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昨日我一回到家,就先問女兒有沒有帶衣服回來,
因為我也有責任,我也想讓女兒知道我很在意。
我看完信,問女兒,他說今天她沒有朋友,
她跟另外一個男同學,被隔開在另外一個桌子,
那個男孩子,女兒都會對我們說,他壞壞,被處罰。
以往我們每天都會問,今天妳跟誰玩,有什麼事情發生,
因為老師這個方式,所以今天她沒有朋友。
她說她今天不開心,很難過。
我老婆則是跟她說,因為妳沒有帶衣服回來,所以我們要記得事情,不然會被老師處罰一天沒朋友。
我到老師的教學分享看到她這個方式,
她的想法是這個方法對於上課愛說話,
吃飯不專心,忘記東西這些小朋友常常犯的錯很有效,
有其他的家長回應她很贊,很棒之類的。
我的想法卻是,老師在給孩子貼標籤,
老師是在這個群體的一個位高者,
就像是家裡的長輩,或者公司的主管,
但是老師今天的行為,就像是利用自己位高的職權,
限制其他人與我女兒說話,孤立我女兒,
就好像學校的大姐頭,因為不爽誰,
所以吩咐其他人,不可以某人講話一樣,
這就是霸凌。
我後來與老師通過電話,因為孩子還在對方手上,
所以我也語帶客氣,想知道老師尺度的拿捏。
老師跟我強調前一個畢業班她帶很多的孩子,
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但是其他的父母都覺得ok,
且這個方式很有效果,可以讓孩子乖一點,記性好一點。
老師也說她這個方式如果在小學就不可以,
但是現在都是4、5歲的孩子,大家都是很好的,
孩子不會因此而被其他人留下壞印象,被貼標籤。
可是當我想到另外一個男孩子,他因為皮皮,常這樣,
他已經在其他孩子的心裡留下這個孩子壞壞的標籤。
如果只是達到目的,我相信這個效果一定很好,
但是達到目的的同時,是否也會留下傷害?
後來跟老師的通話,我也沒直接說出妳在帶頭霸凌。
但我希望告知老師尺度的拿捏要小心,
但是後來我開始思考要不要幫女兒轉學,
因為老師這個方式我真的無法認同。
下面是,另外一個美國發生的例子。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bomb01.com/amp/article/8489
你滿意甲老師A作法, 但不喜歡他的B作法
你滿意乙老師B作法, 但不喜歡他的C作法
..........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跟老師溝通, 問網友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
或是, 帶回家自己帶直到小學前, 由你自己夫妻倆帶, 我想才有辦法100%滿意(或許....)
你嘴巴說這老師用心,最後一件事就完全抹煞她??? 就像你在公司做了9件重要的事情正確,做錯1件事重要錯誤後,老闆馬上從心理否定你,公平嗎? 但我知道,這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我是文教界工作的人,幼稚園老師一個月2萬多一點而已,做十年也難有3萬,每天帶至少10多個孩子,那些孩子是你一天帶一個就快受不了的,何況是10幾倍人數~~~~幼教老師的薪資長年被低估,但老闆賓士車一定少不了,每個幼兒園的老闆都只少開雙B,一年賺個幾百萬跑不掉,為何? 剝削幼教老師薪資來的。
團體生活怎樣的處罰不行? 她沒賞你女兒巴掌就不錯了,你沒打過妳女兒,不代表以後她不會被人家打,我重點不是希望你小孩被打,小孩子從小就要適應社會,不能過度保護,妳女兒的CASE不算是霸凌,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說一件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在幼教甚至在更大的環境,使用同儕壓力還處罰是很常見的,現在不能體罰,你要老師如何給犯錯的孩子記取教訓???? 以前可能用小尺打一下手心,現在恐龍家長(同樓主)就要哀哀叫了,所以老師必須找出體罰以外的方式當作處罰,同儕壓力最有效~~~
這個老師最錯誤的就是跟家長用Line聯繫,幼稚園有聯絡簿,重要事情寫在上面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把自己做的事情一五一時告訴家長,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用放大鏡來檢視的。 保持良好溝通,保持一定距離,是人與人最好的相處方式,溝通與距離一樣重要,這句話是說給其他人聽的,因為樓主此時在這個CASE一定是聽不進去。 就像是你覺得這間餐廳好吃,服務也好,就千萬別偷進去她的廚房道理是一樣的。
有人提到換一間學校就好啦,兩件事:
1.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人到了台北/台中/高雄也不會變神,這樣就要換學校,告訴你現在國中小老師更爛,你可以換國中小嗎? 除非讀私立。
2. 我幼稚園的朋友學期結束的時候,都會討論,下學期要哪一個小孩滾蛋,哪一個小孩他們不想收了,是老師呃,不是園長老闆呃,現在辦得好的幼稚園都不缺小孩,都100%超收,所以現在不是家長挑學校,是學校挑學生家長,不然家長就送小孩去附近的苟延禪喘小幼兒園,他們一定收的很高興.......
說那麼多,只是個人在幼教界打滾多年的經驗,幼教老師很可憐,但也"超多"糟糕的老師,而且老闆無良才賺錢,所以我小孩盡量能不讀幼兒園就不要送。 其實沒上幼兒園真的沒差別~~ 你還記得多少你讀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嗎??? 對人生助益不大。
以上,不喜歡我意見就跳過,不要私訊我! 個人不同意私訊,就像別按我家門鈴一樣。
躲在網路後面的孬種,有膽子說話,有膽面對嗎,出來面對,不要只會在網路上GGYY,平常出門小鳥夾緊緊。
不喜歡我論點,我不同意你私訊我,應要來訊,就是騷擾
另一半的翅膀 wrote:
不好意思,我再補充一...(恕刪)
無法認同就轉學吧!
老師要帶一個班,
不是一個小孩,
使用他認為最有效的處罰方式處理級務,
以提高班級學習成效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你真覺得這一次事件會造成女兒的心理陰影,
就轉學吧!
只是以後類似的事會一再發生,
主導者可能是老師,
例如下課罰站不准其他人跟女兒說話,
例如功課沒寫,要在學校寫完,不寫完不能跟同學出去玩或說話,
以爸爸的觀點來看不都是貼標籤?
與其在意貼標籤,
不如教導女兒不要被貼標籤,
不否認常有教育報導或雜誌提到言語傷害會造成心理陰影,
但這世界哪有可能沒有言語傷害?
相信爸爸心中理想的教育聖地也一樣有校園槍擊、種族歧視,
甚至治安比台灣還差,
謀殺案的破案率連五成都不到。
加強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打倒,
比要求老師改變對待整個班級的方式更容易。
https://www.ted.com/talks/takaharu_tezuka_the_best_kindergarten_you_ve_ever_seen?language=zh-tw#t-575344
台灣幼兒園相關人員更應該看一看。
幼兒園的型態如果還是原始型,就會持續發生原始型的問題。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