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的方法本來就是二極的爭議,並不意外。第一胎也是照此書養,作息果然規律。而某樓說的是為了自已可以睡好覺,這應該是照百歲養的副作用吧!呵呵!其實主要是寶寶有規律生活,成長會比較好。但個人經驗覺得此法日後會有些副作用,等孩子大些就知道了,再此不多說。現在老婆又有第二胎了,我想出生後還是會照百歲的精神培養作息,至於內容方式,可能還是要修正一下下了。
我覺得百歲之所以受爭議,應該是當初這本書的書標下得太驚悚了,譬如「妳今天不讓寶寶哭,寶寶明天就讓妳哭」或是書中大量用「訓練」一詞,都容易讓人覺得反感。但後來我自己帶的結果發現,這本書的重點,主要就是調整寶寶作息這一件事而已,當然啦,如果自己沒有用這套方法來帶,沒有深刻體會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我也不怪那些反對派啦,反對的當然會有很多理由,(某樓連擾鄰這句話都出來了)但我開版的用意主要是分享,若是想用這套方法,就可以看看我的心得,如果覺得這方法不適合,那也就請移駕至別處囉。畢竟仍舊是有很多父母因為這套方法受益,並把小孩養得健康又活潑。這也是事實。
樓主的用心給您小兒目前3.5歲(老三)出生後 我就變為全職奶爸了.大女與小兒相差12歲,當中也累積了很多育兒經驗.關於百歲 現在我是持反對意見,這本書會誤導很多新手媽媽.百歲醫生 超級保母育兒通 超級嬰兒通...等很多書籍,只要參考就好 千萬不要認真.寶寶個性千百種,遵循寶寶自然的發展,給予更多的愛與關懷 才是最正確的.滿周歲了應該給孩子吃固體食物,多咀嚼孩子會更聰明.給樓主一個建議 "盡信書 不如無書" .忘了 百歲育兒 您的孩子會更優秀
我是4個月的新手爸爸, 經過了小孩滿月前的熊貓眼生活之後決定開始依百歲醫生的方法來帶我家小孩, 所以特別來分享一下,也謝謝樓主的這棟樓, 很仔細的分享了她的教養心得, 讓其他的爸爸媽媽可以參考很多人(包括這棟樓的某人)似乎都認為百歲法就是半夜讓小孩哭不管他我不知道這樣批評的人是否有認真的看過百歲醫生這本書基本上依這個方法訓練完成的小孩, 半夜根本不會哭啊....每天晚上9點半丟到小床, 再來就是第2天早上8點半了(我有裝嬰兒監聽器, 所以不可能沒聽到)我們是住在500戶以上的大社區, 鄰居媽媽看到我推小孩出門還嚇到她以為我太太和小孩目前是住在娘家當然, 新生嬰兒哪個不哭, 但是我們並不是放著小孩哭去"擾鄰"而不去管她這整個訓練的最主要重點是"規律生活"小朋友知道等等就會有大人來抱等等就是喝奶時間了等等要洗澡了等等就是要乖乖睡到早上了當小朋友吃飽了睡飽了洗澡洗乾淨又換上了新的尿布, 她生活的各個需求都被滿足了她又何必哭??實施的第一天我們開始固定早上第一餐的時間, 就算她在睡覺也要叫醒她來喝奶喝完也跟她玩一下, 累了就丟回小床去睡覺, 把門關起來讓她知道現在該小睡了4個小時以後再叫醒她喝奶很神奇的, 當天晚上她就睡了將近5小時才起來討奶喝(我們沒有放著讓她哭喔, 沒人叫你一定要用方法1, 方法2和方法3一樣能做到)到第三天, 小朋友就自然睡過夜了現在的她剛滿4個月, 每天笑容滿面除了前一陣子洗澡手滑害她滅頂之外(是我的錯, 不夠專心, 好爸爸請不要學)我已經非常久沒有聽到她哭了保母也說沒帶過這麼愛笑又生活規律的孩子現在每天下班回家就期待幫她洗澡(其實應該是玩水XD)餵完睡前奶後幫她拍拍隔, 給她來個愛的抱抱,丟到小床她就會抱著心愛的小海馬睡去了~~隔天早上起床, 若他還沒醒, 我會輕輕的拉開窗簾等10分鐘後再進房間,迎接我的, 是一個世界上最迷人的笑容(最近還會笑出聲了)若她已醒, 也不會哭鬧會自己在小床上玩耍, 乖乖的等大人來抱因為她知道等等就可以吃早餐囉規律生活的她, 發育也非常好,4個月的身高是在97百分位, 體重也在85百分位之間目前不曾生過病因此, 我十分推薦百歲法給被熊貓眼纏身的父母們這不是要你不理孩子, 不是要你放給他哭而是要你幫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小朋友能睡就能吃->吃飽才有力跟你玩->能玩才會累->會累才會去睡)讓他清楚的知道等一下會發生什麼事, 他自然會很有安全感囉
darkhell wrote:我是4個月的新手爸爸...(恕刪) 這位爸爸所言甚是...小孩的需求都被滿足了,也沒什麼機會哭了我家寶寶出生一個多月後,也很自然的一覺到天亮何來半夜擾鄰的困擾?小嬰兒也是人...尤其他正在慢慢成長,適應這個世界本來就應該幫助他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試想..如果小嬰兒生活日夜顛倒...日子久了,負責照顧父母親怎受得了?每個父母都有為小孩建立生活習慣的責任不見得哪個派別的方法就是最好...樓主只是分享他的育兒心得不需要去批評...
很佩服發文樓主媽媽的用心,很可以看得出她為孩子的付出。百歲派大概算是現在台灣育兒書籍中的顯學,甚至也在許多網站上,是主流的聲音。自己跟老婆剛好都算是半個醫學+心理+教育圈的人,我們之前也研究過百歲,不過自己的三個小孩,都不是採取百歲的方式。個人的觀點:1.非常認同之前有人說的,每個小朋友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即使是我自己的雙胞胎,很可能的同卵的情況下,也非常的不一樣,為人父母的最重要任務,就是為自己的小朋友找出適當的養育方式,不太可能有一以貫之的萬靈丹。2.百歲很適合外國人,尤其是職業婦女,剛好自己小孩的媽媽是全職母親,本身也有護理+教育背景,所以反而比較偏愛國內兒科界前輩黃富源兒子所寫的書,我們是覺得更貼切於身為台灣社會文化中的我們(指我跟我老婆。)(其實我自己小時候也是黃富源醫師的病人)3.適度的養成規律的作息,的確對小孩與大人都是好的。小孩雖然本身個性不同,但都像張白紙,擁有很高的可塑性,所以要「訓練」(或說調整、養成習慣也好),本來就並不困難,不論是夜奶、啼哭。不過心理學中也有一個名詞叫「習得無助感」,經過「習得無助感」訓練的小孩,看起來也會很乖很好帶,但是有其後遺症。只是乖是哪一種乖,有的時候並不好麼好分。4.在生物學上,其實每個嬰兒都算早產兒(為了避免頭太大,不得不在36-40周出生),所以人類嬰兒大概也是屬一屬二脆弱的(比剛出生的小袋鼠好一點),個人的工作中,已經遇過不少案例,就是晚那幾分鐘,小寶寶救回來不一定有問題,但有時就是會有遺憾,所以嬰兒哭,不論要不要抱他/她,至少一定要在旁邊盯著看。曾經有同事家裡很大,新生兒就自己睡一間,一開始哭個幾分鐘,後來就沒在哭了,本來家長覺得夜眠訓練成功,隔天早上再去看已經BYE了~5.趴睡是強烈反對的,甚至美國兒科學界,還用很不隱暐的方式,指責某一本書提倡趴睡:重點根本不是在於怎麼鋪床,而是在於嬰兒的生理不適合趴睡,許多應自律神經的反射指數都較差(比如心跳變化、血氧濃度),跟大家一般的觀念相反的,嬰兒常會睡到一半醒過來其實是很正常的 (以前查閱過一些文獻,不過等下要上班,無法附上,晚些再補充,舉個最簡單的,不少研究發現趴睡時,相對上血氧濃度會較低,但卻會抑制正常應該要讓嬰兒醒過來的保護反射)。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有些新生兒會趴睡,是有條件的,就是完整的監視儀器,才能有趴睡的本錢。--> 現在歐美各國,已經不太有人研究趴睡跟嬰兒猝死的關係了,因為這已經被研究到爛了(就像現在沒有人會研究抽煙跟肺癌的關係一樣),現在大家的研究重點已經轉移到如何在政策面,確保每個一新生兒父母接受到「避免趴睡」的衛教。
appetent wrote:很佩服發文樓主媽媽的...(恕刪) 寫的真好!我家育兒的理念跟你家滿像的,那怕這個動作只有萬分之一會造成危險我還是不會去嘗試,如趴睡或姑息小孩不坐汽座,因為有些事是無法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