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有每個人帶小孩的方式與主張,而每個小孩有不同的性格與特色,要了解這些差異是多樣性的選擇題,而不是對錯的是非題。最好的程度是善意了解別人的選擇,有同理心與欣賞他們別人的選擇與做法,並作為後續可能的參考。好的程度是包容多樣性的存在,接受別人的選擇,了解差異是對方的選擇,雖然與自己有異,但尊重。再退一步是他人怎麼做不甘我的事,也沒興趣懂,不認同也有自己的做法,道不同不相為謀。再退退一步就是直指別人與自己的認知差異不對,專注在差異點與自己的不同,強調自己做的才是對的,是最好的選擇。
各位小姐說的都很有道理只是那位小姐的先生為小兒科專業人員因為處理這件事展現"不是很專業"讓長官看不下去這禮拜上班結局很慘被長官叫去跟小護士上護理課被評說自己小孩都照顧不好還要處理別人小孩我看以後日子也不好過
flyhunk wrote:各位小姐說的都很有道理只是那位小姐的先生為小兒科專業人員因為處理這件事展現"不是很專業"讓長官看不下去這禮拜上班結局很慘被長官叫去跟小護士上護理課被評說自己小孩都照顧不好還要處理別人小孩我看以後日子也不好過...(恕刪) 小護士怎麼教的 想知道一下若小孩在公共場所吐了 應該要怎處理
看完樓主的觀念...深深覺得,樓主可惜了....花錢將孩子送給別人養,卻不知自己已經錯過許多孩子最可愛的生長階段...我寧可兩夫妻辛苦一點,兩個人錯開上班時間,輪流帶著孩子..把給保姆的費用,省下來帶著家人一起出遊...跟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不是花錢可以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