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pan1211 wrote:沒上幼稚園 孩子長大後 無法與人交談幼稚園這塊圈子對孩子來說 會是一種自卑感 同學圈子討論項目 對於幼稚園這一塊永遠無法切入...(恕刪) 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你我也是過來人,上小學沒有人會去討論幼稚園的事,別擔心了小學生愛討論的話題不外乎卡通,電玩,玩具..等幼稚園??誰在乎
儘管家裡白天都有人可以帶,不過我們家小朋友還是中班後就送公立幼兒園。還沒上中班前則是揪其他媽媽開各種才藝班,純粹消耗小小小孩體力。我們給小朋友上幼稚園是為了學習團體生活與培養生活習慣,這些不是一週幾個小時的畫畫班,舞蹈班…可以培養出來。也從來不期待透過幼兒園學什麼國英數理化(誇飾法,別介意)…另外,小孩成長過程都會經歷分離焦慮感,大部分小孩在幼兒園就經歷過,你確定要再別人小孩快快樂樂上小一新生時,自己小孩還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偶覺得學齡前的重點在於透過早期發展評估發現問題進行黃金期的早療若認為沒問題就沒什差了不過重點在於.... 專業的幼教可以看得出很多問題,不管身心面的沒有幼教專業的一般父母,就算再怎麼用心,也有可能忽略掉自己寶貝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需要專業才可判斷出徵狀的......
huh? wrote:我認識的這位媽媽是有讓孩子去參加每天不一樣的活動 跟其他孩子接觸所以應該不至於 跟同年齡的孩子 毫無接觸應該說媽媽本身有能力可以教導孩子 孩子不至於會走偏的情況下似乎不錯?...(恕刪) 就像大人一樣一個飯局面對的親友或初次見面的人,和長期辦公室的相處主管同事在社交上的應對和相處還是很有不同幼兒園主要還是三個面相:基本學識、團體生活及禮儀、小孩及老師社交自己教大概還能把前兩項教育好,團體社交難教,還是以體驗分享討論為主團體生活狀況一定很多,甚至你想到沒想過的你可以教好自己的小孩,但沒辦法幫他設想一切狀況例如別人搶他東西、告他的狀怎麼辦,同學甚至好朋友不理他怎麼辦當然這些體驗過一兩年都是慢慢成形,差別只是從幼兒園開始,還是小學開始適應力和時間的問題,例如前面講的分離焦慮還有幼兒園是老師帶10~20個,小學多到到35個上下,老師的關注度還是有差
我以為幼兒園的重點是吃點心、坐娃娃車、校外教學、畢業典禮和同學講周末去哪裡玩開始在意某個小男生或小女生分享玩具或餅乾期待升班,照顧學弟學妹是童年回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媽媽很會教,也很會找活動,當然很好不過我會希望孩子接觸不同的大人適應不同老師的風格ABC或注音我認為是只要花時間教就學得會的但人際關係與挫折忍耐力是媽媽教不來的
其實我是有點懷疑幼稚園是能教小朋友什麼團體生活跟社交, 自己帶小孩來看就好, 兩個小朋友都快要雞飛狗跳了, 更不用說十幾二十個的幼稚園了, 我能想像光是要維持秩序大概就要花掉大半時間, 至於小朋友人際關係, 我覺得跟天生個性還有在幼稚園前的家庭教育比較有關係, 一個天生個性比較害羞靦腆的小朋友並不會因為上了幼稚園變成開朗社交能力強的小孩, 一個個性不怕生的小朋友也不會因為沒上幼稚園就沒朋友, 其實幼稚園功能就是吃玩等家長接送而已, 偏偏有人覺得花大錢去高檔幼稚園就能高人一等, 我是對於小朋友在幼稚園學的東西將來會有幫助持保留態度。
我家老大曾參加過共學小組一年多,沒有上幼稚園,幾個媽媽輪流帶孩子,孩子們彼此之間有互動的機會。這些媽媽們都很用心,會一起備課、交換教養甘苦談,也讀一些親子教養的書籍或上相關課程。老大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注音的銜接比較有問題,當時我不太會教,但因為我都有陪伴在旁,半學期就趕上進度了;也因為沒上過學,曾在課堂上趴在桌上睡覺,經老師聯絡簿告知,但教導她幾次就改善了。當時對教養和自己帶孩子有熱誠,也會主動到孩子小學班上講故事,與老師溝通還不錯,所以孩子上小學沒有太大的銜接問題。
huhupig wrote:其實我是有點懷疑幼稚園是能教小朋友什麼團體生活跟社交, 自己帶小孩來看就好, 兩個小朋友都快要雞飛狗跳了, 更不用說十幾二十個的幼稚園了, 我能想像光是要維持秩序大概就要花掉大半時間, 至於小朋友人際關係 前半年是這樣後半年就正常上軌道若是小班開始上差更多不過最重要的是遇到雞婆且有幼教專業的的幼兒老師,願意及有專業可以觀察到孩子的狀況及提出警示早療最重要早療最重要不過沒多少父母知道這是什麼....也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沒遇過這些有問題的班上小孩及父母前偶也不知道.
sandypan1211 wrote:沒上幼稚園 孩子長大後 無法與人交談幼稚園這塊圈子對孩子來說 會是一種自卑感 同學圈子討論項目 對於幼稚園這一塊永遠無法切入心理上無法彌補得缺 沒上幼稚園會是一種自卑感? 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