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aminimalist wrote:
我有一個朋友生長在垃圾家庭
母親有精神病
父親長期無業,經常外遇,賭博,家暴
所以我朋友的成長過程完全是黑色的
直到他開始賺錢,一切才有了轉變。
這個朋友上班已經很累
休假時都有做不完的家事
雖然他覺得很累
但他有時覺得至少父母沒有臥病在床
想到他的晚年可能就是要照顧父母
而父母對他們自己的健康一點也不負責
難怪他一點也不快樂
好像自己的人生就是為了當父母的奴才而出生的
看到另一篇"無子嗣...."想生小孩來照顧自己老後的文章,有感而發。
一個人的人生如果被另外一個人困住,是何等可憐的事,
但是在台灣社會,這個人如果是父母, 一切又變得理所當然。
就是逃囉
這世界最厲害的招數 就是擺爛

coffeesteakxboxone wrote:
你說這個話太誠實也...(恕刪)
不好意思看到你回抗壓性太低,我認為你指那位精神科沒有同理心,把壓力事件歸因於個人上,加重病患自我不足感。
你也不需要把你所看到的精神科醫師 『類化』所有精神科醫師
專家指出憂鬱不是抗壓性低,而是抗壓力高和自己太努力,造成自己更憂鬱。
諮商師:https://inner.tw/會憂鬱是因為抗壓性低嗎關於憂鬱的迷思/
精神科醫師: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23991
以往環境都是『教我們如何獲取成功,卻很少教我們學會面對失去』
在面對失去後,卻沒有方法讓自己恢復情緒,再加上缺乏身旁支持下,你覺得日子會更好過嗎?
iamaminimalist wrote:
我有一個朋友生長在...(恕刪)
回應樓主:
在不友善家庭成長環境下,有風險讓小孩的身心不健康。
依目前你朋友狀況,代表他有方法或信念,讓自己在社會上撐下來,只不過能撐多久就不得而知。
所以你朋友在缺乏家庭資源下,他身邊的朋友,同事,另一半給予支持和鼓勵,都是很重要的。
你指說不友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心理會健康嗎?
造成不健康危險因子,家庭環境只是其中一環,其他類型要看疾病的類型,但不外乎談的是遺傳、環境。
以憂鬱為例,上面已附上『精神科醫師』連結,那邊有說明,有興趣可以點來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