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看完"醫生的態度一定要這麼兇嗎?"

anglela114 wrote:
不過如果醫生的口氣能在好一點當然就更好.......(恕刪)


最怕就是遇到庸醫口氣又差的.............
jon8395 wrote:
最怕就是遇到庸醫口氣又差的.............


不用怕~
這種通常會被淘汰~
自己還是要做功課吧
不然怎麼知道醫生是不是亂醫
我是都看中醫啦
但回家我一定會把方子上的藥全都查一遍
黃帝內經之類的書我也是有盡量在看
至少不是全然無助的讓醫生決定未來
通常這類的醫生(口氣差的)
生意通常不錯

以前家附近有家小兒科
以前是位老醫生看診
常常把家長罵到哭...痛哭
不過這位家長下次還是把小孩帶去....
門口常常爆滿.....!
這位家長就是我媽啦.....

看病除了醫生要有醫德...
病人還要有醫緣....(老人家說的)

所以建議樓主帶著尊母親
去.....逛醫院囉!
花時間而已......!

拖也要拖去....
不過不要讓老人家看到批藥單價格就好了!
我本身因工作常接觸 醫護人員,由多年的經驗得知大多數患者或家屬只希望聽到醫師講出自己想聽的話,而多數患者沒有能力判斷誰才是好醫師,你們都只是看醫師親切嗎笑容多嗎?就往往認為這就是好醫師,這是很敷淺的看法,我常說同時具有態度好醫術好有醫德的醫師是越來越少,病患都希望遇到有醫德的醫師可是真碰到了就因這醫師說了你們不喜歡聽的話就否定他,即使這醫師今天講話實在得罪你那也只是代表你個人不喜歡他,但這不過代表他的醫術或醫德有問題.也有醫師態度好有醫德但就是醫術不如何,何況醫師的工作量很大而且醫師也是人,每個人都有情緒,多數患者都是以尊重態度問醫師些專業問題但也有少數患者不懂裝懂,僅憑報章雜誌的片面知識,以懷疑帶有質詢的口氣問問題,若各位是醫師心理會爽嗎?再說醫者父母心這句話,不少父母對自己子女疏於管教甚至遺棄,各位如果喜歡說這句話,那天被醫師刻意疏忽就不要怪醫師,因為這句話跟本是屁話,還有當你事實已深患絕症卻不自知,此時你是希望醫師誠實跟你說還是繼續隱瞞病情安慰你,也請問各位在態度良好,醫術好,有醫德這3樣,如果醫師只能具備一樣你希望是那樣?不要回答說3樣都具備的醫師,各位千萬不要對醫師抱有太多幻想,什麼華陀再世那是屁話是鬼話連篇,現在的醫師這3樣能具備兩樣就很好了,很多醫師只具備一樣甚至一樣都沒有,所以各位不要如此天真,至於醫者父母心這種迂腐觀念我只能說太天真太夢幻了,所以勸各位平時多重視自己身體,飲食清淡些,几乎所有人都吃的太油太嫌,運動少不了,也要適度曬太陽,除了無法預料的意外我們都應多關心自己健康,身體健康找醫師的機會自然少,醫院真不是好地方還有在台灣因所有醫院為省錢都不多聘用護士,一位護士要照顧十幾床病人很累的,在歐美國家連5病人都不用,所以對這些護士多些體貼吧,最後真的希望大家對醫師不要要求太多因為他們也很累,他們在忙在累時你們是看不到,你們只看他們領多少錢是對他們不公平.醫師與患者間的相處就是緣,既是緣就有好壞之分,你不喜歡這醫師只是代表你們無緣罷了
超級犀利哥 wrote:
醫者父母心這句話,不少父母對自己子女疏於管教甚至遺棄,各位如果喜歡說這句話,那天被醫師刻意疏忽就不要怪醫師,因為這句話跟本是***屁話***

各位千萬不要對醫師抱有太多幻想,什麼華陀再世那是***屁話***是鬼話連篇

嘴巴還真乾淨,現在的醫生差不多都是這種水準

醫師也是人,每個人都有情緒,多數患者都是以尊重態度問醫師些專業問題但也有少數患者不懂裝懂,僅憑報章雜誌的片面知識,以懷疑帶有質詢的口氣問問題,若各位是醫師心理會爽嗎?

所以現在是鼓勵有情緒就要盡量發瀉出來?
那病人也是人,身懷病痛誰情緒會好?更何況你們看診有錢拿,我們還要掏錢給你們 (醫生得了便宜還賣乖?),問一些帶有質詢口氣的問題來發瀉有何不可?不是說只要是人,情緒不好就可以到處發瀉嗎?這樣很公平啊!

何況醫師的工作量很大
大家對醫師不要要求太多因為他們也很累,他們在忙在累時你們是看不到

沒有說服力,一直聽到類似的話,卻不具體說出工作量大在哪裡?
"工作量很大" 誰都會講,不解釋就等同沒有意義

那天被醫師刻意疏忽就不要怪醫師

原來這才是醫療疏失的真相?是報復?

也請問各位在態度良好,醫術好,有醫德這3樣,如果醫師只能具備一樣你希望是那樣?不要回答說3樣都具備的醫師,各位千萬不要對醫師抱有太多幻想,什麼華陀再世那是屁話是鬼話連篇,現在的醫師這3樣能具備兩樣就很好了,很多醫師只具備一樣甚至一樣都沒有

沒醫術、沒醫德、態度又差,有何專業可言?
現在醫生這麼好當,小學畢業就能上手了

拿錢不用做事,是這樣嗎?

所以勸各位平時多重視自己身體,飲食清淡些,几乎所有人都吃的太油太嫌,運動少不了,也要適度曬太陽,除了無法預料的意外我們都應多關心自己健康,身體健康找醫師的機會自然少

醫生會表示關心,還真難得
出來開業.自己搞診所

某層面來講算是開店做生意

對上門的病人.講話語氣不好.態度差

你要去看看他資歷.是不是有啥過人之處

如果是那種很大咖的.再考慮要不要繼續給他看

justinlee5455 wrote:
嘴巴還真乾淨,現在的醫生差不多都是這種水準

所以現在是鼓勵有情緒就要盡量發瀉出來?
那病人也是人,身懷病痛誰情緒會好?更何況你們看診有錢拿,我們還要掏錢給你們 (醫生得了便宜還賣乖?),問一些帶有質詢口氣的問題來發瀉有何不可?不是說只要是人,情緒不好就可以到處發瀉嗎?這樣很公平啊!

沒有說服力,一直聽到類似的話,卻不具體說出工作量大在哪裡?
"工作量很大" 誰都會講,不解釋就等同沒有意義

原來這才是醫療疏失的真相?是報復?

沒醫術、沒醫德、態度又差,有何專業可言?
現在醫生這麼好當,小學畢業就能上手了

拿錢不用做事,是這樣嗎?

醫生會表示關心,還真難得


有這樣觀念的病人 在目前台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傾向
這也是醫病關係越來越冷漠 醫療糾紛越來越高 五大皆空最主要的原因
有興趣的人可以回想看看這2-30年來 醫療環境有什麼變化 還蠻有趣的

過去幾千年來 大夫(郎中)都是自學而來 資訊封閉 醫療技術為私有的財產
於是造就東方的名醫 甚至神醫的文化
連皇帝都要遍尋名醫 更何況一般老百姓 要請人看病 是用"求"的
武俠小說裡 還有一命換一命的神醫 也是建立在這樣的背景
醫師給病患治病是出於自願及幫助別人為出發點 所以會有"醫者父母心"的說法

現代因為醫療進步及複雜 不可能再自學行醫 醫療技術轉變成公共財
醫師是由政府培養的 自然肩負起社會的責任
於是醫師法規定 醫師不得拒絕病患 也喪失了"自願"醫治的權利
在遇到信任感低 不配合 惡言相向 甚至家屬會打醫師的病患 一樣得醫治
醫療行為具有不可確認性的特質 需要建立在醫病互相信任下才可
所以這種非自願的情況醫治病患 根本是一種矛盾
好在台灣病患可以自由選擇醫師 遇到不信任的醫師 可以像網友說的一樣 換個醫師不就好了
不需要去過份解讀醫師的醫治方式和說話方式

即使現在醫療已經轉變成"制度" 但是醫治的方式並沒有改變
一樣遵循問診=> 看診及檢查 => 臆斷 => 處置及治療
台灣遵循西方的醫學觀念 醫療以症狀及疾病為導向
但是因為健保以社會福利為架構的強迫性醫療制度 醫師報酬不論輕重論件計酬
也就是不管大病小病 需不需要看病 一個病人 一張健保卡 就是一次診療費
將原本以"幫助病人維持健康"的核心價值 扭曲成看越多領越多的"消費行為"
政府也把民眾教育成 醫院是服務業 看病跟逛百貨公司一樣
財團樂於經營醫院 既可以賺錢 還可以避稅 於是健檢 促銷 越來越多
民眾養成貪小便宜的心態 認為繳一樣的健保費 多做檢查 多拿藥 比較划算
逐漸忘記上醫院是去"求診"的 醫師是在"幫助"你做最適當的治療 不是買東西給你 賺你的錢
你付的健保費是要維持這樣的醫療體系 不是直接的對價
難道你認為你的健康只值那兩三百塊的"看診費"嗎
說簡單點 你就算付兩倍的健保費或掛號費 你的病也不會好的比較快 醫療不是消費行為
這也是為啥花再多錢 有錢人一樣得掛掉的原因

醫療進入制度化以後 醫療知識和技術是公開的 不應該再有名醫或神醫的存在
這樣的制度下 好醫師的標準轉變為能夠依照當下醫療常規 安排合乎醫理的處置
又因為不能拒絕病患和論件計酬的設計下 沒辦法再要求看診態度和"醫者父母心"
當你遇到酗酒的痛風病患不願意控制尿酸 只要求你打止痛針
長期高血壓的病患不願意買血壓計量血壓 只要求你多開兩顆降血壓藥
你就會發現 台灣目前的醫療行為是以"病患"為導向 或 "給付"為導向
一堆門庭若市的診所 百大良醫 怎麼來的 很簡單=>
1. 藥多開一點
=> 病患覺得來這裡看診值得
2. 盡量幫病患打點滴 打針才是好醫師
=> 就算到時候腎衰竭 洗腎 病患也不知道原因
3. 多說病患想聽的話 而不是他們該聽的話
=> 即使心知肚明病患只是感冒 也要補上一句"怎麼到現在才來看病!!"
4. 就算非本科 所有疑難雜症的病人都要看 切忌轉診
=> 論件計酬 除非真的病情惡化無法處理 否則能看就看
坊間還有外科醫師專門在看"中風"的!!!
5. 最越多檢查越好 病患才會心安

回到樓主面對的情況
醫學上任何一種症狀 背後可能的病因最少都有一、二十種
即使在醫學中心 很多病患到死亡後 甚至解剖 也沒有找到明確的死因 何況小診所
醫療行為不是數學題在找答案 探究病因的目的是希望治療能更有效
還有未來遇到類似的病症能更快找到治療的方式
找到病因 但是病患死亡 是沒有意義的 病人好才是最重要
在基層醫療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做正確的診斷
如果是良性的表徵 症狀治療對病患來說是最重要的 如感冒 腸胃炎 筋骨酸痛
而不是花錢花時間去照X光 腸胃鏡 抽血來證實這些輕症
看診的核心是醫師的診療 不是檢查或藥物 但是在台灣 病患覺得醫師的問診是最不值錢的
一旦有特殊的症狀或疑慮 基層醫師在安排轉診 但是大多情況是病患不願意去大醫院
該醫師知道如何解決你家人的問題 就不能說沒有醫術
能夠按照醫理處理病患的疼痛 就不能說沒有醫德
只是最後一句話很顯然是意氣用事
當你遇到一堆偶而出現的家屬 要求小診所的醫師憑症狀告知"確定"的診斷
卻不去大醫院就診最近一部的檢查 久了 確實會有情緒上的言語 但是不是惡意的吧~~
醫生的態度如此,站在你的立場是一定會不爽的
但是我覺得你一開始就發問了一些不必要問的問題,才換來這樣的回應
因為你們是去診所看而不是去大醫院看,醫生本來就不可能跟你們說「轉科」這樣的詞

如果你是去大醫院,比如你腰痛,你可能先掛了骨科,照完x光查不出病因,這時候骨科醫生他就會告訴你
那不然你可以再試試神經科或是腎臟科,但是他不可能用「他的專業,來告訴你,你該看哪一科」
他只能猜、只能建議

因為他也不知道你的病因,因為他就只專業在看骨科,你如何叫他告訴你在他的範儔之外:「你媽媽的病因以及她該看哪一科」

就像其它網友說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不過他表達的方式可能太直接讓你不爽

但說實在的,也可能你的問題先讓他不爽了,我舉一個例子:

就好像某人陪媽媽去買魚,
卻跟賣魚的老闆說:「你賣的這種魚好像沒什麼營業價值,有沒有什麼含有營養素是剛好是適合像我媽媽這種狀況吃的魚」
老闆:「不知道」(老闆心中os:我是賣魚的,不是營養師)
某人:「能不能不要賣這種魚給我媽,這種魚常吃對她的身體不好」
老闆:「她想吃魚就只好買,不然沒別的辦法」
某人:「我聽說烏魚子或黑鮪魚好像不錯,你們有嗎?」
老闆:「我們這種路邊攤沒有那種高級的魚」
某人:「可是我媽就老愛買路邊攤,你能不能用你的專業幫我勸勸我媽,跟他哪裡有賣高級魚種會很適合她,不要來買路邊攤沒營養的魚?不我們也都不懂不知道怎麼勸她」
某人:「她又不是我媽媽」

這樣老闆他有可能不會不爽嗎?
要不就一開始就不要去買魚,去了人家的魚攤卻講了一堆...的話

因為你既然其實就是希望你媽媽做徹底的檢查,一開始就不該去小診所,大家都知道小診所不會有那些設備,
否則人家何必花那麼多錢去大醫院看,何況你們想做的檢查項目甚至超出那家診所的診療範圍之外,
其實你媽媽的問題,應該要自己在家解決,而不是去診所把問題丟給別人

善良的醫生是會建議你們去別的地方看
但醫生也是一個職業,說穿了就是要賺錢養家,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
我的看法是
既然你已知痠痛看一般外科很奇怪
那醫生又怎麼回答得出你的問題呢??

態度不好?That's fine,沒有視患者如親的確不妥
可以譴責他、討厭他都無所謂


找不對的專科問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那還有甚麼好講的???
我就不信今天跑去GUCCI問LV的專業能問到甚麼東西
(雖然態度應該不會太差 XD)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