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eye0932 wrote:
我倒覺得 正體字是個藝術
想想『愛』沒有了心,還能叫『愛』嗎?...(恕刪)
愛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行皃也」。
行皃就是走路的樣子。
但,宋代鄭樵於<<六書略>>中對"行貌"是這麼解釋的 "行也 心之行也" 。
愛字本意為行走,後來因為愛沒有專門的字,也就是所謂的「同音替代」把這個原本代表行走的漢字,拿來表示喜愛的意思。這就叫假借。
你連“愛”字的本源出處,以及使用演變都不清楚,就說什麼“愛無心”,是不是搞笑了點?
愛的本意是走路的樣子,你是不是覺得再加個“辶”偏旁比較合適?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但是,繁(正)體字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傳承!
我去大陸工作過兩年,去不到一週就看懂80%的簡體(大部份口角就是有邊讀邊)、半個月左右就會寫大部分的簡體字、也順便學了拼音及筆畫輸入法(沒辦法,當地電腦鍵盤及手機都沒有我最會的注音輸入法,不得不學的情況下...很快就會了耶!不過後來第一次回台休假我帶一台筆電去,就開始恢復注音輸入法~習慣了,快多了)!
而我所帶的大陸同事都一直叫我教他她們繁(正)體字,因為她們也覺得繁(正)體字好看且較有意義!
就以"龍"這個字來說,簡體字根本就像是尤(只是多了個尾巴而且還是個中途多出來的樣子),繁體字的龍...多好看!
再以"陰"、"陽"來說,簡體字只是把月、日放旁邊,看起來也是...很奇怪!
我去廣東一些古蹟參觀看到的"古蹟"(例如:牌坊、對聯...)也都是繁(正)體字!
個人的認知是繁體字要學,這是傳承!這是驕傲!
簡體字也要學,這是現實!這是多方學習!
sola2468 wrote:
学简体字真的很实在
全世界的"华人"几乎都是使用简体字
别在那边说会写繁体自然就会简体了
我问大家,简体字你们是写得出几个
台湾未来堪虑,看看韩国,再看看自己
很可悲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靜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教育部:高考禁用繁體字,採用規範漢字
http://www.0575teach.com/wenzhang_show.asp?id=2210
hsu912174 wrote:
參考看看。簡體字不用...(恕刪)
真滑稽,你舉的這麼多例子,都是在49年前就存在了。
http://www.xiachao.org.tw/?act=page&repno=1195
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提到簡體字的溯源:以1986年新版《簡化字總表》為準,選取388個字頭(含簡化偏旁),進行簡字溯源。結果如下:始見於先秦的有49字占12.63%,秦漢的62字占15.98%,魏晉南北朝的24字占6.18%,隋唐的31字占7.99%,宋(金)的29字占7.47%,元朝的72字占18.56%,明清的74字占19.07%,民國年間的46字占11.86%,1949後的1個字占0.26%。可見,現在大陸通行的簡化漢字不是1949年後,才所謂的造出來的,這些簡化漢字是歷代字體的總結的一個方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簡體字,如「万」、「于」,其實是本字。現在以為的繁體字(萬、於),反而是後來才經過假借而產生出來的。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