地分辨只要一從躁症狀態切換下來,我就會開始全面性檢討自己到底在發病期間講了那些話跟做了哪些決定。大家會問,幹嘛要檢討?因為開出那些支票的人「不是我」啊!躁症狀態下,我很容易決定了或答應了人家什麼的,因為我覺得是小事一件,但是在鬱症狀態下,那就變成了難度很高的「重、大、負、擔」。
一年來,雙極的情緒通常在幾天之內切換,甚至一天切換數次,最長曾經處在躁症狀態下延續過長達快一個月。接下來的慢慢黑夜,中間可能會短暫半天或一天,一定還會夾雜著半天或一天左右的躁症。如果你是在那種狀態下遇到我,那恭喜你,那你會很開心。但,別忘了絕大部分的時候,我就是個重鬱症患者。你可以遠離,可以不要靠近,但我請求你們千萬別厭惡患者。
患者們深受折磨,這是疾病,由不得患者自己的意願。
躁症狀態的我跟鬱症狀態的我,言行舉止會相反,連核心基礎價值觀都會完全相反。這真的跟想法和意志無關。想法跟意志是大腦產生的後果,大腦決定了想法跟意志。想開就會心情好?真的不是這樣。真實狀況的順序是相反的,是「大腦心情好,你感受到的結果就是自己想很開」。只是大腦非常擅於製造各種錯覺,尤其是在時間上顛倒因果順序。
從來就不是想法決定情緒,而是情緒決定想法。
這一點,我相信跟我同樣擁有雙極性情緒障礙的朋友們都能感同身受。

從來就不是想法決定情緒,而是情緒決定想法。

勸人「轉念」會讓重鬱症患者更想自殺
好,皆下來讓我們講回重鬱症。我們最常遇到的「善意」,就是叫我們要「轉念」。但上面已經有說明清楚了,那不僅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對於患者而言,該轉的念都轉過了,該想的正面思考我都想過。事實上患者之所以會崩潰,就是因為「確實經歷且體會到了不管再怎麼轉念、正向思考、想開點,就是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用處的事實」,甚至還只會越轉越糟糕,所以才崩潰,甚至自殺。
患者的想法常常反反覆覆,這就是因為疾病造成的。一般人很容易產生誤會、不諒解,甚至感到不耐煩、厭惡。另外,不少患者會有各種行的自殘傾向,這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藉由讓身體上的痛苦,去舒緩情緒上的痛苦。你或許會覺得,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嗎?老實說,以「主動舒緩痛苦」而言,辦法還真的是少之又少,而自殘是極端少數「效果卓越」的方式,所以患者才會藉由此種方式去試圖讓自己好過一點,並且發出求救訊號。
同樣的,自殺也是。自殺是為了「不要再痛苦」。請不要對患者說,你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該為身邊的誰誰誰著想這種話。這種話一講出來,我跟你掛保證,自殺機率一定大幅度提高,因為患者選擇自殺,就是為了「不再想要成為身邊親友的麻煩」、「為了不要拖累身邊的人」。
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患者「非常為身邊的人著想」,所以選擇自殺。
還有,真的請收回「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屁話。自殺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自殺若成功,「當然能夠」解決問題,而且是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解決什麼問題?解決我們身為患者,無時無刻處在永無止境的絕望悲傷痛苦中的嚴重問題。就像這篇文章所控訴的:「他們要求我們繼續痛苦,卻根本無法給我們解藥。」

請收回「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屁話,自殺「當然能夠」解決問題,而且是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

誤解重鬱症才是「最大的問題」
我講最嚴厲的:社會對重鬱症的妖魔化跟誤解,就是「最大的問題」。
講到最後,似乎有點絕望。嗯,不是似乎,而是事實上重鬱症患者就是永遠生活在這種絕望的處境當中,而社會的嚴重誤解又讓狀況變得更糟糕到幾乎無法處理。你會覺得困惑,那到底還有什麼方法。我會說:「有病,就該……」嗯,你瞭解的。在醫療方面,請尋求專業診治。
眼睛生病找眼科、肚子痛找腸胃科、感冒找耳鼻喉科、跌倒找骨科。全身上下所有器官都有生病的可能,而大腦做為人體全身上下中最精密的器官,當然也會生病,而且是非常棘手的疾病。遇到這種狀況,請找精神科和臨床心裡科。以藥物輔助心理治療是確實能夠有效「控制」病情在一個至少動態平衡的狀態,至少,還算撐得下去。
除了醫療資源,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同事等等周遭人們對於此疾病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理解到這是確實的生理疾病,你才不會說出等同於害患者去死的白癡禁句。而親友的包容與陪伴是「最重要的」。為什麼我能夠撐到今天?因為我很幸運,有我的家人在後面持續給我就醫的資金,讓我可以持續接受治療,不然這真的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長期支出。另外我身邊也有一群好朋友,不離不棄,一直陪伴著我到今日:陪著我哭、陪著我笑。在我倒下的時候拉住我,在我試圖努力站起來的時候扶著我。
陪伴,陪伴就夠了,其實什麼都不需要講,講什麼都是多餘的,與其讓狀況惡化,不如什麼都不用講。相信我,光是你願意陪伴在我們身邊,這樣對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最後,請各位務必記得:「這一切,與想法無關。」
因為,這是一個疾病。

作者│蕭奕辰
出身教師家庭,求學路途卻波折不斷。外表看起來雄壯威武,實際上卻天生體弱多病。興趣與專長和志願以及夢想都是同一組:看書、寫書、教書。學了十年的日語,生活中卻沒什麼機會能發揮;後來轉換跑道去讀刑事法,卻意外開啟了一扇嶄新的機會之窗。由於自幼飽受各種大小疾病之苦,所以人生最大的心願是這塊島嶼上的人們都能過得健康平安。

Mobile01系統服務員 wrote:
樓主 江葦 您好,
...(恕刪)


花開花落
緣起緣滅
諸法空相
每個人心裡一個夢
每個人心裡一畝田
用它來種甚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為你禱告⋯

也建議尋找專業的醫療協助⋯


眼光
可以參考傅達仁,自行搜尋

安樂死,台灣不行,不代表外國不行

不過就算去國外,也是要他們的許可吧

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

免得被說我在教人家做壞事


還有,你不是傅達仁

人家一生可是很精彩的,而且是真的活到老了
千萬別自殺啊~

投胎到台灣的機率是千分之一耶!!!

你就這樣浪費掉了!

https://www.ptt.cc/bbs/joke/M.1539675380.A.DE5.html

下輩子要再轉輪盤~

有六成的機會是中國非洲印度!

好好珍惜自己啊!!!
不要相信一堆人說的宗教,那都是假的,而且妳信了之後,也只是被那些比妳哥還可惡的人把妳錢給騙光。

提供兩點建議:
1.先把錢爽快的花光,不要留給妳哥。
2.死前先去吃喝玩樂一番,再痛快的死。

活著都不痛快了,苟延殘喘沒有意義。
其實你有空可以去醫院的癌症病房或是兒童癌症病房走走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馬太福音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以前沒進教會之前我也是一個很負面的人
自殺的想法不時都出現在我腦海裡
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讓我進了教會
我心情也開朗了很多
我跟我老婆也在教會認識,因著教會的緣故我的生活出滿喜樂
歡迎你到教會看看,上帝能幫助到我也一定能幫助到你
別輕易放棄生命

小弟我在桃園的教會,有需要可以私訊我。

(潛水了幾百年,為了樓主出來換氣)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