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歲半在少年感化院度過的......
一般父母早就放棄了.
年輕時曾有一段荒唐人生的他,十四歲到十六歲半的時光是在感化院裡度過的;踏出感化院之後,總是遭人指指點點.....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B9%E8%A1%8D%E6%A8%91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VqJ7cepjSBEJ:https://blog.xuite.net/wuyunhua333/twblog/134897115-%25E5%25B0%25B9%25E8%25A1%258D%25E6%25A8%2591%25E7%259A%2584%25E5%2586%2592%25E9%259A%25AA%25E6%2588%2590%25E5%258A%259F%25E5%25AD%25B8+&cd=17&hl=zh-TW&ct=clnk≷=tw
但比例上,到底是好學校出好學生跟出爛學生的比例哪個高呢?
想一下應該就知道了。
還有,當然有些學生在不好的環境也很能自動自發,
或是家庭教育很成功,所以都沒變壞。
但這個比例又有多少呢?
一班非常自動自發的頂多幾個吧?其他的幾乎都是一般的學生(不好也不壞)。
而這些一般的學生,其實是很受環境跟風氣影響的...
如果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能提供比較好的環境,
在風氣比較好的學校,應該是不會有壞處啦。
但要通車很久,排除萬難擠進明星學區...又是另一番考量了。
我本身也為了孩子學區費了點心思,雖然不是中正、敦化等級的明星學校,
但現在讀的學校也是北市額滿學校,
通車20分鍾,捷運不用換車,我已經覺得很不錯了。
只要自己會教,學區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到頭來發現太看得起自己了

孩子日後一周有五天需要9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學校
扣掉你下班和加班的時間,小孩補習或才藝班
可以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
周末你還要加班,或是只想耍廢放鬆
小孩又想和朋友出去玩
漸漸同儕的比重性就會勝過家庭了
要是你問的太多,孩子還會嫌煩
提醒擇友注意事項,還會被討厭,認為在嫌棄他的朋友
然後親子衝突劇增
但如果你選了好的學區
某部分你也篩選了孩子的交友範圍
好像也不用過於煩惱和擔心走得太偏XD
人家說孟母三遷
我以前真的不懂大在想什麼
但現在反而很感謝~
但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自由選擇學區
如果願意多撥點時間陪伴與了解孩子
找到溝通管道
其實也能大大降低孩子走偏的機會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