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您的遭遇後只能很誠心地跟您說一聲:加油你自己一定要先加油, 才能帶著您的家庭一起走過這一段需要一起努力的過程有時大人眼中對小孩定義的乖往往是很不確實的別人不切實際的讚美也許多只是場面話罷了衷心地祝福您!加油
幫板主加油一下。同樣身為人父,我發現好多東西都是我在當爸爸之後才開始學做爸爸,對於很多事情我也無法處理到最好,但總歸一句話,當父母親的要有耐心,而且要堅強,不能先倒下投降,你帶這小朋友來到這個世上 你就有責任,我無法給與小朋友最富足的生活,但我願給與最多的時間陪伴小朋友長大,陪小朋友面對問題。板主加油,共勉之。
每個孩子都有不可預知的未來,您是個關心孩子的父親,別太自責了。相較之下,我有認識的一對父母,我們為他安排台安的課程,他們竟然推說假日好不容易要休息,不想帶孩子去看復健課程。目前他們一個孩子五歲還只會說單字,另一個兩歲的孩子連「爸爸」、「媽媽」都不會說。你真的算是有心的家長了!!
瘋狂俾斯麥 wrote:下個月的18號就是我...(恕刪) 我想現在小朋友才四歲,一切都可以來得及。我的小朋友也因為老師要求而帶他去台北一家有名的兒童評量中心去作所謂的評估。在那家中心中看到的孩子老實說,我覺得都很活潑、正常!在那裡的評估師私底下說其實學校要求送來的孩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很正常。並不是像學校所說的那麼離譜!很多是因為老師不想管,不願意花精神去傾聽孩子的話而直覺認為這孩子"有問題"!因為只要送來這評量中心!老師就覺得他的責任已經完成了,如果因為評量中心的評語而送到其他班級去。老師的會因為少一個"麻煩"的學生而更輕鬆。加上有些醫院的醫生醫德說真的~很差勁!加上便宜行事!孩子疑似有問題?!開個藥就可以完成療程!學校滿意、醫院賺錢、家長放心皆大歡喜!倒楣的是誰?就是孩子。年紀小小就要因為這些大人的一廂情願而開始吃一些不應該吃的藥!這些藥是沒問題的嗎?回想一下,十幾二十年前。我們周遭有那麼多問題孩子嗎?我們現在看到許多成功人士、他們童年經歷是不是每個都是我們心中的模範孩子?先不要忙著自責,多去問、多參考..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讓孩子和其他孩子多接觸。多去觀察孩子的表現,建立他的自信心。不要一切都想要強勢干預孩子的想法。上帝為他關一扇門,一定會為他留一扇窗。至於窗子在哪?是哪一扇窗就要你們共同去發掘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宗教是什麼?但我衷心希望上帝眷顧你們全家!
這位爸爸您可以觀察一下小丸子是不是會跟您或是夫人講他想講的話(任何話)?或是他平常就很沉默(包括對你們/家人/親人/朋友)?以前不論如何,您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要讓小丸子表現出"乖巧"的行為;出發點是好的,可能是方法沒有考慮到讓小丸子比較容易接受吧。3-4歲理論上雖然說行為模式已經接近定型;但您可以多帶他去跟一樣年紀的小孩子玩,因為小朋友跟玩伴一起的時候才會真正處在小朋友的世界,這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爸媽千萬不要去干涉小朋友之間溝通問題的行為或是方法,或是當小丸子看著你的時候,您只要在他身邊蹲下來跟他講:沒關係,小心就好/沒關係,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沒關係,XXXXXX...等等的回應,慢慢引導他願意多互動/多跑多跳,但卻不會遭到爸媽的"言語上限制",但不是說不要管他,只是要跟他"講理由",順便教他正確的方法;或許可以跟小丸子一起去摸索,但不要主導/誘導他要照你們的意思。或許您會問:我呢?我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教我的小孩?是的,我們家兩個小朋友,一個6歲一個3歲半,兩個都是皮到不行的男生;但您可以想像嗎?摩羯座A型的男生我想應該是"慢熱型"的,對一個陌生環境一定是"冷若冰山"...可以我跟我家夫人告訴自己:不要限制孩子的思想--即便他是天馬行空的亂講/亂想,我們也不會第一次就說:不對/錯/不是這樣...等等"否定式的"回答;這很難,剛開是我自己會忍不住講出來或是做出"你這樣不對"的表情跟眼神,但跟小孩子的互動不是要完全照書或是照"專家設計"的方法,你要自己找出跟小丸子最適合的方式。加油,別氣餒,小丸子還有幾十年可以走,現在就調整兩位(爸/媽)的關心方法,用引導/溝通 代替 管教/限制。從自己開始,多陪陪小丸子,觀察一下,或許小丸子只是"不願意配合",不一定是自閉的傾向。跟他溝通一下,自己的小孩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