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602 wrote:
針對這個教學,事實...(恕刪)
畫圖解析法,誠如您所說的,如果數字愈大,效率就會變很差
↑ 像這個 3位數 相乘(圖形解析法),看完我都覺的:好累,還不如直接乘
然而這樣就給我一個啟發:原來學校教的乘法,是效率高的。
小朋友最搞不清楚的一點即是:我為何要學這個,到底有什麼好處?
學習的動力:
人都有好奇心,和比較心理,大人亦不例外(舉例:比車、比房、比職位、比財產)。
一開始就教正常的乘法方式,困難、艱澀、死背,有些小朋友就不願學了。
但從簡易的畫圖解析法開始,有趣又簡易,漸漸數字提高之後,效率開始變很差。
開始抱怨和提出質疑(或者思考):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法?
這時才介紹引入正常的乘法方法,就會覺的:哇~好有用,好神奇。產生了優越感,如此便可提高學習興趣。(利用了人類的比較心理)
*******************************
5顆 2元蘋果,和 2顆5元蘋果,差別在哪裡?
這就屬於刁鑽的問題了
就像如何證明: 1+1=2
大學或研究所的數學系,可能考這種題目。
一般人:1+1 本來就 = 2 啊,要證明什麼。無理取鬧!
可他們那些數學系的,就會扯一大堆,整個黑板寫滿滿,證明 1+1=2.......
個人是覺的小學不必搞到這樣,那是大學才在搞的。
像樓主講的:小學考卷有些題目很刁鑽,弄陷阱。
不清楚所謂的陷阱,具體是怎樣的情況,但就覺的:有必要這樣嗎。
有些知名科技產業,面試考這樣的題目,據說千人去面試,只有一人答出來:

這根本不是數學,而是邏輯學。
估計答案是:要利用的一般人的邏輯誤點,來創造銷售的經濟利益什麼的。
****************************
除法 和 乘法 是不同系統的,除法有另一套算術系統:
美國人學除法,就正常的方式
但是在簡化分數的時候,一樣會用圖解的方式
有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對圖形比較會產生興趣和注意力。對於圖形的理解能力也較強。