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小一功課太多可以檢舉老師嗎?

Lex602 wrote:
針對這個教學,事實...(恕刪)


畫圖解析法,誠如您所說的,如果數字愈大,效率就會變很差



↑ 像這個 3位數 相乘(圖形解析法),看完我都覺的:好累,還不如直接乘

然而這樣就給我一個啟發:原來學校教的乘法,是效率高的。


小朋友最搞不清楚的一點即是:我為何要學這個,到底有什麼好處?

學習的動力:

人都有好奇心,和比較心理,大人亦不例外(舉例:比車、比房、比職位、比財產)。

一開始就教正常的乘法方式,困難、艱澀、死背,有些小朋友就不願學了。

但從簡易的畫圖解析法開始,有趣又簡易,漸漸數字提高之後,效率開始變很差。

開始抱怨和提出質疑(或者思考):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法?

這時才介紹引入正常的乘法方法,就會覺的:哇~好有用,好神奇。產生了優越感,如此便可提高學習興趣。(利用了人類的比較心理)


*******************************

5顆 2元蘋果,和 2顆5元蘋果,差別在哪裡?
這就屬於刁鑽的問題了

就像如何證明: 1+1=2

大學或研究所的數學系,可能考這種題目。

一般人:1+1 本來就 = 2 啊,要證明什麼。無理取鬧!

可他們那些數學系的,就會扯一大堆,整個黑板寫滿滿,證明 1+1=2.......

個人是覺的小學不必搞到這樣,那是大學才在搞的。


像樓主講的:小學考卷有些題目很刁鑽,弄陷阱。

不清楚所謂的陷阱,具體是怎樣的情況,但就覺的:有必要這樣嗎。

有些知名科技產業,面試考這樣的題目,據說千人去面試,只有一人答出來:



這根本不是數學,而是邏輯學。

估計答案是:要利用的一般人的邏輯誤點,來創造銷售的經濟利益什麼的。


****************************

除法 和 乘法 是不同系統的,除法有另一套算術系統:


美國人學除法,就正常的方式



但是在簡化分數的時候,一樣會用圖解的方式

有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對圖形比較會產生興趣和注意力。對於圖形的理解能力也較強。

fedora wrote:
5顆 2元蘋果,和 2顆5元蘋果,差別在哪裡?這就屬於刁鑽的問題了

買5顆2元的或2顆5元的蘋果,當然不一樣,吃起來就不一樣啊!!!把蘋果換成巧克力糖果,小孩比誰還精~

我覺得不如把九九乘法表看成數學的"文法"來看,既然是文法,那就把公式背下來用便是

zzzchen wrote:
小孩會搞不清楚"乘數跟被乘數"的位置(恕刪)

有時真的想哭…
3x5
3是被乘數,5是乘數

5x3
5是被乘數,3是乘數

前面的叫「被乘數」,後面的叫「乘數」
前面的叫「被乘數」,後面的叫「乘數」
前面的叫「被乘數」,後面的叫「乘數」

前面的"一定"叫「被乘數」,後面的"一定"叫「乘數」
那有什麼搞不清「乘數跟被乘數的位置」?

啥?
二顆5元的蘋果要十元
5x2=10

五顆2元的蘋果要十元
2x5=10

"老師說,被乘數單位要跟商"一樣,所以
第一題的5元是被乘數
第二題的2元是被乘數
會有這樣的誤解要感謝教育部把"乘法算式"用"倍"來解釋
第一題
5x2叫,五的兩倍,所以,五有單位,2沒有單位=於是,被乘數單位會跟積一樣
2x5叫,2的5倍,所以,2有單位,五沒單位=於是,被乘數單位會跟積一樣

強調"被乘數"與"乘數"的位置
仍是數學教育專家自以為小朋友用"倍"的概念比較容易理解"乘法算式"
於是在"倍"的解釋方式下,知道題目裡的數字誰是"被乘數與乘數"變的很重要


2x5

5x2
是一樣的
把乘法算式寫下來,前面的叫「被乘數」,後面的叫「乘數」
二顆五元的蘋果,這題裡沒有「被乘數」跟「乘數」
五顆二元的蘋果,這題裡也沒有「被乘數」跟「乘數」

二顆x五元/顆=五元/顆 x 二顆
五顆x二元/顆=二元/顆 x 五顆

以上




樓主不知道有聯絡簿?
我記得有種東西叫聯絡簿。 還有句話叫揠苗助長。 台灣典型教育不就如此嗎? 小一本來是快樂學習的時光為何變成這樣子?教育體制本身就不良。何必連累老師呢
台灣的教育不就是一直考試考試再考試嗎?
如果可以趕快送去國外或是體制外的學校吧鬼島的教育真的別說了
聽說外國人學中文,還有文法的



S + V + O (主詞 + 動詞 + 受詞)
S + V + C (主詞 + 動詞 + 主詞補語)
S + V + O + C (主詞 + 動詞 + 受詞 + 受詞補語)
.......................

我們母語是中文的華人,看了感想如何?

發明數學的人,如果知道還有「被乘數與乘數」這種東西,八成也會說:什麼鬼!?

學校教育很多東西,其實就是搞複雜化。
原本沒那麼複雜的,偏偏就要搞複雜,沒事找事做...


5元蘋果 2顆
2元蘋果 5顆

這個通俗來講,對小朋友可以這樣解釋:

罰你寫作業
● 一天寫5篇作業,要連續寫 2天
● 一天寫2篇作業,要連續寫 5天

或者

給你個獎勵
● 一天打5分鐘電動,可連續打 2天
● 一天打2分鐘電動,可連續打 5天

給你選,要選哪個?

呵呵,保證馬上變聰明。"耶~不是一樣嗎"。

當然可能 5元的蘋果(較貴)較好吃。
作業分成 5天去寫(每天寫較少),較為輕鬆。
但總量(花的錢)是一樣的。

因為小孩的世界觀是比較小的,蘋果不是去冰箱拿就有了,什麼幾元的。就會有:關我什麼事、好無聊、學這有何用。這種態度。

然而若換成關係到他們自身利益的、在乎的,腦筋動的可快了。
中華大敗日本隊
中華大勝日本隊

請問中華隊到底是勝還是敗??



(歪國人哭著跑回家了...)


ps.
又歪樓了
fedora wrote:
...這根本不是數學,而是邏輯學...(恕刪)

數學本來就是在學邏輯,該不會有人以為是在學計算吧?!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