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絕對不是迷思,醫學研究證實餵母乳有許多好處 (本文作者為醫師)

roseman wrote:
anna111 於...(恕刪)


母奶的好處不假, 但是代價也不小.

假的是那些過度誇大母奶好處的母乳納粹, 畢竟會去念原文求證的人很少.

例如原文內講的哺乳對停經後的女性沒有降低乳癌風險這檔事, 幾乎都沒有人提.

即使是停經前的女性, 哺乳降低的風險也大約20-30%.
台灣乳癌發生率約200/10萬人, 如果(不正確)的算風險應該是千分之二, 那沒有哺乳的話風險增加為千分之2.6.

請問0.002跟0.0026的風險, 有差很多嗎? 多到可以讓你改變妳的生活方式, 放棄妳的事業, 忍受諸多不便? 這實在見仁見智.

總之, 母乳的好處被吹捧的過頭了.
TC
還是要幫推一下認真的衛教文章
至於如何在推廣過程中降低因為各種因素無法親餵的媽媽們受到的心理壓力,這確實是很難
8859K wrote:
母奶的好處不假, 但是代價也不小.
假的是那些過度誇大母奶好處的母乳納粹, 畢竟會去念原文求證的人很少.
例如原文內講的哺乳對停經後的女性沒有降低乳癌風險這檔事, 幾乎都沒有人提.
即使是停經前的女性, 哺乳降低的風險也大約20-30%.
台灣乳癌發生率約200/10萬人, 如果(不正確)的算風險應該是千分之二, 那沒有哺乳的話風險增加為千分之2.6.
請問0.002跟0.0026的風險, 有差很多嗎? 多到可以讓你改變妳的生活方式, 放棄妳的事業, 忍受諸多不便? 這實在見仁見智.
總之, 母乳的好處被吹捧的過頭了.


感謝8859K大的回覆:

首先回應降低20%的風險究竟是多是少?

一般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員
就會了解儘管現代醫學已經如此發達
但許多被宣稱"確實有效的"醫學預防或治療的方法
往往只能降低"個位數的百分比"的好處 @@
甚至連"確實有效"都很難證實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諸如吃維他命、吃維骨力、癌症標靶藥物等等)

因此1994年NEJM的這篇研究出現降低20%的風險
在醫學裡其實是相當罕見且震撼的結果

那為什麼用小數點來呈現,就變得好像微不足道了呢?
因為這只是一種文字遊戲的手法
同樣的事實,我也可以這樣描述:

乳癌是近年來蟬連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女性癌症
平均每年新增個案數約莫10,000人
(甚至可以更聳動地說,在台灣"每天都有30位"病人被新診斷出乳癌)

假設可以降低5%的風險
那麼每年就可以減少500位痛苦的女性甚至是家庭
而罹患乳癌後,影響到的生活方式、事業以及諸多不便
相信是不會小於任何事的

正因為數字的描述及理解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差異
臨床醫師常會在解釋完機率問題之後,最後補充:
對於任何一個人,機率只有0或百分之百

也因此數字描述的方式
我們應該避免選用"非常規"的敘述,來試圖暗示特殊的訊息
(突然想到有些分析師會刻意改變縱座標的間距來調整成長曲線斜率的小技巧XD)

再來討論原文求證這件事

8859K大有作了親自閱讀原文這個動作,真的是應該要被大大頌揚
在目前充斥只分享卻不求證的網路文化中
這樣的正確舉動很令人欣慰且感到敬佩

但由於原先設定這篇衛教文章的內容力求言簡意賅
卻也造成有部分的描述的確過於偏頗
本人會儘快作出修改
感謝8859K大的提醒

最後補充一下

現今醫學共識的確認,主要建立在一套所謂EBM醫學實證的系統評讀方法學
當中所要求的,不只是要看原文的conclusion
還要評斷引用文章的證據等級、研究方法、限制條件等等
最後再把研究與要討論的對象作對照討論

整件事是一件相當複雜的過程 (我們最怕聽到主任說去EBM一下 XD)
"原文求證"在尋求醫學解答時,其實只是當中小小的第一步

但因為"哺乳與預防乳癌"這個議題的討論已經很多且很久
後續另有一篇超大型的統合分析,在2002發表在世界排名第二的醫學期刊Lancet
說明"不論是停經前後的乳癌發生率,哺乳均能下降5%左右的罹患風險"

也因此,目前各個國際性乳癌防治團體,多已明確列出哺乳有預防乳癌的好處
只是在數據上多少還是有落差
而主要的共識
大致是 "哺乳對降低乳癌有好處,一年以上好處會更明顯"

以上補充說明
感謝大家

(以上內容同時發給8859K大大)
FYI

2012 嬰兒哺育政策研討會相關網址:

http://www.tmn.idv.tw/pinging/med/med22.htm




乳癌資訊相關網址

http://twhealth.org.tw/index.php?option=com_zoo&task=item&item_id=509&Itemid=20


(已同時寄至 roseman 信箱)
anna111 wrote:
2012 嬰兒哺育政策研討會相關網址:
http://www.tmn.idv.tw/pinging/med/med22.htm
乳癌資訊相關網址
http://twhealth.org.tw/index.php?option=com_zoo&task=item&item_id=509&Itemid=20
恕刪)


感謝anna111大上網蒐集資料

但有關第一則連結
內容是在討論"純母乳"跟"母乳+副食品"的時間點
目前均建議4-6個月以上寶寶須開始添加副食品
跟原來討論的"母乳"與"配方奶"無關

另外第二則連結
提到"無哺餵母乳並非危險因子"
目前大多數學會的確只會將"哺餵母乳列為保護因子"
而不會將"無哺餵母乳列為危險因子"

提供一個更具公信力的網站給你參考
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上的乳癌相關說明
NIH: breast cancer

截圖如下


最後再次強調
現今醫學共識的確認,主要建立在一套所謂EBM醫學實證的系統評讀方法學
當中所要求的,不只要求閱讀研究原文
還要評斷研究的證據等級、方法設計、限制條件等等
最後再把研究結論與要討論的對象作對照討論
整件事是一件相當複雜的過程

謝謝~

(本文已同時寄至anna111信箱)
Dr. Roseman:

但有關第一則連結
內容是在討論"純母乳"跟"母乳+副食品"的時間點
目前均建議4-6個月以上寶寶須開始添加副食品
跟原來討論的"母乳"與"配方奶"無關

--> 怎會無關?
您之前強調喝配方奶的寶寶「一定」比較不健康,光此說法就太過武斷,
此文指出:長期喝母奶的寶寶「未必」都很健康。
母乳推廣者往往只宣揚母乳的好處(大家都同意),但卻對母乳的不足之處避而不談。
更別提母乳「推廣政策」上的諸多缺漏之處。
簡單舉例:
李醫師提到母乳政策對於長期哺餵母乳的寶寶,容易出現缺鐵缺鈣的情況,隻字不提。

另外第二則連結
提到"無哺餵母乳並非危險因子"
目前大多數學會的確只會將"哺餵母乳列為保護因子"
而不會將"無哺餵母乳列為危險因子"

--> 所以???
那您是不是過度誇大哺餵母乳對乳癌預防的效果?
進而增加無法哺餵母乳的媽媽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 最後,我想請問,您自稱家醫科醫師,您有多少相關臨床經驗?照顧過多少孕婦及寶寶?
還是都是論文數據(還是國外的),冷冰冰的EBM?
我的資訊來自於資深乳房腫瘤外科教授、資深兒科醫師及婦產科醫師,
他們所提出的臨床經驗及看法,所以您認為這些也是「嚴重錯誤的資訊」嗎?

謝謝您整理這麼多科學數據來佐證,個人也增長許多知識。
您是醫師,論述起來鏗鏘有力,但醫學有許多分科,各專科領域都有其獨到之處。
我想,各科資深醫師的臨床經驗及看法應有相當之可信度。
個人覺得,國際期刊論述的完整性是大於個別醫生的觀點(一個是客觀分析且經過重重專家學者的審查,一個是主觀的經驗描述)

另外,每一事件中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研究中通常會假設其他狀況不變下,產生對照組供研究評比。但如果要包山包海把每一種因素加進來綜合討論,那結果會存在各種可能(發散的結果)。

所以本篇是在討論母乳跟配方奶的差異(研究是有顯著結果的)
但對於小孩整體的成長過程中,可能只佔了其中一部分,至於在不在意,要不要做,端要看父母親對於資源的配置與成本的考量。

最後,我想樓主是蠻理性的在分析這件事情,也提供了很多客觀的佐證
個人還蠻感謝這樣的行為^^
Dear anna111大:

請勿再將所有的問題混為一談

Q: 要不要餵母乳
Ans: 考量因素很多,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選擇,也都應該彼此尊重

Q: 餵母乳跟餵配方奶,哪一個寶寶比較不會生病
Ans: 餵母乳

Q: 餵母乳能不能降低罹患乳癌風險
Ans: 大部分研究顯示會,最近的系統性回顧指出大約能降低5%的風險 (2002 Lancet)

Q: 不餵母乳是不是就會得乳癌
Ans: 不會,得乳癌還跟許多原因有關,包括年齡、性別、初經及停經年齡、有無生產、家族史等等

Q: 寶寶是不是可以只餵母乳就好
Ans: 初期可以,但4到6個月以上建議開始添加副食品,因為母乳缺乏部分營養素

Q: 個別經驗、新聞報的、專家說的,到底哪一個才對,搞得我好亂啊?
Ans: 醫學證據力分級依序為:
系統性回顧 > 對照組研究 > 系列病例報告 > 專家意見 >>>>>>>>>>>>>>>>>其他
臨床醫師都希望盡量給病人的說明是最新的系統性回顧的資料
本系列文章也是如此

其實您所謂的資深乳房腫瘤外科教授、資深兒科醫師
也都未贊成您的說法
建議您可以再試著好好理解他們的文章內容

至於婦產科醫師的伯父,我非常建議您把這系列您跟我的所有發言請伯父過目
我想他會給您更完整的意見說明

其實本人無心想改變您對母乳的看法
光從您把我的發言解讀為
"您之前強調喝配方奶的寶寶「一定」比較...(恕刪)"
一定比較,是一個分不清機率跟個案的概念,我並沒有用過這種描述
我就知道我再怎麼解釋,您可能還是有您自己的想法

只不過
您不肯針對"部分"錯誤的內容作出修正
並嘗試持續誤導部分民眾
令我不得不花時間繼續回應
也更警惕自己,網路發言不可不慎

雖然我是家庭醫學科醫師(太太為小兒科醫師)
但在公開領域發言
還是令人感到如履薄冰
所有發言內容均經過再三的詳細查證

再次呼籲
anna111大請勿再將所有的問題混為一談
謝謝
給樓主一個建議
不需要再去另一棟樓留言
讓他自然沉下去就好
在網路發言
正確資訊往往比不過聳動但錯誤百出的標題文
不管你如何告訴他正確資訊
這類人也是主觀認定自己才是對的
只會為了證明自己沒錯而不斷曲解原意
不可能客觀思考其他人提出的觀點
讓他的廢文自沉是最好的方式

roseman wrote:
(部分內容於2016...(恕刪)


看完只能感謝我老婆
小犬1Y2D
從出生到現在都有在喝母奶
這367天來
小犬只去看過小感冒兩次而已!!
完全頭好壯壯
老爸鼻子過敏打噴嚏,這小子一點事都沒有
母乳的好處,不言而喻啊

所以餵母乳有迷思??
頗呵!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