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一對悲慟夫妻失去小天使的懺悔(翻身、趴睡、嬰幼兒環境安全)

我也有買百歲醫師這本書

但是我個人覺得~並非都很適用

每各寶寶個性跟成長都不同~如果都用同一種模式套用

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照書養~還是很難實行的

希望版主能節哀~也希望趕快把小天使再帶回來喔~加油

mokuli wrote:
我們家五個多月可愛的...(恕刪)


很難過聽到這樣的消息,樓主請節哀!

家中有嬰兒是趴睡習慣得話,可以聽一下我以下的建議,我的小孩是趴睡長大的,幸運的是我太太是護士,所以特別注意幼兒安全,當初因此買了透氣乳膠孔的床墊與趴睡枕,而小孩到現在也大到四歲多了,過程中一切正常,所以建議大家若是家中有相似的狀況,一定要選購必要的安全配備,讓寶寶安全成長唷!

百歲醫師 參考就好 不必盡信

雖然趴睡跟嬰兒猝死沒有直接證據 但是能避免就避免

美國跟台灣的兒科醫學會早建議一歲以下避免趴睡 建議與父母同室睡眠

http://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14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05/3/650.full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8/5/e1341.full


轉貼自台灣兒科醫學會

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預防建議

台灣兒科醫學會

制定日期:2011年11月22日

註:本建議中所列出之條文,為兒科醫學會專家根據現有的醫學證據所做出的綜合建議。此建議應根據日後更多的醫學研究發現加以修改,且不應引用這些條文作為糾紛審議之依據。


嬰兒猝死症候群在一個月以下新生兒並不常見,其發生率在2-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根據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建議,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學界對其致病機制的瞭解,始於1980年代荷蘭的流行病學調查,當時發現趴睡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的危險因素之一。雖然此事並未受到重視,但後來紐澳等國家也陸續發現趴睡是重要的危險因素,於是從1991 年開始宣導不要趴睡,結果該地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率急遽下降。美國於1992年開始建議不要趴睡,並於1994年發起"Back to Sleep"運動,同樣得到嬰兒猝死大幅減少的成果。


趴睡與嬰兒猝死之相關原因不明,但最受矚目的可能解釋是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所以發生窒息等事故時可能死於夢中,而趴睡容易導致窒息,所以應當避免。為了預防嬰兒猝死,必須排除任何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參考2011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最新建議,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下列事項以預防嬰兒猝死:


1. 一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側睡並不安全。

2. 床鋪表面必須堅實,外表可包以被單。

3. 嬰兒不可與其他人同睡,但建議與父母同室睡眠。父母可將嬰兒抱在床上餵奶或安撫,在父母要入睡前即應將嬰兒放置在其嬰兒床上,雙胞胎與多胞胎也應該分床睡眠()。下列情形是引起嬰兒猝死的高危險因素,隨時都特別需要避免:

l 父母與小於三個月的嬰兒同床睡眠。

l 嬰兒與剛剛抽菸的成人或懷孕時抽菸的母親同床。

l 嬰兒與很勞累的成人同床。

l 嬰兒與使用某些藥物(例如某些抗憂鬱藥物、止痛藥)或有藥癮、酒癮之成人同床。

l 嬰兒與父母以外的任何人同床,包括其他兒童。

l 嬰兒與多人同床。

l 嬰兒與其他人在鬆軟表面家具上同睡,例如水床、老舊床墊、沙發、扶手椅等。

4. 嬰兒床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包括枕頭、玩具枕具、被褥、蓋被、羊毛製品、毛毯、床單等。等軟的物件,嬰兒床應堅硬並蓋以被單。

5. 孕婦應接受例行產前檢查,研究顯示可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

6. 懷孕時與生產後必須避免暴露吸菸。

7. 懷孕與生產後必須避免喝酒與使用非法藥物。

8. 餵哺母乳。

9. 可考慮在睡眠時使用奶嘴,奶嘴不可懸掛於嬰兒頸部或附著與嬰兒衣物上。如果嬰兒拒絕奶嘴,則不應強迫,可在年齡稍大後再嘗試。餵哺母乳者可在已明確建立母乳餵食後再開始於嬰兒睡眠時使用奶嘴,一般於3-4週大之後。

10. 避免環境過熱。

11. 常規接種疫苗,有研究顯示可能有降低嬰兒猝死效果。

12. 不必使用市面上宣稱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用具,因為它們都沒有實效的驗證。

13. 不必使用家用心律呼吸監視器,這種器具可監測窒息、心跳過慢、缺氧等情形,但並無證據顯示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

14. 為了促進發育並避免後頭部扁平,每天可在家長監督下讓嬰兒清醒時採俯臥姿勢

15. 健康醫療工作者、嬰兒室與新生兒病房醫護人員、兒童照護提供者都需要瞭解並進行降低嬰兒猝死危險因素的措施。

16. 新聞媒體與製造業的報導與宣傳應遵循預防嬰兒猝死的建議。

17. 持續推行仰睡運動,推動民眾教育讓褓母、祖父母等照顧者均獲知相關訊息,醫護專業人員應在嬰兒出院前告知家屬這些資訊。哺育母乳之嬰兒建議於一個月已經建立母乳哺育習慣後再使用奶嘴。

這本書我也看過~
趴睡有一個重點(是用透氣的毛巾或紗布巾) 當棉被或床舖(墊)要四層
這點真的是要注意

我的寶寶也是有給他趴睡
但後來他會睡隔夜我們就沒有多要求他的趴睡或仰睡
就一直都是躺著睡


加速瞬間~眼前凝結不動的感覺
趴睡不是不行,而是周遭環境。
我試過讓我當時3個月大的女兒正趴床上。故意醃住口鼻。他就自己會轉移找方向呼吸。
為何這樣做,因為我們送托嬰,我怕萬一。所以要測試他的自然反應及訓練。
動物都有最原史的求生本能。就是怕周遭環境。
我也被棉被蓋住我家女兒而他掙脫不開而嚇了一跳過。還好當時我只是上個廁所,就聽到他在哭了。
不過太小分房睡我真的做不到。有太多危險因子存在。
書,只是參考用。他不寫神一點,有信服力一點,消費者會買嗎?
總之,祝小寶貝當個快樂的天使。
側睡枕很重要,那時我們幫寶貝用成這樣,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nie25726/5445269752/in/set-72157625799277342
旁邊用了滿滿一條一條的毛巾~~
一直等到三個月,開始用側睡枕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nie25726/5612052083/in/set-72157626481113422(兔兔)

加上我晚上三個小時就會起床一次,前五個月很重要,要側睡OR趴睡,是很重要的,要一直看著他,但累也累前七個月,你看我兒子的頭型,現在就超好看的,那是努力顧來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nie25726/6996046431/in/set-72157629617712001
希望個位媽媽們,加油~~~
嗚嗚嗚嗚...看了真傷心>.<

大人真的需要多注意一點...禁不起一次的疏忽>.<
謝謝版主分享
我女兒現在快滿9個月了
當初在4個多月會翻身時,女兒晚上都會自己翻成趴睡
幫她用成仰睡 他還是會自己變成趴睡,所以只好讓他順其自然
但是我有觀察到
平常小孩會翻的很好 頭也挺的很好
但是想睡覺的時候 頭會比較重
我常常看到她抬起頭來 然後頭重重的又躺回去
所以我就上網看很多資料
我曾經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
大約是寫說 小孩睡著後 活動能力沒有那麼靈敏
有時候可能是悶住一段時間 已經缺氧
所以他們想翻也翻不過來
所以那段時間 我都超緊張的
週遭的朋友 我老公 等等 都覺得我太緊張了
但是我就是沒辦法控制自己的
晚上一直起來 摸她的鼻子有沒有呼吸
摸不出來的時候 我就會動動他 看看他是不是還會動

希望藉這個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

從以前長輩就常因為我沒有讓小孩睡"塑型"的枕頭很怪
但我說 我怕小孩悶住 所以我很堅持
小孩現在喜歡抱著小兔子玩偶睡覺
我一定在她睡著後 把小兔子玩偶拿走
睡覺的時候 我用包巾 不怕他踢被子 不怕他會冷
前3個月包巾我都連手包起來
雖然有長輩覺得這樣我是阻礙小孩發展
但是 只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用 我覺得並沒有影響
手包起來到小孩不讓我包為止 我就停止了
這是我想到的部份
希望大家一起為自己的寶寶加油吧

這文章真的是典型的標題殺人法...
我是建議樓主改一下會好點.

樓主的悲據明明跟趴睡與百歲醫師無關,
他自己都說小孩是仰睡.
發現的時候是趴著,被子蓋著口鼻.
這根本就不是趴睡造成的.
反而還可以說成是仰睡造成的.

這樣一堆人看了標題就可以開始戰.
連內容都不看的喔?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樓主用的是什麼樣的床墊跟小被,還有就是嬰兒床的環境.
要是可以的話造福大家,貼幾張照片上來讓大家了解一下有什麼潛在的問題.

什麼都不講清楚就只是靠標題, 對大家一點幫助都沒,也只是引戰而已.



還有,樓上有人推薦什麼angel alert 之類的.
要是有人真的了解說人類窒息前的反應,
就會發現這種偵測嬰兒動態的裝置根本也沒什麼用.
因為等到它叫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請樓主別再難過了


順便呼籲一下,不管小孩會不會自己睡一張床,在他沒有自主能力從自己房屋走向大人房間時,最好,睡覺時有大人陪著

關於蓋背子,我只是蓋住肚子,就是讓小孩沒辦法這麼輕易的去移動他身上的被子


百歲醫生雖然是好,但也不適用在我小孩身上

關於頭型,我絕對相信往後是會跟移傳一樣,八九不離十,除非你跟老一輩的一樣,知道該在什麼時機幫小孩搓個圓圓頭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