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小朋友太任性膽小該怎麼教

給板主~
我也是一個小朋友快6歲!!我認為孩子可以疼愛但不可溺愛~~
想撞牆~可以.請他把門撞破!!想打自己的腳~可以請他用力打!!想哭請到廁所門要關
兩夫妻不要一個心疼一個馬上抱著他哭~~
很多時候~~~我只會告知小孩"哭如果有用~你哭就好.如果沒用請想想要怎麼處理"
讓小孩有思考的空間與方式~~現在是感覺是疼愛他.但實際上是害死他
因為慈母(父)多敗兒~~~
撇除過動或精神疾病

我覺得單純就是欠"教"而已

小孩遠比你想像的還精

我女兒一歲多的時候就知道用哭來威脅大人,其實嬰兒就知道要用哭來吸引大人注意

當然大部份的父母都知道,不要一哭就抱,要觀察情況。

所以我女兒還不會走路,就知道哭到吐可以得到很大的關注(當然,吐了是我們要洗床單、擦地板)

一開始是自己哭到吐,發現一吐大人就很緊張,她立刻學會這招有用。之後只要不順她的意,哭起來就會自己用手挖,或是故意發出作嘔的動作。大概兩三次後我們就發現她會故意用這個方式來威脅大人(講好聽點叫吸引注意)

於是我們立刻想出對策,把她的床鋪上大毛巾,丟進去讓妳哭,吐也沒關係(有大毛巾擋著),吐了再來清。但就是堅決不妥協。

同時她在任性要發作前,我會問她 : 不給妳吃糖糖妳是不是要哭哭? 不然妳就哭一下吧,哭一下沒關係,但現在就是不能吃糖。

小孩子的心裡其實清楚得很,她清楚的知道她要透過耍任性的方式來得到大人的妥協,所以在她開始耍任性前就戳破她,這招效果非常好。有一半以上的機會她會收斂,而剩下一半的機會,就讓她哭。 我只花了兩個星期就讓她不再用自己摧吐的方式威脅大人。

才一歲多的幼兒就這麼精。

再舉個例子,一樣我女兒,時間來到兩歲多,兩歲的小孩更精,而且不再是需要亂槍打鳥找到能控制大人的方法,她們能透過不同的經驗去整理出新的方法。 譬如兩歲多時,她會邊哭邊吐口水,把口水抹得滿臉滿手都是。 這不是單一事件。某次她在玩口水的時候,被我們糾正不要這樣玩,很髒。她就自己把吐口水加入任性戰略裡了。而且她立刻就發現,效果不錯。

不過同樣的,大概只讓她得逞1~2次,我們就立刻發現,並做出對策。沒多久就立刻戒掉她這個習慣。

有些東西我不會強硬要求小孩要立刻改正,譬如吃手指的習慣,偶爾唸一唸,但不強硬要求她戒。譬如不喜歡穿褲子(想穿尿布,懶得自己去坐馬桶),這些我採比較放任的態度,只鼓勵,不處罰。

但有些東西我很堅持要快速改掉,譬如她在一歲多時,坐在餐桌上把腳翹在餐桌上,我給了她兩次警告,好聲好氣的說不能把腳放在餐桌上,很沒禮貌,不要再放上來了喔! 再放上來要處罰囉。然後輕輕的把她的腳收下去。第三次她再把腳翹上桌時,我就不說了,直接手指彈她的腳底板,很痛,但不會受傷的程度。她立刻就暴哭起來。當下不必安慰她,安靜,不帶脾氣的坐在旁邊等她和緩就好。再重新好好跟她說 : 腳不能翹桌上,知道嗎? 之後她無意把腳又翹上桌,我只擺出彈手指的姿勢她就乖乖收下去了,兩三次以後,再也不會把腳放桌上了。


我認為教小孩有幾個重點

1. 大人絕對不能生氣,不管是哪種教育方式,教育的當下跟事後,父母都要能控制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事後評估成效。如果大人自己在氣頭上,怎麼可能理性的分析當下使用的方法、強度,以及事後分析這樣教育的成效呢? 大人在教育小孩的當下,同時必須觀察小孩的反應,這些都必須是在理性下才做得到,大人一旦生氣,就淪為發洩了。 大人可以"假裝"生氣,用"生氣"當成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同樣必須評估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效果。總之,大人絕對不能生氣,這是最前提的條件。

2. 大人要比小孩有耐心,這跟前者其實一體兩面,失去耐心你就會生氣。而且惟有比小孩更有耐心,撐到最後的才是贏家。你絕對不能比孩子先放棄。

3. 這點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教小孩的過程就是跟小孩鬥智的過程,難道你一個幾十歲的大人了,鬥智還鬥不贏一個小屁孩?


樓主的小孩六歲了,還能不能教? 我會說,沒有不能教的小孩,只是年紀越大一定越難教,這肯定是真的。但我不認為不能教,只是會教出一個到了六歲這麼任性的小孩的家長,你說他們真的有辦法教的話,六歲以前就教好了,怎麼會教到六歲還這樣子? 教小孩不是學個一招半式就來套用在自己的小孩身上就好,每一個小孩有他自己的性格,對不同的小孩,在不同的情境跟不同的條件要有不同的方法。這必須家長用心觀察自己的小孩,當下該怎麼教。網路或書上教的方法可以多參考,但隨著每次使用這些方法,必須同時評估成效。隨著每一次的"教育",家長也不斷的教育自己該怎麼跟自己的孩子溝通。
1. 通常是他已經習慣了可以任性...沒有批評的意思, 跟每個孩子的特質, 生活環境, 主客觀因素都有關, 我很能理解, 請不必太在意一些無聊無意義的風言風語, 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 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正確方式, 如果教育那麼簡單, 世界早就大同了!!

2. 重點是如何面對你現在的問題, 讓孩子往你希望的方向走(對他的人際關係或學習也是好的)

3. 或許沒你擔心的那麼嚴重, 也許只是剛上學(之前有上中小班嗎?團體適應還好嗎?), 環境待適應, 所以他用這種方式(耍脾氣)來達到他要的結果

4. 幼兒教育真的很專業(我看過太多例子)一開始請料敵從嚴, 如果超過[常情], 請花時間跟力氣, 求助專業, 聽您的描述, 應該還不算嚴重, 但可以去尋求[情緒障礙]的協助, 有注意總比忽略的好

5. 一樣料敵從嚴!! 請問是突然變成這樣嗎? 那切記務必真的要花心思, 了解發生了甚麼是或變化, 有極少數是真的他遇到了他無法調適的原因, 自然而然用這種方式反映內心的挫折或焦慮, 有些甚至是不太好的事
我的認為先由醫生檢查後再決定怎麼做

醫生沒問題就是太溺愛了

在哭就放這讓她哭吧.也千萬不要看他

丟下一句哭完再來找爸媽

會有改善的

我兒子也快6歲了...小惡魔甦醒了
我自己兩個小孩
小孩2歲以後
我就準備一支很細的棍子(細的只傷皮肉)
剛開始犯錯,我會先口頭警告,順便講一下犯錯的點在哪裡
下次如果再犯一樣的錯
我棍子就會直接修理下去了
教久了,就不敢任意妄為
現在也比較能約束自己
棍子現在也幾乎用不到了
但棍子還是繼續擺在他們看的見的地方
時時刻刻警惕自己
小孩會試...當吵鬧有用她就會繼續此招...
按逃嗄八略去
傷害自己?
你不用等他傷害自己啊
你先一巴掌往屁股大大力八下去
再傷害自己就是不怕疼
再八下去
二次就乖了
二次還不乖...頂多就第三次
kuma00 wrote:
感謝大家的回覆其實..平時乖.(恕刪)


會壞的人,平常都是正常的,

很少一直一開始都在壞的狀態。

(用打的,只是越不怕痛而已)
除了修理,我說到答應的事,都有達到,

小孩幾乎不會失望,

所以,乖,什麼都有,炸雞...。

壞一次,就什麼都沒有,他知道拿捏。

天堂跟地獄,小孩會區分。

6歲了,很多下意識的動作,要改,

大人教法要先改。
任性膽小
表示家人太寵
肆無忌憚
裡面像條龍
外面像條蟲
長大更難教

還有
常玩手機平板
會導致個人情緒管理變差
動不動就暴衝

再不換方向
你老了會後悔莫及
"好像"就是"好像" 台灣"假大陸人"只會講"貌似" 貌似個鬼啦...... "立馬"... 馬上就是馬上 立什麼馬....
你越讓她覺得他有問題
他就越想證明他沒問題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