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oe wrote:
還是去醫院請醫生或是...(恕刪)
沒錯,事前預防比之後懊悔好
寶寶手冊裡都有寫什麼時期該有什麼動作反應,雖然說是平均值,但也不能差太多
很多父母都不願接受自己的小孩"有可能"是生長遲緩,認為只是"大雞晚啼",往往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
我自己身邊的例子,有個表弟1歲半前還算正常,快2歲開始發現叫他沒什麼反應
我媽最先發現跟他媽說但他媽不正視問題,一直到4歲才發現不勁帶去台大看
台大醫生診斷是觀感統合有問題,但已經晚了,現在20歲了無法和人正常互動
前一陣子我太太的小孩社團就在關注此問題,有人去問了兒童治療師,內容太長且不知道可否轉載
所以挑幾個摘要如下:
1. 同齡孩子測驗中最後5%就可能是遲緩,換算成時間約慢2個月就可能是遲緩
2. 請帶去大醫院做聯合評估
3. 有輕有重,輕則影響肌肉發展,重則影響智能和社交能力
4. 如需治療請走完整個療程
5. 動作發展的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例如說小孩子會坐,但自己坐起來或父母扶著坐起來是不一樣的
6. 多爬還是比較好,但真的不爬直接走只要沒有落後就還好
版上有一篇就是發現小孩問題後積極治療且成功的案例
之前看過探索頻道有一集就是講幼兒腦部發展,結論是約3歲腦部發展就定形了,錯過的也無法補回來
而這也跟我們以前講的3歲定終身不謀而合
雖說每個小孩有自己的時程,但建議還是請參考寶寶手冊的內容
先去小兒科請教醫生 評估一下發展曲線
偏低的話再去大醫院的小兒復健科做治療
自己的經驗
家裡的老大老二雙胞胎 因為是早產 發展曲線都偏低
只是 只要其中一個學會了 另一個不用多久也跟進
有模仿的對象會快很多
有好玩的東西當誘因也有幫助
老三為了跟哥哥們玩 明天週歲大概已經可以自己走個十幾步
liu.carson wrote:
我們家的妹妹10個月...(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