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訓練小孩尿尿嗯噁


鴻海趕快漲 wrote:
小犬目前2歲8個月,...(恕刪)


這樣很可愛呀!!!雖然抖的地方不太對~~~
這種是應該是看孩子的學習能力 慢慢交久了就會了 年齡不是最重要的
我家妹妹一歲兩個月開始訓練
到滿一歲六個月前就鮮少包尿布(睡前要求她先去尿尿)
一歲七個月後就完全沒包過了
妹妹目前四歲十個月

弟弟就....
一樣也是一歲兩個月開始訓練
白天儘量不包....可是他有時候還是會給他很豪爽尿下去地上
晚上睡前也是要求他先尿尿才睡...but...大概十來天會尿床一次
直到最近才完成訓練
弟弟目前三歲九個月

原本以為獅子座的妹妹會比較難教如廁的說
結果不到半年就搞定
反而是處女座的弟弟如廁訓練的時間長到我都有點想放棄
不過重點是教小朋友如廁要有十足的耐心
小朋友不小心尿下去也別急著罵他
先牽著他的手帶他到該如廁的地方
讓他將尿尿跟如廁的地方連結起來

小朋友不小心尿下去如果隨即發飆的話
小朋友會把尿尿跟被罵連結起來
....想尿尿會一直憋著....直到憋不住就給他尿下去(惡性循環)
以上是小弟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到你
其實訓練這種事真的滿無聊的。
小孩子有自己的時間表,他該會時,他自己就會了,根本不用訓練。

我女兒七個月時就會說要尿尿,我兒子到三歲半才學會自己去上廁所,那又怎麼樣?你覺得有哪個小孩到了七八歲還不會這件事?

同樣的事,我看到身邊有些人,拼命教小孩怪東西
『喔~你看他才三歲就會注音了耶!』 那又怎麼樣?有哪個小還到七歲還不會注音的?
『喔~~你看他才一年級就會五年級的數學了耶!』 那又怎樣?有哪個五年級的小孩不會五年級的數學?
再反過來看,到了18歲,誰不會注音,誰不會五年級的數學?而到了18歲,誰還在乎注音跟五年級的數學?

所以。讓孩子自己決定他什麼時後要會這件事吧,別那麼拼,他這一生,要拼的事多了,不差這一件。
ryocha wrote:
其實訓練這種事真的滿...(恕刪)


我也是這樣覺得!
我老婆在我女兒3歲夏天時訓練她晚上不包尿布,
過了2個多月,還是不會;
結果隔年夏天,不用怎麼訓練,她就會自己起床叫我們
帶她去尿尿,只不過是用哭的而已,哈!
還是要視每個小孩情況而定,不需過於勉強。
我兒子剛滿兩歲~~
我壓根都沒想要訓練他不包尿布~
就像我也從來沒教過他走路(他一歲才開始自己扶東西學走路)
這樣我也不知道好還壞~
我倒是記得我幼稚園甚至小一還會尿床....
那又如何?
至少我現在不會~
我姪女當時一歲多吧,學一起玩的姐姐(我外婆家的)尿尿,
她就學會了,只是她是蹲在庭院= =

結論是有同伴帶的話,好像比較快
ryocha wrote:
其實訓練這種事真的滿無聊的。(恕刪)
+1
又不是貓狗,訓練這2字實在是有點...

很多事情老一輩的怎麼做不代表一定都正確,要想想看為什麼要這樣做?
以前的人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帶去噓尿尿,這其實就跟訓練貓狗一樣,用的是連結法,連結"噓"跟"尿尿",再加上給一些鼓勵,久了就可以變成反射動作。

以前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個人的解讀是,以前沒有紙尿布,用布尿布包要換的很勤,要不然容易得尿布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盡可能早點訓練尿尿,這樣就可以不包尿布,減少洗尿布次數跟得尿布疹的機率。

我不贊同這種做法,畢竟動物才需要"訓練"、而"人"需要的是"教育"!
我大兒子在1歲多的夏天做過一次測試,用學習褲,不停的跟他講尿尿要去廁所喔,結果成效很差,不到半天就把6件學習褲尿光了,大約一個禮拜我就放棄了,因為到後來連去廁所他都反抗,所以我就不勉強了。第二年夏天再度測試,結果幾天就OK了,應該是心理、生理機能都OK了吧。

我兒子現在3歲多,晚上睡覺還有包尿布,隔天早上醒來有尿濕的機率很低,1年不到10次吧,但是我還是給他包著,因為我問過他要不要穿內褲睡覺比較舒服,他說不要,那我也不勉強,畢竟還是有尿濕紀錄,再觀察個半年再說,假如未來半年都不尿濕的話,那晚上也可以不用包了。

大小包的娘 wrote:
後來我就不勉強她,經過了4個月後,我大女兒某天洗完澡還光著身體時,突然甜甜的跟我說媽咪我想噓噓~就自己跑去坐在馬桶上尿尿了...(恕刪)


我也是覺得時間到了小孩子生理上控制能力足夠時,他們應該很快就會學會自己大小便。我的小孩子包尿布到兩歲多,某天托兒所老師說要給他開始訓練自己料理大小便。

頭三天帶回來了好幾條尿濕的褲子,一個星期後老師就說"訓練完成"。對我們家長來說,這真是無痛訓練啊(根本不用我們訓練....)。從我們的觀察來看,生理成熟加上同儕壓力應該是讓他能迅速脫離尿布的主因。尿濕褲子一定會被班上同學嘲笑,兩歲小孩已經有自尊,懂得面子了....
ryocha wrote:
同樣的事,我看到身邊有些人,拼命教小孩怪東西
『喔~你看他才三歲就會注音了耶!』 那又怎麼樣?有哪個小還到七歲還不會注音的?
『喔~~你看他才一年級就會五年級的數學了耶!』 那又怎樣?有哪個五年級的小孩不會五年級的數學?
再反過來看,到了18歲,誰不會注音,誰不會五年級的數學?而到了18歲,誰還在乎注音跟五年級的數學?

所以。讓孩子自己決定他什麼時後要會這件事吧,別那麼拼,他這一生,要拼的事多了,不差這一件。
這件事我是抱持著跟樓上相反的觀點。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零歲教育理論?(最有名的就是德國人 卡爾威特)以下是我個人的解讀,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人為什麼會有智力高低的差別呢?
這個理論的基本論點是:
1. 智力的高低是由腦部細胞鏈結的數量決定。
2. 每個人的腦細胞都一樣多
3. 每個人剛出生時,腦細胞的鏈結都是一樣多的(要說是零也可以,反正就是人生而平等就是了)。
4. 腦細胞的鏈結是經由刺激而產生,什麼樣的刺激呢?任何寶寶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做的任何動作...等等都會形成刺激。
5. 這個鏈結產生的過程在3歲達到90%,到6歲達到99%。

這個理論我不知道是否為真,但是我認為在邏輯上是合理的,至少提出了一個對於智力形成的觀點,所以我在實行零歲教育,並不是為了造就天才,只是為了善盡一位做父親的責任而已,既然生了他,有機會讓他智力高一點,自己就辛苦一點吧,即便都沒效果,也沒損失,是吧。

我大兒子3歲多、小兒子1歲多,為了達到多元刺激,在家裡我會盡量播放音樂,古典樂、兒歌為主,我也不會禁止小孩看電視,因為這也是刺激的一種,但是我會控制好時間。可以的話我都盡量會帶他們外出,因為畢竟家裡太侷限了,可以看的、玩的、聽的東西都有限,到外面的花花世界才比較多元。

我會去住家附近各個不同的公園,因為走的路線不同、遊樂器材不同、花花草草也不同,光滑梯就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有直的、有旋轉的、有管形的、有寬幅的,不同的玩法就有不同的刺激。通常我會用走的,我老大的體能已經被我訓練的很好了,走個1、2個小時沒問題。老二還小的時候我用背帶背,現在則是推車或是也用走的,走累了我就抱他一下。也會搭公車或捷運,也去搭過淡水渡輪,反正多元刺激嘛!

樓上講的"拼命教小孩怪東西",當然我也有在做,因為那也是刺激的一環,不過不需要"拼命"就是了。
還好之前買到了一套還不錯的圖卡,花了不少錢,但卻省掉了自己製作圖卡的功夫,我就是每天不間斷的輸入(input),一次花不到5分鐘,他們有專心看也好、心不在焉也罷、反正都是一種刺激(聽到跟看到),填鴨式的好處就是這樣,久了就會印在腦海裡。

最後再回答一下樓上的疑問,重點不在他3歲會不會注音,而是在於"注音"是國字發音的基礎,越早讓寶寶接受這個聲音的刺激越好,至於教其他的東西(國字、數字、英文等等),重點也都不是要提早學會,而是要提早刺激(3歲前),不是要他學會、而是要他受到聽覺與視覺的刺激。

至於成效如何,我不知道,因為這是一個無法驗證的實驗(沒有對照組,這世上也沒有一模一樣的2個小孩讓你去試驗,對吧?),反正我也不預設立場,也沒有任何期望,就是盡量做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