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用打來控制孩子吃飯
不吃 吃得慢 就打
這件事我最反對
連吃飯都沒有自由 也太沒尊嚴
吃飯是本能 餓了就會想吃
因為孩子吃的慢吃得少甚至不吃就打孩子的家長
可以捨身處地想一下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 是多大的羞辱
不想吃就收掉 想吃再來好好吃 不行嗎?
大人會餓 就等於孩子會餓嗎?
打 不過是大人圖方便而已
但是個人不信人本那套完全不能打,我家大的目前10歲小的6歲,現在只有在行為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或自己的人身安全或有重大品德問題需糾正時。
有上述行為發生時,都是場當制止,當場告訴小孩做了什麼錯事,做了什麼危險的事?不可以再發生、講了第幾次了? 之後再這麼做,就如何處罰? 程序和學校差不多(警告、記過、退學…)(國家是 罰錢、徒刑、死刑) 原理都相同,先有規範再有處罰,先糾正警告再處罰。 單單只處罰,孩子太小根本不懂為何被罰,打了也是白打,不知為何被打,沒有學習效果。
你說的鬧脾氣行為,我家孩子還小時是用耗的,例如在百貨公司看玩具不肯走,我和老婆就先走,不理他,一定距離後小孩就自己追上來了。這種賴皮的行為就是跟他耗時間,一定不讓他得逞。不然就食髓知味,來日方長了… 但務必注意小孩的安全。
我家小孩好像4歲後才較有遵從規範的概念(可能記憶體容量太小,講過沒多久就忘了),你家的還太小,打完也記不住,當88的往別處想,這是上天派來磨鍊父母的,萬一脾氣上來時就換手處理,到現在我也是常常在修正教小孩的方法,常常也是修正自己。
乖不乖評量是誰?你自己還是跟幼兒園比?
像老師都會打來告狀
然後睡覺幫他蓋被子生氣?~我只好使出十字固定~一直問他你要不要蓋被子~
他會說不要~不要~不要~大約固定3分鐘後再問一次~終於說好~
然後乖乖蓋上~繼續睡覺
我的教育方式阿公阿罵都會念
例如小孩摸插頭~一般人都會說不可以唷~會被電到
會故意讓他摸~然後真的被電到了~
只會說活該
然後沒有然後~再來都沒玩過了
玩門玩抽屜也事也是~就給他夾~
這些方式~老大都很有效~
老二就無效了~想哭就是想哭~不爽就是不爽~
只是總結這年紀大部分會"歡"都是想睡覺~
所以早上就起來騎腳踏車~爬山~
回程都睡著了
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小孩很早就去學習團體生活
這部分會有差異
有同儕一起學習你會發現小惡魔會有所轉變
表哥兒子就很乖~坐就坐~叫他喝水才喝水~說yes不能說no
這種小孩去學校會被欺負的~
我可不想教出船都要翻了還傻傻坐在位置上的小孩
分享一下整小孩的過程~
教小孩哪有對錯~溺愛才有
但是經驗未必能共通
通常也只是一種猜測
有些人知道該怎麼做
但也說不出一個道理
小孩子的成長過程
多數父母真的就只是一知半解
帶過再多孩子也不算真懂
有這些經驗過剩的言論就算了
更糟糕的是一些半桶水的所謂幼保專家
很喜歡亂扯什麼愛的
心理學真正懂的人國內實在太少
那些幼保專家也都只是學一些幾十年前的理論
實際運用上也沒什麼真正理解
然後加上一些亂說屁話的鄉民
只會一套不打不成器
與那些幼保專家正好對立
看到這種討論
我不說又對不起良心
但是這就像藍綠惡鬥一樣
意見一大堆
真正的有效的意見通常就會被因此忽略
哀~
就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兩歲與四歲完全不同
兩歲多的孩子就是愛與玩兩招
也就是說你越有時間越陪他玩
就是跟他互動
他就越愛你
他越愛你就越聽你的話
因為他會怕你不陪他玩
你如果常陪他玩
你要他聽話別搞什麼東西時
你就說那我們來玩什麼....
他就會說好
前提你就是得花時間陪他玩
再不然就是找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陪他玩
沒有其他方法
反過來說
你不陪他玩
他就不鳥你
他不鳥你就更不聽你的話
基本上說道理是沒用的
用制約手段管教與說道理要大約四歲
才會有成效
你越罵他
他就越不愛你
他就越不聽你的話
他真的太過分傷害別人
你的處罰
我是建議用限制行動的
你就把他抓住抱住不要動
大約五分鐘他就會哭到不行了
這是好動小孩最怕的
但是千萬別用東西綁
用手抱用手捉的方式也不要太兇
不然會留下陰影
因此與其你有那個空罵他打他
那不如陪他玩各種對你來說很無聊的遊戲
這時期的小孩子很皮的原因
就是無聊與好奇愛玩
不然你要他怎麼生活?
尤其是男孩子特別皮
最好就是盡量找時間出門到公園玩
帶些玩具球之類的讓他消磨體力
那邊也會有差不多年齡的一起玩
比較不會搞的家裡亂成一團
其實這沒有其他辦法
就是要撐過去
上幼稚園後就輕鬆了
很多人把兩歲跟四歲小孩看作一樣
經常聽別人對四歲小孩怎麼做
拿來對兩歲小孩這樣做
這是沒效果的
對小孩子來說
兩歲與四歲是天差地別完全不同的階段
處理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
三歲半前別動手
否則他就學會直覺的用動手來與人互動
別兇狠的罵他
不然他就學會直覺的兇狠的罵人來互動
兩歲兒只會直接學習互動而不會聽道理
有好好的被愛護
長大就學會好好的愛護別人
而且學了就一輩子不會改變
做錯誤的模範將來就會有麻煩
兩歲兒被打得越嚴重
將來他長大後用暴力解決事情的機率就越高
樓主的兩歲小孩已經會動手
就是從大人打他的行為中學來的
四歲之後如果在打罵前有先說道理
就不會有問題
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這當中的巨大差異性
結果.....
四歲開始要教規矩
到五歲如果還一直說不聽
就要加強力道變得很嚴格
到六歲之前一定要管住守規矩
所以四歲後就別讓老一輩的帶
因為會被祖父母寵壞
小學之後就會更難管教變成小霸王
但是兩歲這段時間
該怎麼寵就怎麼寵
這是完全不同的階段
對待處置方式正好完全顛倒
很多人重頭到尾只會一套
若是適度中等那就還好
若是過嚴或是過鬆
孩子就會留下心理上的缺點
真正要教導出優秀品格的孩子
還不只是這樣
必須依照上面這樣的原則
透過成長來觀察每個孩子的基本性格
來進行微調
但是大多數父母親連基本原則都不知道
只會用一些土方法或經驗想當然耳
要能夠因材施教就太強求
通常也沒那種心神
基本上來說
兩歲這階段如果小孩夠愛你
將來四歲教規矩就不用太多打罵
因為兩歲時候的陪伴
會讓小孩跟你有很深的連結
你說的話對他有很重的份量
因此事半功倍
處罰的情況會少很多
也更容易有好的互動
反之兩歲時沒什麼陪伴與照顧的話
四歲左右你就得花很多時間與小孩子說道理與鬥心機
他根本上會不太甩你
你又不愛他卻很愛說道理管教他
所以就會比較難處理
就得想出能克制他的方法
但是如果沒用教好規矩補救起來
下一個階段就更糟糕了
小學就變成小霸王且我行我素不愛唸書
很多鄉民遇到過這種小霸王
所以遇到每個父母都是強調一定要不打不成器
然後拿小霸王的種種劣行來恐嚇父母
說你如果不好好嚴格打罵就會如何如何
這就是屁話~聽聽就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